Video thumbnail for 收復台灣?99%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 張內咸脫口秀

收復台灣是假議題?張內咸犀利解析兩岸開戰真相 (兼談電影、洗錢、政治笑話)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剖析熱門話題:張內咸YouTube頻道精選觀眾提問,深入探討娛樂、影視工業、政治與社會現象。本集節目將解答觀眾對電影產業衰落、台灣電影困境、中國電影資金運作,以及兩岸關係等問題的精闢見解。一窺中國電影審查制度背後的真相,並了解台灣電影如何依賴政府補助維持。本摘要將帶您快速掌握關鍵資訊。

Quick Takeaways:

  • 全球電影工業黃金時代已逝,媒介轉變是主因,串流媒體崛起改變觀影習慣。

  • 中國電影過度依賴票房,網路電影發展受限,產業面臨挑戰。

  • 台灣電影仰賴政府補助,本土市場小,需靠國際化才能獲利。

  • 藝術品拍賣與影視行業易成洗錢管道,手法隱蔽難以評估。

  • 當代戰爭基於仇恨,兩岸民間缺乏暴力衝突,武統可能性低。

  • 剖析中國知識份子對台灣政治與歷史的認知盲區。

  • 幽默解析兩岸關係,政治笑話與文化差異。

  • 深度分析台海局勢,武統機率低,戰爭需仇恨基礎。

  • 探索中國與日本民間仇恨,反思歷史與現實。

张内咸回应观众提问:娱乐、政治与社会现象

频道情况与观众提问

大家好,我是张内咸。前面十几期节目播出后,每期观看量大概一千左右,在YouTube上算是非常小众的频道。虽然观众数量不多,但水平高,评论多,有些提问很有意思。为了不浪费,我录了这期节目,集中回答前几个月的观众提问。这些问题有的在评论区留言,有的通过邮件发来,我精选了一部分并做了分类,包括娱乐和影视工业、政治和社会现象。今天先讲娱乐再讲政治,避免内容混乱。

电影终将消失与电影产业现状

有观众问,我一直说电影终将消失是发展周期决定的,可好莱坞、印度电影产量和质量都在线,中国电影产量也没减少,这是为什么。这位观众可能是墙内的,对中国电影产业挺关心。我第一期节目讲中国电影审查制度,提出中国电影衰落是历史周期决定,与审查制度关系不大,即便没审查制度电影工业也会衰落,因为全球电影工业黄金时代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这种衰落趋势已持续半个多世纪。

日本游戏和动画产业发达,真人实拍电影越来越少,很多电影在互联网点播。比如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热辣滚烫》改编自日本网络电影《百元之恋》,它根本没在日本电影院放映过。电影观众老龄化是产业衰落的可怕信号,日本年轻人普遍是ACG群体,只看动画片或漫威电影,漫威电影本质也是动画片。美国演员和剧场工作者担忧人工智能发展会取代演员职业。

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媒体娱乐产业,影院票房收入占比小,随着串流媒体平台崛起,观众通过OTT观影或追剧,且用户付费习惯好,所以观众去不去电影院对美国娱乐工业影响不大。印度电影产量世界第一,但利润越来越低,黄金时代是上世纪40 - 60年代,如今观影频次减少,但影视工业健康,向串流媒体转型,OTT市场增长速度全球名列前茅。

中国电影产量没减少是错觉,中国最大影视制作基地横店这几年开机戏少。中国电影依赖票房收入,数字版权发行营收可忽略不计,且网民付费习惯差,网络电影发展不起来,影院票房市场萎缩电影行业就受影响。感觉这两年上映电影多是因为前些年过度投资的泡沫,很多存量没消耗干净,比如今年清明档的《猎狐行动》是2019年拍的,原本2021年上映,雪藏4年票房还是很惨。

台湾电影与政府补贴

有观众说某些台湾知名导演拿不到政府辅助就拍不出电影。台湾电影艺术成就高,但市场角度看本土电影工业几乎没赚过钱,依赖政府补贴。台湾电影黄金时代是60年代,国民党戒严时期结束后,从艺术角度迎来春天,从市场角度则相反。中共结束文革后电影创作迎来艺术春天,但市场萎缩,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八大电影制片厂几乎都不行了。

侯孝贤、杨德昌对整个华语世界学电影或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影响巨大。侯孝贤的《悲情城市》当年商业上算成功,但在台湾本土也只有60万人次观影,很难撑起制作成本。按照好莱坞标准,预算低于1000万美元的电影是小成本独立电影,即便这样也至少要200万人次观影才能勉强追平成本。

近年来台湾电影全球票房最高的是台湾版《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票房48亿台币,翻拍自韩国电影,比韩国原版高38倍。这部电影在全台观影人次超过85万,但本土票房只占总票房5%。全球票房第二的《我的少女时代》票房25亿台币,在台湾本土更火,观影人次接近150万,但总票房只有前者一半,说明台湾本土电影票房天花板低,人口基数少,电影要赚钱只能靠国际化。

台湾本土电影历史票房排行榜前18名都是好莱坞电影,第19名才是台湾电影《海角七号》,前50名只有7部台湾本土电影,剩下43部是进口分账片。2023年有部冷门台湾电影《周处除三害》,台湾人基本没看过,全球票房30亿台币,超过《我的少女时代》,仅次于《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但没被统计到台湾电影全球票房排行榜。同年最火的台湾电影《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是温情喜剧片,全球票房不到5亿台币,所以台湾电影人很难受,未来可能更难受,只能靠辅导金维持。

电影制作与洗钱

有观众对中国电影资金运转感兴趣,问电影制作是不是洗钱方法。前些年中国政府打击洗钱专项行动对文娱产业影响巨大,受影响最大的是艺术品拍卖市场和影视行业。艺术品价值和明星片酬模糊,无法评估,比如一张画拍卖,有人觉得值5000块,有人觉得值5000万,实际可能通过艺术品交易把人民币变成美元。

影视行业洗钱套路类似,比如中外合拍片通过离岸制片公司把人民币拿到海外。电影拍摄成本只有业内专业人士能评估,普通人不懂,政府也不懂。投资一个亿的电影,实际可能只花5000万拍,剩下一半洗成外汇,最后还能收获一部电影卖票,性价比高。

政治讽刺与政治笑话

有观众问为什么政治讽刺是很多国外综艺节目的主流内容,小时候大陆老百姓中也流行很多讽刺领导人的政治笑话。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气氛开放,政治笑话通过老百姓口耳相传,比如邓小平到农村视察的笑话,这则笑话流传广泛,用“我真有两头牛”隐喻老百姓对共产党政策的不满。

这些政治笑话不是中国人原创,是用苏联笑话改的,故事梗概差不多,领导人名字可随意替换。苏联笑话创作高峰是1960年代,赫鲁晓夫主导苏联改革开放,斯大林时期讲笑话会被劳改或枪毙。

中国政治笑话一部分来源于苏联政治笑话,另一部分是跟政治无关的荤段子,主人公通常是毛泽东、周恩来等,故事梗概可任意换成张三李四,这类黄色笑话是本土原创,来源于明清时代的笑话集《笑林广记》,中国传统相声、评书很多取材于这些古籍。比较苏联笑话和《笑林广记》的风格差异,能得出很多有趣结论,其实就是脱口秀和相声的区别。

关于中国的四个问题

有观众提了四个问题:一、为什么有人说中国人一出国就爱国;二、是否觉得中国在50年内能超过美国或成为G2中的一极;三、觉得多少人真心想收复台湾;四、觉得现在中国处于汉武帝还是汉成帝时期。

我感觉学历史的人喜欢用古代皇帝比喻共产党领导人,或用中国古代典故形容当今国际竞争,这是与现代政治脱节的思维方式。中国知识分子常把毛泽东说成“马克思加秦始皇”,这不对,红色中国时期是极权主义,但和皇权统治不同,文革时期达到极左民粹主义巅峰,几乎无政府状态。对岸蒋介石统治台湾的方式更接近中国古代皇帝,蒋家王朝是台湾长达38年的戒严时期。

我讲过一个在纪录片学术交流活动上的故事,通过讲郑南榕自焚事件活跃气氛。郑南榕是台湾新闻工作者,1989年4月7日为抗议国民党反动政权在杂志社自焚身亡,4月7日后来被定为台湾言论自由日,也可理解为“台湾独立日”,他成为民进党的精神图腾。

西方学术不感兴趣郑南榕自焚事件,因为当时全世界精力在反共上,台湾这小插曲没人关注。台湾戒严时期发生严重政治清洗,西方研究极权主义却不提台湾,研究威权主义也跳过台湾,这很吊诡。共产党后来跟国民党和解,就不提国民党在台湾干的坏事了,墙内能搜到郑南榕但介绍简略,只定性为台独分子。

郑南榕反抗国民党白色恐怖,和共产党反抗白色恐怖类似,共产党承认闻一多、李公朴是民主烈士,郑南榕却不是,就因为他喊了台湾独立口号。李敖早年因“台独”罪名入狱,晚年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假如郑南榕没自杀,活到90年代以后也可能成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真心想收复台湾的人数

回到观众提出的四个问题,主要回答第三个,即到底有多少人真心想收复台湾。“收复”说白了就是武统,台海开战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墙内对台湾政治和历史一窍不通,知识分子把国民党想得好,不理解台湾人叛逃大陆,普通老百姓更晕,因为电视上对国民党的态度这几年变了。

收复台湾不存在真心或假意,老百姓不明白怎么回事是集体无意识状态,共产党不在意老百姓看法。只谈台海问题和中共战争意愿,我认为不会武统。很多时政博主也说中共不会武统,但理由不同。战争基础是民间仇恨,不是军事准备,这和古代不同。古代欧洲封建时代打仗不需要理由,工业革命后封建贵族阶层瓦解,战争需要仇恨基础。

台湾和对岸敌国民间没发生过暴力冲突事件,一丁点仇恨基础都不存在。但也不是说战争完全没可能,中共和民进党冲突像共和党和民主党冲突,两岸发生热战争概率跟美国发生内战概率差不多。战争预兆可能是台湾人在内地被袭击或大陆游客在台湾被刺死。

去年中国出现两起民间袭击日本人事件,因为中日有种族仇恨,但即便这样也没开战。中共没煽动过老百姓对台湾人的仇恨,所以民间仇恨没基础。

日本黑道与台湾人在北京

有人困惑中国人仇日情绪强,日本却没反应,中国网红去日本发疯,日本黑道也没反应。我在纹身店遇到一个日本小混混吹牛逼,说自己混过黑道、打过地下拳赛,我问他敢不敢在北京骂习近平,他说不敢。这种日本小混混在日本什么都不是,来中国是因为舒服、物价便宜、能住大房子。

台湾人在北京担惊受怕,有台湾游客在饭馆被老板问是不是台湾的,他们说“是中国台湾”。实际上没人逼他们做政治表态,抖音上的情况是演出来的。

如果台湾人在北京遇到尴尬情况,念一句口诀“下一轮我请”就能摆脱尴尬。但来北京玩有潜规则,酒绝对不能剩,否则可能有严重后果。

这期节目就聊到这,感谢大家留言和提问,以后我会定期回答问题,记得关注、点赞、转发。我是张内咸,下期再见。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