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How To Stand Out Without Trying Hard (From A Principal Engineer At Amazon)

亞馬遜資深工程師教你:不費力也能脫穎而出的秘訣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知道那些與你同期入職,卻早已晉升兩次的人,究竟有何秘訣嗎?這段影片揭露了在職場上,領導者眼中「高潛力人才」的三個關鍵行為,與埋頭苦幹無關,而是更深層次的軟實力展現。了解這些信號,你也能擺脫懷疑,展現真實的自我,迎向升遷之路。

  • 快速掌握重點:

    • 趨勢勝於現狀: 潛力在於持續進步的趨勢,展現從錯誤中學習並加速成長的能力至關重要。

    • 展現責任感: 主動積極,關心工作成果,超越份內事,展現對團隊的價值,積極解決問題。

    • 快速學習力: 不求樣樣精通,但求快速掌握新技能,展現適應變化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影片中將透過具體案例,解析如何在工作中展現這些特質,將錯誤轉化為優勢,以及如何提升學習效率。無論你身處哪個產業,這些原則都適用,幫助你成為職場上備受矚目的高潛力人才,擺脫原地踏步的窘境,並揭示盲點的重要性。

許多人都想知道,為何有些人能快速晉升,而自己卻原地踏步。我曾以為他們只是運氣好、拍馬屁或拼命工作,但我在亞馬遜擔任首席工程師近 20 年後,發現真正讓他們脫穎而出的是某些特定行為,與單純埋頭苦幹無關。本文將分享領導者在尋找高潛力人才時看重的三個關鍵行為,這些行為簡單易行,而且不會讓你過勞。

高潛力人才的關鍵特質

我曾多次參與員工績效評估會議,看著主管們為了升遷或裁員名單爭論不休。令我驚訝的是,討論的重點很少放在誰最努力工作,而是那些我過去沒注意到的、微妙的信號。雖然我來自科技業,但這些經驗適用於各行各業。無論你喜不喜歡,你在職場上總是被評估。這並非壞事,只是現實。

重要的是,不要因為害怕被評估而感到不自在,進而做出不像自己的行為,導致不公平的評價。許多人誤以為那些升遷快速的人只是很會做表面功夫,但事實上,他們只是找到了避免這種惡性循環的方式,展現出最好的自己。

1. 從錯誤中學習,展現成長趨勢

每個人都會犯錯,專案會失敗,截止日期會延遲,程式碼會出錯。重點是錯誤發生後的應對方式。犯錯本身不會讓你被貼上低績效的標籤,除非你總是重蹈覆轍,或是試圖掩蓋錯誤、責怪他人。相反地,你可以將錯誤轉化為展現高潛力的機會。

舉例來說,假設有三位員工:愛麗絲、鮑伯和查德,他們在一家公司負責個別專案,最重要的目標是按時交付高品質的成果。如果觀察他們過去 10 個專案的表現:

  • 愛麗絲: 一直是表現優異者,總是能按時交付高品質的成果。

  • 鮑伯: 表現不穩定,有時表現很好,有時卻會犯錯,然後將責任推給其他因素。

  • 查德: 一開始表現不佳,犯了一些錯誤,運氣也不好,但表現逐漸進步,近期的五個專案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在這三個人之中,誰的潛力最高? 答案是查德

潛力取決於一段時間內的績效趨勢。人類會不自覺地將過去的表現連結起來,並預測未來的發展。如果公司必須裁員,鮑伯和查德可能會被列入考慮,但我個人會選擇裁掉鮑伯。當你在工作中犯錯,或是覺得自己的表現不如他人時,不要認為自己不適合這份工作。正確的態度是將其視為一個基準點,承認自己的錯誤或不足,並思考如何改善。如果你能展現出持續進步的趨勢,並避免重蹈覆轍,你就會被視為高潛力人才。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你可以將績效視為速度,而潛力則是加速度。愛麗絲雖然表現優異,但潛力較低;查德的速度雖然比愛麗絲慢,但正在加速前進。這種加速度將會讓查德免於被評為低績效員工。

2. 展現責任感,不只是完成最低要求

擁有責任感的人總是被視為高績效員工。這不代表要做更多的工作,而是展現出你對工作的重視,不只是完成最低要求。

想像一下,在會議中,有人問了一個關於你正在進行的專案的問題。

  • 第一種人: 說:「我不知道,那不是我的部門負責的。」

  • 第二種人: 說:「我目前不清楚,但我可以幫你找到負責的人,並在今天結束前給你回覆。」

第二種人並沒有做額外的工作,只是多問了一個問題,發了一封電子郵件,但他卻展現了對工作負責的態度,讓人覺得他樂於助人、值得信賴,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關心自己的工作還有一個額外的益處,那就是可以對抗職業倦怠。沒有什麼比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更容易讓人感到疲憊。

3. 快速學習,持續成長

重點不在於你現在知道多少,而是你學習新事物的速度有多快。高潛力的人才並非什麼都懂,而是有選擇性地鎖定目標,並投入精力快速學習。

我剛進入亞馬遜時,大部分網站都是用 Perl 語言撰寫的。後來,我學了約 20 種語言和框架。高潛力的人才不會什麼都懂,而是有選擇性地鎖定目標,並投入精力快速學習。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