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 17 個月的賣房經歷:最終虧損出售
這套位於山東老家的房子,歷經 17 個月的漫長等待,終於售出。然而,這次的賣房經歷並未帶來盈利,反而造成了不小的虧損。以下將詳細說明虧損的金額以及背後的原因。
房屋成本與售價
-
購房時間: 2018 年
-
總投入本金: 約 248 萬人民幣
這 248 萬人民幣的組成包括:
- 房款: 發票價格 200 萬人民幣
- 車位: 兩個車位,每個 12 萬人民幣,共 24 萬人民幣
- 地下室: 約 4 萬人民幣
- 稅費: 約 3-4 萬人民幣
-
裝修費用: 包括陽台封閉(採用隔熱斷橋鋁窗戶)和基礎裝修等。
-
最終售價: 215 萬人民幣
因此,僅從房屋買賣差價來看,就已經虧損了 33 萬人民幣 (248 萬 - 215 萬)。
其他成本:貸款利息與中介費
除了房屋本身的買賣差價,還需要考慮其他成本:
-
貸款利息: 過去幾年償還的貸款大部分都是利息。
-
資金成本: 按照每年 3% 的資金成本計算,七年下來約 42 萬人民幣 (6 萬/年 * 7 年)。
-
中介費: 1 萬人民幣 (在買方市場中,賣方也需要支付中介費)。
綜合以上因素,這次賣房的總虧損估計達幾十萬人民幣,甚至可以說「首付都虧沒了」。
虧損出售的原因
儘管虧損,但選擇出售的原因如下:
-
經濟環境不佳: 需要背負房貸,但房子並未產生任何現金流,風險較大。
-
出租的考量: 房屋面積較大 (160 多平方),租金收益可能不高,且擔心出租後影響房屋的二手價格。
-
市場觀察: 經過 17 個月的觀察,發現購買者群體已經發生變化。
購買者階層的變化
-
2018 年: 購房者多為當地小企業主、公職人員、體制內人員等,他們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和支付能力。
-
現在: 購房者多為拉麵店老闆、婚慶公司老闆、汽配城老闆等,相較之下,他們的階層有所下降,支付能力也相對有限。
-
結論: 當高收入階層不再青睞這類房產,而轉向下沉階層時,房產的溢價能力自然會下降。
因此,為了避免未來情況更糟,選擇及時止損,儘快將房屋售出。
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看法
透過這次賣房的經歷,對於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現況及房地產市場,有更深刻的體會:
-
信心低迷: 相較於廣東、深圳等城市,山東老家(三線城市)的經濟並不理想,整體信心較為低迷。
-
發展方向: 相信中國經濟可以企穩恢復,但不看好三四線城市未來的發展空間。建議這些城市找準產業定位,深耕特定產業。
-
個人建議: 如果有能力,還是應該擁抱趨勢,往大城市、核心城市發展。不要對小城市的資產抱有過多感情,該拋售時就應該果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