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焦虑的妈妈吗?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焦虑的妈妈,反而是个挺随性的人。可观众在我的视频里总觉得透着焦虑,甚至有留言说焦虑的妈妈真可怕。其实我不算焦虑,可能只是想得多了些。毕竟我从生活了许久、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新国家、新城市,接触的文化环境都很陌生,难免会有点小担心,对周围环境不适应。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慢慢适应,一切都会顺利的。
孩子的进步与担忧
上一期视频主要讲孩子读邮件的事。孩子在大马各方面都比之前表现好很多,自我提升和改善明显,只是读公文类东西能力稍差,以前没做过,都是我代劳。这不是焦虑,只是小小的担心。观众发现我会不自觉帮孩子做很多事,这在国内可能是习惯。到了大马,会发现孩子在成长为小大人,我们不能再像照顾小婴儿那样了。
适度追求的重要性
有观众说我贪心,在哲学领域,适度追求是推动个人进步的动力。我们可以把它作为目标,不然可能出现三分钟热度、没目标、效率低的情况。对我们家来说,大人孩子现阶段都要有适度追求的目标。有个华人邻居做两份工,一份在新加坡,3 天班后回新山休息 2 天,休息时又做 grab 司机。他家 5 口人靠他一人赚钱,他希望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生活。这就是适度追求。
新生活与目标重建
之前是上班族,现在自由了,需要重新建立生活目标。孩子到马来西亚读国际学校有了自己的目标和生活,我们不能总盯着孩子,自己也该有目标。之前提到一个大马妈妈为鼓励孩子自己考了 SPM,言传不如身教,我们先做好自己的事。
学习与充实生活
来大马后,学习很重要。之前听说这里能躺平,来了才发现不行。我们重新捡起英文,接触多元文化。每周有固定采买,每天健身游泳,经过健身房、游泳池看到那么多人运动、设施那么好,不去都觉得对不起。做计划对我们家势在必行。
随性与计划的差异
我以前工作随机性强,应付随机事情是常态,不太适应计划性强的工作,所以做计划对我以前工作意义不大,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应付突发事件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能力强。但在大马,不计划做事效率太低。比如找房子,我悠哉等待中介结果,而对方看了好几套房子。
计划与灵活的结合
计划性生活和灵活性各有好处,结合起来生活更顺。我是体育迷,从体育找例子。反面案例是巴西前足球明星罗纳尔迪尼奥,因生活不规律、习惯不好,巅峰期很快过去。正面例子是马来西亚羽毛球一哥李宗伟,20 多年每天 5 点起床、6 点出门、12 点回家吃饭、下午训练,生活就是吃、睡、羽毛球,良好习惯和刻苦训练让他占据世界男单第一长达 349 周。他还有网球偶像费德勒和纳达尔,带动他职业生涯不放弃的精神。
以运动员为榜样
运动员成为我生活中的行动目标,虽成不了他们,但优秀的人带来力量。足球界梅西、c 罗有良好职业习惯,巅峰期长达 13、14 年,接近 40 岁仍活跃足坛。我们需要给自己树立目标。
原子习惯与身份改变
有本书叫《原子习惯》,提出身份改变概念。想成为健康的人,而不只是想减肥的人。这本书强调习惯的积累效应,微小改变带来巨大长期影响,使用 1%改进理论,每天进步 1%,一年后提升 37 倍。被誉为实用且科学的习惯培养指南,提供理论基础和具体操作方法。
培养习惯的方法
具体方法有:明确目标,如每天锻炼、早起阅读;制定具体计划,用习惯堆叠,如起床后喝水、午饭后散步、晚饭后读书;优化环境,如把手机放另一个房间、建立学习角;逐渐推进,用 2 分钟法则,从小步骤开始增加强度;进展追踪,用日记、应用程序或习惯追踪表记录;寻求支持,与朋友家人同事分享目标。
希望大家留言,我们可以把“贪心”这个词好好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