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Is Singapore Property Market Crashing? Recession! High Interest Rates! Falling Prices!

新加坡房地產會崩盤嗎?2024年樓市最新分析與未來趨勢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了解新加坡樓市是否即將崩盤? 這份摘要將帶您回顧歷史,分析過去房地產市場的重大下跌,以及目前的市場趨勢。 我們將探討經濟衝擊、政策變化如何影響房價,並評估當前貿易戰、利率及房屋供應等因素對新加坡房地產的潛在影響。了解如何做出明智的房地產決策。

Quick Takeaways:

  • 新加坡房地產市場過去的下跌,通常與重大外部衝擊或政策調整有關。

  • 目前,房價增長正在放緩,交易量也在下降,顯示市場可能正在降溫。

  • 房價與家庭收入差距擴大,大眾市場的房屋負擔能力受到影響。

  • 儘管經濟存在不確定性,但房屋供應有限、本地需求強勁,以及健康的房貸狀況為房市提供支撐。

  • 利率已從高峰回落,有助於買家重返市場。

  • 密切關注全球經濟形勢及貿易戰發展,可能對房市造成下行壓力。

過去五年新加坡房市走勢

過去五年,新加坡的房市持續攀升。僅在2024年,組屋轉售價格就上漲了9.6%,幾乎是2023年增幅的兩倍。與此同時,私人房產價格也上漲了3.9%。

房市是否會崩盤?

然而,面對可能出現的經濟衰退、不斷上升的失業率和放緩的經濟,房市是否終將崩盤?讓我們在本視頻中一探究竟。在開始之前,請加入我擁有10,000名成員的Telegram群組,討論或提出您可能有的任何問題。

從歷史看房市崩盤

要了解房市是否即將崩盤,我們需要回顧歷史。過去,新加坡房市的價格下跌總是由重大外部衝擊或政策舉措引發的。

這裡,我們將GDP的變化(以橙色條表示)與房價的變化(以藍色條表示)進行比較。從1975年到今天,新加坡房市經歷了五次重大下跌時期。在每一種情況下,房價下跌要麼發生在經濟放緩之前,要麼發生在危機的早期階段。

1980年代的房市崩盤

1981年,房價季度增長率出現了急劇而突然的飙升。這一激增主要是由批准住宅物業計劃(ARPS)的推出推動的。該政策首次允許中央公積金成員使用其公積金儲蓄購買私人房產,而不是組屋。不出所料,這一舉措引發了需求激增,使房價幾乎在一夜之間飆升。

這是市場首次經歷如此快速的增長,不幸的是,政府缺乏防止泡沫形成的工具和經驗。房價在1981年迅速見頂,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市場很快開始下跌,導致了一直持續到1986年的修正。

1984年的困境

更糟糕的是,到1984年,建築市場已經飽和,大多數主要項目的已經在進行或完成,新的開發活動顯著放緩。這種供過於求進一步給價格帶來了下行壓力。

與此同時,新加坡在1985年也遭遇了獨立後的首次經濟衰退。經濟低迷導致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以及消費者和投資者信心普遍喪失,進一步拖累了房市。

在20個季度的時間裡,房價指數暴跌了40%,成為新加坡房市歷史上最大、最長的修正。

Webull歡迎優惠

Webull正在進行歡迎優惠活動,您可以獲得高達600美元的獎勵。Webull讓您可以從每筆訂單0.50美元起投資美國股票和ETF,在正常和延長交易時間內免收平台費。如果您經常進行大量交易,Webull還提供可選的固定傭金計劃,在您選擇此計劃並在活動期間進行初始存款時,您可以在180天內以每筆訂單0.90美元的價格投資美國股票和ETF。對於其他市場,其定價也是最具競爭力的之一。0平台費可能會根據Webull的判斷進行更改,有效期至更新為止。

Webull不僅是一個交易平台,還配備了高級圖表工具、實時新聞、分析師評級以及技術和基本面分析等功能,無論您是剛開始還是已經深入遊戲,都非常適合。新用戶現在註冊Webull,在2025年9月30日15:59 SGT之前存入至少100,000美元並在那裡維持資金90天,將獲得高達600美元的獎勵。您還可以將閒置現金存入Moneybull,獲得高達4.18%^的7天美元年化收益率。如果您有興趣,請使用下面的鏈接註冊Webull。

其他房市下跌時期

1996年的房市下跌

下一次房價下跌發生在1996年。這次是由一系列冷卻措施引起的,包括將房產貸款的貸款價值比上限設定為房產價值的80%,禁止外國人獲得以新加坡元計價的住房貸款,推出早期版本的賣方印花稅(SSD),對購買後3年內出售的房產徵收利潤稅,以及政府釋放更多私人住房用地。

就在這些措施開始生效之際,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危機導致該地區貨幣普遍貶值,投資者信心暴跌,失業率上升。結果,房市低迷加劇。然而,與1980年代的崩盤相比,這次修正時間更短,程度也更輕。下跌持續了10個季度,價格下跌了約30%。更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反彈相對較快,僅用了6個季度就恢復了。

2000年至2004年的房市下跌

幾年後,房市又遭遇了另一次低迷,這次是由一系列全球衝擊引發的。首先是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破裂,引發了全球經濟衰退。然後,2001年的9·11恐怖襲擊進一步動搖了全球市場和投資者信心。

這一雙重衝擊逆轉了之前的復蘇,推動新加坡經濟陷入收縮。GDP萎縮,失業率上升至4.7%的15年高位。由於經濟狀況更加持久和不確定,房市下跌持續了16個季度。然而,跌幅比之前的低迷時期要小,房價指數下跌了21%,而之前的崩盤跌幅為30-40%。儘管如此,價格恢復仍花了近4年時間。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了另一次房市修正。這次,價格下跌了26%,略差於2000年至2004年的前一次低迷。然而,到這個時候,房產買家已經開始認識到一種模式:新加坡房市在低迷後有很強的反彈記錄。這種日益增長的信心有助於限制影響。下跌僅持續了5個季度,隨後是歷史上最強勁的反彈之一。2009年至2013年間,房價飆升了53個指數點,達到歷史新高。

2016年至2017年的輕微市場下跌

此時,政府開始介入並推出了一系列冷卻措施,包括額外的買家印花稅、總債務償還比率和更嚴格的貸款價值比限制。這些措施逐漸生效,導致2016年至2017年左右出現輕微的市場下跌,然後房價又開始回升。

2020年的疫情期間下跌

最後一次下跌發生在2020年的疫情封鎖期間。在此期間,由於代理人無法進行看房,樣板房關閉,市場活動受到限制,房價和交易量下降。然而,這次下跌非常輕微,僅持續了1-2個季度,指數僅下跌了1%。一旦封鎖解除,房價再次飆升,並一直保持上升軌跡至今。

從歷史事件中學到的教訓

首先,新加坡的房價下跌幾乎總是與重大外部衝擊同時發生,無論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還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

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次下跌的幅度和持續時間都在逐漸縮小。這可能是由於對新加坡房市“避風港”地位的信心日益增長,以及政府越來越積極地使用冷卻措施來管理投機和系統性風險。

事實上,在引入防止房主過度槓桿化的總債務償還比率後,價格波動性顯著降低。這表明,房市不僅更具彈性,而且更基於基本面,買家通常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借款,投資者採取更長期的觀點。

例如,從2013年到2022年,與香港、悉尼、紐約和倫敦等其他主要城市相比,新加坡房市以其穩定性和較低的波動性而引人注目。

當前形勢與未來展望

鑑於目前正在進行的重大貿易戰,我們是否正走向另一輪修正?值得慶幸的是,目前還沒有。不過,有幾個跡象表明市場正在冷卻。

房價增長放緩

首先,房價增長正在放緩。您可以看到增長下降的明顯趨勢。在最近一個季度,私人房產價格指數僅上漲了0.8%,而前一個季度的增長率為2.3%。因此,星展銀行也將其2025年的價格增長預測修正為0%至1%,而之前的預測範圍為1%至2%。

與此同時,在組屋方面,轉售價格指數也從上一季度的2.6%降至現在的1.6%。

交易量大幅下降

其次,私人轉售市場的交易量也一直在下降。這通常表明買家變得更加謹慎,交易量放緩往往先於價格走軟。

房價與家庭收入脫節

第三,房價與家庭收入之間的脫節日益嚴重。2020年至2024年間,私人住宅價格上漲了約33%至40%,而家庭收入中位數僅上漲了23%。這一差距的擴大導致新加坡的價格收入比在2024年攀升至14.6倍,表明私人住房對中等收入家庭來說越來越難以負擔。

特別是,中部地區以外(OCR)和中部地區其他地區(RCR)的中位價格收入比繼續上升。這表明,負擔能力問題現在也影響到了大眾市場,而不僅僅是豪華買家。

在所有這些國內問題中,全球和區域貿易正在放緩,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也在加劇。因此,新加坡已將其2025年的GDP增長預測下調至0%至2%,與2024年4.4%的增長率相比大幅下降。這促使政府警告說,新加坡今年可能會或可能不會進入經濟衰退。

即使經濟衰退,房市下跌也可能是輕微的

然而,即使經濟衰退發生,房市的任何下跌也可能是輕微的,原因如下。

雖然利率在2022年確實飙升,但此後已經回落,目前徘徊在略低於3%的範圍內。這意味著每月還款不僅變得更容易管理,而且還有助於買家重新進入市場。

支持這一趨勢的是,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住房貸款的不良貸款(NPL)比率仍然很低,為0.26%,表明大多數房主仍在良好地償還貸款。

然而,有跡象表明壓力開始顯現。2025年第一季度,抵押品拍賣列表有所增加,促使萊坊警告說,這可能是“風暴前的平靜”,尤其是如果全面的全球關稅和即將到來的貿易戰升級的話。

供應有限和需求穩定支撐房市

展望未來,私人住宅竣工量預計將遠低於每年12,000套的10年平均水平。與此同時,空置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在中部地區以外(OCR)。

這種未來供應有限和空置率下降的結合表明市場正在趨緊,這可以作為價格下跌的緩衝,即使經濟條件變得不太有利。

在需求方面,本地買家繼續主導市場。2025年初,新加坡人佔新屋購買量的92.4%,永久居民佔6.9%。只有11套(0.7%)是由外國人購買的,這清楚地表明國內需求仍然是市場的驅動力。

主要驅動因素之一是家庭形成。每年,新加坡將有大約27,000至28,000對婚姻,代表著新家庭不斷進入市場。

與此同時,家庭收入中位數的上升繼續支持負擔能力,特別是對於組屋升級者和渴望進入私人房產市場的中等收入家庭。

總之,雖然有早期跡象表明房市正在放緩,如價格增長放緩、交易量下降和不良銷售小幅上升,但仍有強大的結構性支持。這些包括有限的新供應、穩定的本地需求和相對健康的抵押貸款條件。

也就是說,如果全球經濟衰退或貿易戰加劇,我們可能會看到更高的失業率、更弱的消費者信心和更緊縮的信貸,所有這些都將給市場帶來下行壓力。

因此,不要僅僅因為你的朋友說“肯定會漲”就盲目投資百萬美元購買組屋或新推出的公寓。當事情變糟時,他們不會幫你支付每月分期付款。

總之,始終要仔細預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購買,並從長遠考慮。

無論如何,這就是本視頻的全部內容。希望您覺得有用。喜歡、分享和訂閱,因為我將在每週一、週三和週五發布新視頻。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