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的工業革命:黃仁勳(Jensen Huang)在希倫谷論壇的訪談
AI 作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
輝達(NVIDIA)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Jensen Huang)將 AI 定位為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並將 AI 工廠視為其核心。他解釋說,AI 不僅僅是一項新技術,更是一個新的產業,它將徹底改變其他所有產業。
什麼是 AI 工廠?
傳統上,軟體的生產依賴人類編碼。如今,我們擁有一個新的產業,在這個產業中,軟體是由機器生產的。這台機器就是大型超級電腦。透過將電力輸入超級電腦,產生大量的「代幣」(tokens)。這些代幣可以被重新組合為數字、文字、蛋白質、圖像、影片和三維結構等各種形式。 黃仁勳將這種機器稱為 AI 工廠,因為它每天都在生產代幣。
AI 的三層架構
黃仁勳認為,AI 的影響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來看:
-
技術層面: AI 是一項全新的技術,它以不同於以往軟體的方式建構,可以完成過去軟體無法完成的事情。
-
產業層面: AI 工廠代表一種新的軟體生產方式,它將電力轉化為數位代幣,並將這些代幣轉化為各種形式的智慧。
-
基礎設施層面: AI 將回頭徹底改變並轉化各個產業,從醫療保健、教育(黃仁勳最喜歡的應用之一)到金融服務、工程、軟體程式設計和供應鏈管理。
AI 對現代運算的典範轉移
黃仁勳認為,AI 不僅僅是一項技術,而是一種典範轉移。他預測,未來每個製造實體產品的工廠,都將伴隨著一個 AI 工廠。未來的工廠將會包含兩種,一種是製造銷售產品的工廠,另一種是建立並生產AI來運作銷售產品的工廠。 汽車公司將不僅僅製造汽車,還會生產驅動這些汽車的代幣。
實體 AI 的概念
黃仁勳解釋了 AI 的發展歷程,分為三個階段:
- 感知 AI (Perception AI): 這是 AI 發展的第一波,主要集中在讓 AI 能夠感知世界,包括圖像、聲音、振動和溫度等各種資訊。
- 生成式 AI (Generative AI): 這是 AI 發展的第二波,AI 模型不僅能理解資訊的意義,還能翻譯資訊。例如,將英文翻譯成法文,或將英文翻譯成圖像。
- 推理 AI (Reasoning AI): 我們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推理 AI 讓 AI 能夠解決問題和辨識前所未見的情況。它們可以使用計算機、網路瀏覽器和試算表等工具來完成任務,成為數位勞動力。
實體 AI 與機器人
黃仁勳進一步解釋了 實體 AI (Physical AI) 的概念。實體 AI 讓 AI 能夠理解物理定律,例如摩擦力、慣性和因果關係。將實體 AI 融入物理物件,就形成了機器人技術。這對於在美國各地建立工廠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應對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美國政府如何贏得 AI 競賽?
黃仁勳認為,要贏得 AI 競賽,首先要了解這場競賽的本質,並了解自己擁有的資源和優勢。他強調:
-
了解遊戲規則: AI 競賽是一場無限的遊戲,需要長遠的眼光。
-
重視智力資本: 意識到全球有 50% 的 AI 研究人員來自中國,這必須納入我們的考量。
-
發展能源基礎設施: AI 工廠需要能源,因此需要投資能源基礎設施。
-
重視應用: 從歷史經驗來看,能夠快速應用新技術的國家才能勝出。美國需要鼓勵人們採用 AI,並重新培訓勞動力。
AI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黃仁勳預測,AI 將創造新的工作,取代一些舊的工作,並改變所有現有的工作。他強調:
-
AI 推動舊金山復甦: AI 創造了新型的軟體開發工作,推動了舊金山的經濟復甦。
-
AI 工廠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建立 AI 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建設、工程和運營,這將創造大量的貿易工作。
-
AI 提升生產力: AI 可以協助軟體工程師,提高生產力,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
擁抱 AI: 不是 AI 會搶走你的工作,而是懂得使用 AI 的人或公司會搶走你的工作。
AI 與製造業回流
黃仁勳認為,先進製造業的關鍵在於軟體。整個工廠都是由軟體驅動的,是一個巨大的機器人,協調著內部的一系列機器人。
-
在美國本土製造 AI 超級電腦: 他支持在美國本土製造 AI 超級電腦,認為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
利用數位分身 (Digital Twins): 製造業應該首先建立數位分身,在虛擬實境中進行模擬和優化。未來,每個工廠、人、汽車、建築和城市都應該擁有數位分身。
AI 機器人普及的時間表
黃仁勳預計,AI 機器人將在五年內普及。他認為,機器人比自駕車更容易實現,因為它們可以在更受限的環境中運作。
總結
黃仁勳的訪談強調了 AI 作為一場工業革命的潛力,以及它對經濟和社會的深遠影響。他呼籲政府和企業擁抱 AI,投資基礎設施,並重新培訓勞動力,以確保美國在全球 AI 競賽中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