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請到一位來自加拿大的朋友,與我們分享她一家人移民加拿大的經歷。雖然每個人的故事不盡相同,但背後的原因往往與孩子有關。這位80後媽媽的故事,或許能給正在考慮移民的朋友們一些啟發。
移民的初衷:為了孩子
擺脫束縛,追求多元化的成長環境
對於80後而言,正處於新舊時代的交匯點,成長過程中受到許多束縛。這位媽媽希望孩子能在一個更自由、多元化的環境中成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快樂成長。
為何選擇加拿大?
最初,許多人可能都想去美國,但美國的移民難度較高。網路上許多關於加拿大的資訊都說,加拿大是移民、孩子受教育及生活最容易的地方。因此,她當時沒有想太多,就直接選擇了加拿大。
加拿大的生活:挑戰與掙扎
冬季抑鬱症與生活壓力
他們在1月份抵達溫哥華,雖然是加拿大最暖和的地方,但幾乎每天都在下雨。新鮮感褪去後,巨大的壓抑感隨之而來,甚至出現了冬季抑鬱症的症狀。
租房、買車與校園霸凌
在加拿大,他們遇到了一連串的問題:
-
租房問題: 租到不愉快的房子,房東諸多限制。
-
買車問題: 被華人車行欺騙,買到與描述不符的車型。
-
孩子在學校疑似遭遇霸凌:
霸凌事件詳述
孩子在學校被白人小朋友欺負,第一次是下巴受傷,老師沒有告知,後來得知是因孩子受歡迎,對方想互動卻沒拿捏好分寸。過了幾天,孩子又被掐脖子,老師表示會多方關注,但處理方式僅是道歉,並未像中國一樣讓雙方家長一起面談解決,讓家長感到無助。
她認為可能帶有種族歧視的意味。校方處理方式無法讓她接受。即使向教育局反映,得到的答覆也只是建議找心理專家或換學校,而換學校又牽涉到換房子、換學區等問題,更加麻煩。
租房噩夢:與華人房東的糾紛
為了省錢,他們選擇了分租,沒想到卻是一場噩夢。
-
隔音差: 木質結構的房子隔音效果差,樓上走路、說話都聽得一清二楚。
-
房東諸多限制: 下午6點後不能洗衣服,認為聲音太大、浪費水費;烙餅被嫌油煙太大。
-
退租糾紛: 提前解約時,房東起初表示理解,收取第二個月房租後卻翻臉不認人,甚至衝進房內辱罵他們,說他們窮不該來加拿大。
買車陷阱:被華人車行欺騙
因為加拿大地廣人稀,沒有車很不方便,他們到華人車行買車,被推薦了一款尼桑SUV,並告知是四驅車。但後來才發現,實際購買的是前驅車,一買一賣損失慘重。
留學仲介的承諾落空
當初的留學仲介告知,若在溫哥華不開心或政策受限,學費可以退還。但當他們決定離開時,學費卻一毛不退。
反思與建議:移民前的深思熟慮
加拿大適合哪些人?
她認為,加拿大適合:
-
資產雄厚的人: 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
-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 在加拿大收入相對較高。
中產階級移民需謹慎
對於中產階級而言,移民加拿大需要三思而後行。雖然吃苦耐勞是美德,但30、40歲的人要重新開始並不容易。此外,移民前必須處理國內的資產,一旦不適應,回國將面臨巨大損失。
滿足孩子需求不代表犧牲父母的快樂
她認為,追求孩子的教育與享受生活並不衝突。在加拿大生活,父母可能需要承受更多的壓力和痛苦。
網路上的聲音:不同立場的碰撞
她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經歷,引來許多網友的評論,其中不乏負面評價。許多人質疑她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在加拿大吃苦,甚至比較生活水平、嘲諷她的消費習慣。
她認為,回流是個人選擇,不應被他人品頭論足。在國外,許多人依然喜歡與同胞比較,這種現象讓她感到不解。
成長與領悟:為自己代言
經歷了這些事情,她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她領悟到,無論身在何處,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生活,為自己的幸福負責。不必為任何人代言,為自己代言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