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一:打斷孩子專注玩耍
當你的孩子正專注於玩耍,像是堆積木、分類玩具、玩洋娃娃或把廚房抽屜裡的容器都拿出來時,他們是快樂且獨立的。但你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一天多次犯下同樣的錯誤——打斷他們的專注。
你可能會出於好意,想和孩子互動,告訴他們:「哇,那座塔好大啊。」或「天啊,我們有好多容器。」然而,就在你開始評論的那一刻,孩子的注意力就從玩耍轉移到你身上。由於你是他們最愛的人,他們常常會放下手中的事過來找你。這樣一來,你就不小心讓他們覺得你的關注比他們自己獨立玩耍更有價值,從而導致你想避免的黏人行為。
要解決這個問題,當孩子開心玩耍或探索時,不要問問題或評論,只需坐著觀察,等待他們自然停下來看向你。這是他們在確認你的存在,也是肯定他們的玩耍或問他們關於創作問題的最佳時機。持續這樣做,你就能讓孩子有更長的獨立玩耍時間,而不需要你一直關注。
錯誤二:不恰當的表揚方式
當孩子抬起頭向你展示他們的作品時,大多數父母會立即表揚他們,說:「做得好,你真聰明。」或「太棒了。」雖然這看起來很自然,也是一個支持孩子的父母應該做的,但這些鼓勵的話實際上會讓孩子變得更黏人。
當你的表揚集中在他們有多聰明或最終結果上時,孩子就會開始依賴你告訴他們做得好不好。他們不能單純地為自己的作品感到高興,而是需要先得到你的認可。這會給你帶來兩個令人疲憊的問題:首先,他們開始為了得到你的「做得好」而去做事,很快你就會發現孩子每隔幾分鐘就跑過來說:「看,看,這樣對嗎?」其次,他們開始擔心:「如果我搞砸了,爸爸媽媽是不是就不覺得我聰明了?」因此,他們開始只做自己確定不會失敗的簡單事情,不再探索或嘗試新事物,因為他們太害怕讓你失望。
相反,如果你表揚他們的努力和過程,例如說:「哇,即使那塊拼圖很難,你也沒有放棄。」或「我看到你在畫畫時非常專注。」你就會讓他們明白,嘗試和解決問題才是真正重要的,而不是追求完美或得到你的認可。他們會開始想「我能做到」,而不是「我需要爸爸媽媽告訴我這很好」。當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時,他們會更加獨立,不那麼黏人,因為他們不再不斷尋求你的認可。
如果你意識到自己一直在使用像「做得好」或「你真聰明」這樣的短語,請不要擔心,你絕對不是一個人。我有一份免費指南,涵蓋了八個這樣的教養短語,這些短語並沒有傳達你想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還提供了應該說什麼來代替。
錯誤三:不適宜的居家環境
即使你完美地避免了前兩個錯誤,還有另一種方式可能會意外地鼓勵孩子的黏人行為,那就是居家環境。
幼兒天生好奇,當他們看到新的或有趣的東西時,他們一定會去觸摸和探索。這種好奇心對他們的發展非常有益,但如果你的家沒有為這種探索做好準備,就會成為一個問題。
如果有易碎物品在孩子觸手可及的地方,重要文件放在低矮的桌子上,到處都是不安全的物品,你就會發現自己整天跟在孩子後面說:「不要碰那個。」「離那裡遠點。」或「不行,不行,不行。」這種持續的監督不僅讓你筋疲力盡,還會意外地讓孩子變得更黏人。
因為當孩子不能在不斷被告知該做什麼的情況下自由移動或探索時,他們就會學會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你的許可。結果,他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會先向你確認,或者乾脆就待在你身邊,因為什麼都不安全。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創造一個我稱之為「可以空間」的地方。這是一個經過兒童安全處理的區域,孩子可以在這裡安全地探索和玩耍,而你不需要像老鷹一樣盯著他們。它可以像客廳的一角、有柵欄的遊戲區,甚至只是一個經過兒童安全處理的臥室。關鍵是要創造一個答案總是「可以」的空間。
孩子可以觸摸一切,自由探索,自己選擇玩什麼。當你給孩子這種安全探索的自由時,他們就會有足夠的信心獨自走開玩耍,而不需要你一直陪在身邊,這自然會減少黏人行為。
錯誤四:過度幫助孩子
這個錯誤可能會讓你感到驚訝,因為它感覺上你是在做一個好父母。例如,孩子很難穿上襯衫,你就會跳進去幫忙;積木塔一直倒塌,你就會重新堆起來;他們把鞋子穿反了,你就會立即糾正;或者他們和兄弟姐妹吵架,你就會介入解決。這些反應是自然的,不這樣做違反了我們作為父母的本能。
但實際上,當你不斷介入解決一切問題時,你就不小心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我不相信你能處理這個問題,你需要我來為你解決。」孩子學到的是,當事情變得困難時,不要繼續嘗試,只要等爸爸媽媽來解決就行了。這就是黏人行為的開始。
如果沒有機會去克服這些挑戰,他們就沒有機會練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無法體驗到最終穿上襯衫或弄清楚如何讓塔穩定時那種令人驚嘆的「我做到了」的感覺。正是這些小小的勝利建立了信心和獨立性。沒有它們,孩子可能會開始相信,沒有你他們真的無法處理事情,這自然會促使他們在任何事情上都依賴你。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雖然很難做到,但卻很有效。在你介入之前,先等他們抬起頭向你求助。然後,當你確實要幫助他們時,你要引導他們完成,而不是完全接管。例如,不要搶過那件T恤給他們穿上,你可以說:「穿襯衫可能有點棘手。」然後根據他們的年齡和能力引導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還在學習如何穿衣服,你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他們完成任務。你可以說:「找到頭的洞,現在把它拉下來,找到手臂的洞,把這隻手臂穿過去,找到另一個洞,把這隻手臂穿過去,現在把它拉下來。」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孩子知道如何穿衣服,但只是卡住了,你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你可以說:「嗯,那看起來有點棘手。你應該先試試什麼?」或「我想知道你的頭應該穿過哪個洞。」
當你採取這種與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的方法時,你就會教他們,遇到挑戰是正常的,但他們實際上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你在那裡是為了引導他們,而不是拯救他們。他們每取得一個小小的勝利,都會建立起信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孩子不那麼黏人,更加獨立。
注意:過度認可孩子的情緒
當你不再立即介入,而是開始引導他們而不是替他們做時,他們可能會有點不高興,有時甚至會升級。也許你的孩子會開始尖叫、大喊或躺在地上,因為他們無法把那塊拼圖放好,或者他們的襯衫有點太難穿了。
在這些時刻,你的本能反應是盡快讓他們冷靜下來,你可能會說:「我看到你很難過。」雖然這看起來是正確的做法,但你可能會驚訝地發現,一遍又一遍地認可孩子的感受實際上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在這個視頻中,你將確切地了解到如何反覆使用像「我看到你很難過」這樣的短語來認可孩子的感受,可能會無意中使發脾氣的情況升級,更重要的是,你應該做什麼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