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經濟辯論:利率、通膨與巴西石油公司
油價與政府干預
在巴西,汽油及石油衍生物的價格受到政府的管控。這個觀點是無庸置疑的,但相關討論有時會對觀眾產生誤導。價格管理是巴西中央銀行的定義,但並非政府直接決定最終價格。
混合經濟與巴西石油公司(Petrobras)
巴西石油公司是一家混合所有制公司(Sociedade de Economia Mista, SA)。這意味著它遵循SA的規則,但政府持有其多數股權,是控股股東。因此,政府對公司的決策具有重要影響力。
巴西的困境:幻覺與不實
巴西長期以來受到各種「幻覺和不實」的影響,例如認為汽油價格並非由政府管控。事實上,政府作為巴西石油公司的控股股東,對汽油價格具有決定權。
消費、通膨與利率
消費是經濟的起點,但目前巴西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傳統觀點認為提高利率是抑制通膨的工具,但這種做法是否有效值得商榷。
獨立的中央銀行
巴西中央銀行是獨立的,總統無法直接干預其決策。然而,有些人認為該銀行的自治權損害了巴西人民的利益,並主張恢復總統對銀行的權威。
重塑總統權威
重新樹立總統的權威,並非是獨裁,而是指在憲法框架內對國家機關施加影響,整頓機構亂象。例如,總統應監督預算,確保透明度,避免出現秘密預算修正案。
利率、需求與供給
巴西的利率過高,且未能有效抑制通膨。提高利率僅在需求型通膨有效,也就是當民眾的購買力超過市場供給時。然而,巴西的情況是,民眾收入下降,信貸緊縮,且工業產能過剩。
IPCA 指數與通膨因素
巴西的廣泛消費者物價指數(IPCA)顯示,交通運輸是通膨的主要因素之一。這與巴西石油公司的定價政策有關,該公司近期宣布獲利數十億美元,對民眾造成衝擊。
利率對受政府管制的價格的影響
提高利率對於受政府管制的價格(如汽油、航空燃油和柴油)幾乎沒有影響。同樣地,對電力價格(近期上漲25%)也沒有影響。
全球貿易與糧食價格
全球對巴西糧食的需求增加(尤其是來自中國和歐洲),導致糧食價格上漲。國內利率對此也無影響。解決方法包括制定合理的巴西石油公司定價政策,取消公共事業收費與美元的掛鉤,並恢復糧食供應和價格政策。
糧食庫存與價格穩定
巴西與其他國家不同,擁有充足的糧食供應。政府應建立儲備機制,以保障生產者在豐收季節不被中間商剝削,並在淡季或危機時期幫助消費者。
巴西石油公司的角色與社會責任
關於巴西石油公司,有些人認為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干預措施。公司過去的定價政策是基於內部成本和合理的盈利能力。現在,公司股東要求利潤最大化,導致了目前的困境。對巴西石油公司賦予社會責任,讓其以合理的價格為國家服務,而非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
巴西石油公司的定價策略
在米歇爾·特梅爾政府時期,巴西石油公司開始採用進口平價政策(PPI),導致價格上漲。巴西石油公司是一家壟斷企業,因此其價格應受到政府的管制。壟斷企業的定價必須由政府管理,確保其定價反映生產成本加上合理利潤,而不是國際市場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