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游戏规则正在重写,新加坡不搞平衡术!| 全球化 | 地缘冲突 | 经济民族主义 | 灵活多边主义 | IMF | WTO | 东盟 | 人工智能 | 社会契约 |

黃循財總理專訪:新加坡如何應對全球變局,抓住新機遇?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面對中美摩擦與全球變局,新加坡如何脫穎而出?本摘要將帶您一窺新加坡總理黃循財的最新專訪,解析他對當前世界局勢的精闢見解,並探討新加坡如何在全球挑戰中保持領先地位。本次內容將涵蓋全球化退潮、新多邊主義、以及科技如何成為新經濟引擎等關鍵議題。

Quick Takeaways:

  • 黃循財總理形容新中關係為「全面、高質量、前瞻性」的合作夥伴關係。

  • 全球化面臨逆風,各國經濟民族主義抬頭,對新加坡等小國構成挑戰。

  • 黃循財提倡「彈性多邊主義」,透過志同道合的國家合作,逐步建立新的全球秩序。

  • 科技與永續發展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新引擎,新加坡將致力於普及科技應用,提升全民福祉。

  • 新加坡不選邊站,致力於在美中之間保持良好關係,並推動東協的整合與發展。

  • 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新加坡將與理念相近國家合作,推動自由貿易議程。新加坡將持續擁抱科技發展與技術革新,力求保持領先地位。

新加坡在中美摩擦中的勝出

在過去多年的中美摩擦中,全球範圍內很難說誰是真正的贏家。但在東南亞,新加坡無疑是勝出者。中美兩國的富人紛紛湧向新加坡,甚至抬高了新加坡的移民門檻。新加坡不僅能在整體形勢不佳的情況下脫穎而出,還能獲得巨大收益,這或許源於其對世界局勢更準確的判斷。

黃循財訪華及對世界局勢的看法

訪華回顧

採訪伊始,主持人詢問黃循財訪問北京與習近平主席會面的情況。黃循財表示會面非常順利,氣氛良好,形容新中兩國關係是全面、高質量且具有前瞻性的夥伴關係,這種關係十分獨特,用普通話描述起來更有味道。

世界局勢的變遷

黃循財指出,我們處於世界深刻變革的時代。冷戰結束後,世界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時期,市場開放、貿易自由、資本和商業思維活躍,人員能快速跨國流動,這種融合帶來了諸多好處,達沃斯論壇就體現了通過全球化實現和平與共同繁榮的願景。

然而,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多年來,反全球化的聲音和壓力不斷增加,這種不滿其實早已出現,比如1999年在西雅圖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會議就引發了抗議。在一些發達經濟體,工廠倒閉、城市衰落、民生受影響、就業機會流失。

近年來,幾個新情況加劇了這一趨勢。首先,新冠疫情讓人們開始擔心供應鏈安全;其次,歐洲和中東的衝突使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因此,如今的環境已與過去不同。

新環境的特徵及影響

新環境的特徵

黃循財指出,全球規則和制度正在削弱,全球機構也在弱化,經濟民族主義取代了過去的合作理念。經濟民族主義就是各國在經商時更傾向於只考慮本國利益,而非共同做大蛋糕。

對各國的影響

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小國,這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其選擇有限、籌碼不多,存在被邊緣化的風險。但即使是大國,在這種新環境下也會面臨挑戰,因為各自為政時,很難應對疫情、氣候變化或金融衝擊等共同威脅。

應對之策

加強合作與多邊主義

黃循財認為,必須共同努力,找到重新凝聚各方的方法,促進融合,減少壁壘,加強多邊主義。這種多邊主義要更具彈性、包容性,更適應當前的新現實。新加坡將在這方面盡自己的一份力,比如建立夥伴關係、更新全球規則、與世界經濟論壇等夥伴促進對話。他相信,若各國都能如此,將產生巨大影響,為未來更穩定的全球秩序奠定基礎。

未來的全球秩序

新秩序的不確定性

主持人問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更穩定的體系。冷戰後的世界秩序已不復存在,新秩序尚不明朗。主持人還引用了當天上午另一位領導人的話,強調要避免世界回到弱肉強食的時代。黃循財坦言,沒人知道新秩序會是什麼樣子,現在還為時過早,我們正處於過渡和演變時期。

對全球機構改革的看法

黃循財提醒,不要急於批評現有體系,要想清楚替代方案。他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例,說明全球機構雖面臨壓力,但一直在改革和完善。

IMF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採取的嚴厲措施曾引發反彈,但如今其方法已更深入、更具針對性,反應更快、更透明,會考慮當地具體情況。不過,IMF在股權和治理結構方面仍反映二戰後的世界格局,需要調整以適應當前經濟現實。

WTO帶來了基於規則的自由貿易體系,但如今部分規則已落後於經濟現實,尤其是在數字貿易領域。新加坡、日本和澳大利亞等國發起了電子商務聯合倡議,經過五年艱苦談判,已有70多個國家就首套數字貿易規則達成共識,這為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奠定了基礎。

靈活多邊主義

概念與實踐

主持人對靈活多邊主義概念很感興趣。這一概念是指有共同利益的國家先走到一起,比如已有70多個國家共同制定了電子貿易領域的貿易規則,未來可能有更多國家加入,最終成為真正的多邊協議。

黃循財承認,多邊、雙邊和區域協議眾多,可能會像意大利麵一樣複雜難懂,但不採取行動、期待新事物憑空出現是不可能的。只要從理念一致的國家開始,設定基本目標,保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即使有些國家暫時未準備好加入,未來也可以加入,從而實現多邊化。

新加坡的貿易策略調整

策略轉變

主持人問新加坡的做法是否改變,過去新加坡可能更注重在WTO等多邊框架下談判協議,如今也開始參與雙邊和大規模區域貿易協議。黃循財表示,新加坡早就在開展大量雙邊貿易協議,這些協議後來成為多邊體系更有力的機制。

具體舉措

面對貿易壁壘升高的情況,新加坡一方面繼續努力改革和更新WTO,另一方面與理念相同的國家接觸,加強貿易和投資聯繫。例如,與鄰國如馬來西亞設立經濟特區,與印尼在新加坡旁的廖內群島合作建立自由貿易區;與越南有密切關係,如簽訂互聯網協議;致力於更好地整合東盟,使其更團結,為投資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單一市場;還與區域外的不同群體如歐盟、台灣合作委員會和拉丁美洲接觸。

全球經濟與新的增長引擎

貿易的未來

主持人提到今年全球增長預期下降,世界貿易組織稱貨物貿易可能出現下降,詢問未來是否需要新的增長引擎,新技術能否取代貿易。黃循財認為貿易仍會存在,雖然現在有追求安全、韌性和更高自給自足的趨勢,但沒有國家能完全自給自足,只是貿易模式會改變和演變,新加坡只想在不斷演變的貿易聯繫中保持競爭力和價值。

新的增長引擎

黃循財確信技術將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同時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也是另一個引擎。實現脫碳和淨零排放需要使用新的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對工業進行脫碳。數字技術和可持續發展將為未來經濟提供動力。主持人補充說,數字貿易增長率達8%,製造業貨物貿易接近峰值,服務業也在快速增長,這對在服務業、數字技術方面有優勢的新加坡是好消息。黃循財表示新加坡會繼續利用這些優勢保持競爭力和價值。

新加坡的發展與選民支持

發展奇蹟

主持人稱新加坡過去60年發展得很好,黃循財認為這是個奇蹟,他的使命就是讓這個奇蹟盡可能延續下去。

選民認可

主持人提到新加坡選民似乎認同黃循財的政策,其政黨得票率上升了6%。黃循財對選民的授權表示感謝。

新加坡在中美之間的平衡

處理原則

主持人問新加坡作為開放經濟體,是中國最大的直接投資國,也是美國的特殊朋友,如何在中美兩大國之間協調和平衡。黃循財表示新加坡與中美都有良好、廣泛和務實的關係,他知道各方都在密切觀察新加坡的言行,試圖解讀背後的含義,但新加坡的出發點是從自身角度促進國家利益,保持與中美緊密良好的關係,這不是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平衡,而是以一致和有原則的方式促進新加坡的利益。他相信,這樣做會讓中美等國視新加坡為可靠、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

東盟的態度

黃循財補充說,新加坡的立場並不獨特,整個東南亞都想與中美做朋友,保持良好關係並在雙贏領域合作。東盟整體規模不容小覷,有7億人口,經濟規模可觀,有能力創造自己的命運和未來。東盟在冷戰時曾是代理人戰爭的舞台,不想重蹈覆轍,因此明確拒絕參與冷戰式競爭,歡迎所有大國接觸,希望大國都能積極參與東南亞事務,使該地區成為開放包容的舞台,各方都能在這裡實現利益和共同繁榮。

東盟的整合進展

供應鏈與整合努力

主持人問東盟內部存在差異,單一市場的整合進展如何。黃循財表示會繼續努力,如今已有非常複雜的供應鏈連接東盟各國,比如菲律賓的棉花可能在泰國紗線化,然後染色,在越南或印尼縫製成衣服,最後通過新加坡港口出口到世界各地,總部和研發可能在新加坡。他們正繼續尋找減少壁壘的方法,比如在非稅領域,整合經濟和支付系統,使東盟成為單一市場,對投資者更具競爭力。

地緣政治格局下的新加坡利益

挑戰與信心

主持人問在地緣政治格局破裂的今天,促進新加坡利益是否比過去更複雜。黃循財承認工作更難了,有時可能陷入退進兩難的境地,但目前新加坡似乎還未陷入這種困境,他也希望永遠不會。如果新加坡陷入困境,不僅是新加坡,許多其他國家也會遭殃,對世界的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地緣政治風險與軍事開支

對戰爭的擔憂

主持人談及地緣政治風險,中東可能爆發全面戰爭,歐洲也在大戰中,問黃循財對未來戰爭有多擔憂。主持人還提到北約會議將軍費佔GDP的目標從有爭議的2%提高到5%。黃循財表示,這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對全球化的不滿積累,加上近期疫情和安全方面的經歷,使安全成為許多國家最關注的問題,這不僅體現在軍事開支上,還體現在建立更具韌性和安全性的供應鏈上。各國政府有這種擔憂和反應可以理解,但要小心不要輕易放棄經濟一體化的概念,因為一體化雖不能保證和平,但比各自為政更有機會爭取和平。他強調,各國越只優先考慮自身國家利益而損害共同的全球利益,局勢就會越糟,歷史教訓深刻,不能重蹈覆轍。

關於關稅

新加坡與美國的關稅問題

主持人問及新加坡與美國政府的對話和10%的關稅數字。黃循財解釋說,新加坡與美國有自由貿易協議,基於協議和貿易平衡,兩國間應為零關稅,而非10%。但美國決定將10%作為標準關稅,且似乎不打算降低。新加坡與美國官員保持聯繫,但這似乎是美國目前的想法。其他東歐國家面臨的關稅比新加坡更高,新加坡希望美國未來做出正確的關稅決策時,也能降低對其他國家的關稅,至少接近10%。主持人補充說10%的關稅其實很高,是美國平均水平的三倍,黃循財認同這是新時代的現實,會有更多貿易壁壘,必須接受,但這不是好主意,那些想推動自由貿易議程的國家應聯合起來,通過不同形式和平台推動這一議程,新加坡將率先推進。

科技發展與新加坡的定位

對新技術的看法

主持人稱讚新加坡在科技方面的領先地位,如新加坡港口的技術水平令人驚訝,還提到生物技術、機器人、合成生物學等新技術,問黃循財如何評估這些技術帶來的巨大變化,新加坡如何定位以保持領先。黃循財表示,新加坡認為人工智能是改變遊戲規則的重大技術,希望像其他國家一樣利用新技術和人工智能的好處促進經濟繁榮、提高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但新加坡的重點不僅在前沿技術,還在於確保這些好處能廣泛傳播,讓每個新加坡人、每個公司都能真正利用技術提升自己。

新加坡的做法

他以1980年代新加坡推進電腦化為例,當時電腦不多,很多人買不起,但政府在社區中心提供電腦,讓每個新加坡人都能輕鬆使用,學校也有電腦俱樂部,很多人去玩遊戲,在這個過程中熟悉電腦,從而改變整個社會。對於人工智能,新加坡也有同樣的想法,政府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改變政府流程,大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改進流程、提高生產力,最重要的是讓每個工人掌握和熟悉人工智能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結語

主持人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願景,也是財富向下滲透、讓人人受益的體現,這可能也是黃循財在選舉中表現出色的原因之一。黃循財認同國家的進步必須由人民共享,轉化為人民日常生活的改善,否則會出現脫鉤、社會契約被破壞、社會無法和諧共處的情況,新加坡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

以上就是本集的全部內容,感謝觀看,希望今天的內容能給你帶來啟發。記得點贊、訂閱並打開小鈴鐺,這樣就不會錯過更新,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下次再見。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