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本質
通常我們認為快樂來自於外在的事物,例如:擁有更多、達成目標、找到愛人等。 我們認為只要獲得了這些,就能得到快樂。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離婚率居高不下,目標達成後往往也無法帶來持續的快樂。
快樂不是來自於外在事物
-
我們常常誤以為快樂來自於外在的物品或事件。
-
例如,我們可能認為吃一個漢堡、找到伴侶、升職加薪就能獲得快樂。
-
但事實是,這些事物帶來的快樂往往是短暫的。
-
如果快樂真的來自於這些事物,那麼每次我們接觸它們時,都應該感到同樣的快樂。
比較是快樂的竊賊,但不是唯一的竊賊
比較會偷走快樂,這句話沒錯,但比較不是唯一偷走快樂的因素。 即使我們不去與他人比較,仍然會有其他事物奪走我們的快樂。
一個實驗:禮物與比較的影響
想像一下,你收到一份聖誕禮物,非常開心。 接著,你和朋友聊天,朋友說他也收到了同樣的禮物,而且還收到了其他的禮物。 突然之間,你原本的快樂感消失了。 這是否讓你覺得很奇怪? 你原本對禮物感到非常滿意,但因為朋友的一句話,你的快樂就被奪走了。
快樂的真正來源:專注於當下
我們真正渴望的是內心的平靜。 我們渴望沉浸在某件事物中,忘卻煩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喜歡看電視、玩遊戲、甚至使用藥物。 我們想要逃離現實,讓自己的思緒完全沉浸在當下的活動中。
正念的真諦:清空思緒,而非填滿
現代人常提倡正念,但正念的真正目的並非是填滿你的思緒,而是清空它。 我們應該學習讓思緒放空,進入一種無念的狀態。 當我們進入這種狀態時,我們會感到平靜和快樂。
快樂的本質:心無旁騖
快樂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心無旁騖。 當我們全神貫注於某件事物時,我們會感到快樂。 這就是為什麼高潮如此令人愉悅,因為在那一刻,我們不會思考任何其他事情。
擺脫對外在事物的依賴
我們常常依賴外在的事物來幫助我們集中注意力。 我們依賴遊戲、藥物、電視節目來讓我們的心靈保持專一。 然而,當我們過度依賴這些外在事物時,我們的心靈會變得脆弱,無法自主地集中注意力。
無聊的真相:四處游移的思緒
精神科醫師指出,人們最討厭的就是無聊。 當我們感到無聊時,我們的思緒會四處游移,無法專注於任何事物。 快樂與悲傷並非對立的,快樂與無聊才是對立的。 快樂是心無旁騖,而無聊則是思緒四處游移。
如何應對無聊:人為的方式集中注意力
我們常在吃飯時看電視,那是因為吃飯時我們的思緒會四處游移。 所以我們會藉由看電視來人為地集中注意力,避免感到無聊。
破壞快樂的模式:外在思緒的入侵
任何破壞我們快樂的事物,都有一個簡單的模式:原本我們的心是專一的,但一個外在的思緒入侵,打破了我們的專一。
-
例如,原本我們很滿意手上的筆,但當我們想到別人擁有更多時,我們的快樂就被破壞了。
-
原本我們對未來充滿希望,但當我們想到氣候變遷、通貨膨脹時,我們就不再快樂了。
如何創造快樂
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下,也能創造快樂。 重要的是,要了解快樂的技術性定義,也就是內心的平靜。
冥想的真諦:訓練心靈的專一
冥想並非萬靈丹,但它可以訓練我們的心靈保持專一。 透過冥想,我們可以學會觀察呼吸,將注意力集中在當下。 即使感到無聊,也要堅持下去。
容忍無聊:通往快樂的道路
學習容忍無聊,是另一個獲得快樂的方法。 可以嘗試以下練習:
-
接地練習: 赤腳站在草地或泥土上,閉上眼睛,將注意力輪流放在雙腳和頭頂。 深呼吸,感受來自大地和天空的能量。
-
自由旅行: 在搭乘飛機、巴士或汽車時,什麼都不要做。 不要攜帶任何娛樂設備,只是單純地感受旅程。
容忍無聊可以讓我們學會與思緒共處,而不是試圖逃避它們。
揮之不去的思緒:快樂的絆腳石
揮之不去的思緒是破壞快樂的根源。 這些思緒通常與我們未完成的目標、未實現的慾望、以及對未來的擔憂有關。
擺脫揮之不去的思緒:行動或頓悟
要擺脫這些揮之不去的思緒,有兩個方法:
- 成為瑜珈大師: 透過修行達到完全的超脫。
- 採取行動: 完成那些讓你感到不安的事情。
如果你想要獲得內心的平靜,就必須解決那些揮之不去的思緒。
行動的真諦:為了平靜,而非為了目標
採取行動並非為了實現目標,而是為了讓思緒平靜。 當你完成那些讓你感到不安的事情時,揮之不去的思緒就會消失,你就能夠在當下感到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