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2025/4/18(五)外資砍目標價 台積電買點到了嗎?美中科技戰 輝達撐得住?【早晨財經速解讀】

台積電買點到?外資砍目標價!美中科技戰、輝達H20管制衝擊分析【2025早晨財經速解讀】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掌握美中科技戰與聯準會動向!本財經速解讀剖析輝達、蘋果在中國市場的挑戰,以及川普對聯準會獨立性的干預。洞悉台積電法說會亮點,及其客戶面臨的潛在風險。現在就點擊了解最新財經趨勢!

Quick Takeaways:

  • 科技戰: 輝達能否克服中國晶片管制?蘋果供應鏈轉移印度是否及時?

  • 聯準會: 川普公開抨擊鮑爾,暗示可能提前撤換,貨幣政策獨立性受威脅。

  • 台積電: 法說會亮眼,但需關注蘋果、輝達的營收前景,以及關稅戰的影響。

  • 產業趨勢: 代工廠轉往墨西哥製造伺服器,分散風險。

  • 房市影響: 台積電擴廠帶動中南部房市量能,科技人才成資產價格推手。

早晨財經速解讀:美中科技戰、聯準會政策與台積電展望

歡迎收聽早晨財經速解讀,現在是臺北時間 2025 年 4 月 18 號,星期五早上 8:30。我是游庭皓,每天早上開盤前半小時,我們在這裡陪伴各位一起解讀國際財經新聞與時事變化。今天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觀察。

美中科技戰:輝達、蘋果與台積電的挑戰

供應鏈轉移與晶片管制

一方面是美中的科技戰,這一次輝達以及蘋果是否能夠撐得住?即便台積電在這一次的法說表現相當亮麗,但是畢竟它的兩大客戶面臨挑戰。

  • 蘋果:遭到中國供應鏈撤離的大問題,85% 的產能 iPhone 供應鏈仍然集中在中國市場,是否來得及在 I17 的推出當中,將所有產能盡可能轉移到印度?

  • 輝達:在 H20 的晶片管制以後,黃仁勳親自飛到中國,引得共和黨內部相當不高興。雖然很有可能只是過去說聲道歉而已,但這一樣使得美中之間的科技戰持續緊張,是否輝達會喪失所有中國以及新加坡營收值得大家留意。

川普對聯準會的干預與貿易戰現況

川普抨擊聯準會與鮑爾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川普這一次針對聯準會中央獨立性的干預持續提高。昨天川普雖然宣佈美日兩國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不過對於鮑爾在前一天針對美國內部通膨,尤其是關稅性通膨所發表的談話,川普非常不開心,並且公開抨擊主席鮑爾的政策總是慢半拍,充滿著滯後性,應該把他換掉。

川普在 Twitter 上發文批評,歐洲央行都已經第七度降息了,聯準會卻遲遲沒有採取行動,覺得這根本就是一個爛攤子。他認為在關稅政策下,大家變得越來越富有,物價都在下跌。

解雇鮑爾的傳聞與影響

雖然白宮官員並沒有說這是正式的解雇威脅,不過川普現在看起來對於鮑爾相當不滿意。事實上,根據華爾街日報最新的追蹤,消息人士透露,川普一直以來都想提前在 2026 年以前先把鮑爾給解雇,不要等到 2026 年中期選舉。

然而,Kevin Warsh 建議川普最好還是讓鮑爾完成他原本的任期,如果干預,等於是整個中央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此就改變了。貝森特或者魯特尼克也發表相同的意見,認為現在讓鮑爾走人,其實不太有利於川普接下來政策執行的穩定性。在這樣的情況下,川普只好持續動動嘴皮子。可以確認的事情是,2026 年以後,中央銀行是否會大幅被白宮政策所影響,這個機會可能就很高了。

美中貿易戰:克魯曼的觀點

事實上,北京為了報復美國總統川普針對中國大陸所課取的高強度關稅,已經暫停了很多產業或者軍工業的稀土礦產或磁鐵等等。美國和歐盟目前的談判看起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進展。

昨天,諾貝爾獎經濟學得主克魯曼表示,現在如果川普打這場貿易戰,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區塊來做理解:

  • 華爾街日報的立論: 川普的政策很有可能是下一盤大棋,由關稅戰向全球發動,進而引起全球針對中國也發動關稅戰,形成全面性的包圍。

  • 克魯曼的真實想法: 美國許多原本進口到中國大陸的產品,現在蠻難找尋到原本的進口替代來源。舉例來說,iPhone 怎麼可能在短短 90 天內撤出中國市場?85% 這個產能撤離速度實在太慢了。其他像是自動數據設備以及處理部件,或者蓄電池、機動車的零組件附件,這些東西算是工業投入品,並不是單純的消費品,很難完全擺脫中國市場。可是美國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前幾大,比如說大豆、石油氣、天然氣、原油這些,中國早就已經進行巴西或者俄羅斯產能的替代。

克魯曼針對華爾街日報那種川普在下一盤大棋的社論,提出了幾個看法:

  1. 華爾街日報近期有很多的文章和社論,都是由財政部長貝森特所發出的風聲。他認為很有可能是貝森特其實自己也影響不了川普,所以他在釋放談話來影響政策步調。
  2. 美國談判即使跟其他國家持續的進展,借此來孤立中國大陸,可能性可能也不是特別的成功。
  3. 就算川普的承諾可信,哪個歐洲政府會願意加入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而不惜自毀供應鏈,只求不要受到川普關稅戰的懲罰?

在種種效果底下,市場上普遍的看法是,很有可能在這一場的美中紛爭當中,中國可能受傷更重,但他認為美國內部的民意反應可能會引起第一波的衝擊。

台積電最新法說會重點分析

財報表現與營收展望

  • 一季度財報亮麗: 總營收是 8,393 億元,年增幅超過四成,優於市場預期,受惠於 N3 還有 N4 製程的強勁需求。即使今年一季度臺灣有發生地震,導致部分影響,不過整體毛利率還是有 58.8%,營業利率也來到 48.5%,都比原本的中間預期還要高。

  • 二季度營收樂觀: 預估總體營收是 9,230 億到 9,490 億之間,季增幅還有 11.5%,年增幅三成九。公司也坦言,現在有這麼高強度的帶貨潮,應該蠻明顯是全球的囤貨潮造成的。

HPC 與智慧型手機營收變化

觀察 HPC 目前在台積電總體營收大概已經高達接近 6 成了,而且已經連續 7 個季度都是屬於高強度年增幅。智慧型手機的部分慢慢在遞減當中。這說明輝達已經成為台積電最大客戶,但是蘋果原本是過去台積電最重大的客戶,慢慢在消退當中。

美國廠建置與產能規劃

魏哲家表示,美國亞利桑那第一廠區去年第四季就已經開始量產了,第二個 3 奈米廠已經建造完成,隨時都可以開始量產。三廠和四廠未來預估要生產兩奈米,等待美國投資完成以後,大概 30% 的兩奈米以及相關產能在 Arizona 就會達成。

資本支出與 AI 需求

  • 資本支出維持高檔: 一整年保持在 380 億到 420 億美元左右。

  • 營收成長強勁: 年增幅仍然高達接近兩成 5,AI 加速的營收幾乎成長了一倍,CoWoS 產能也接近成長了一倍。

  • 2026 年供需可能緩解: 因為現在四大 CSP 業者的下單量已經可以清晰可見,沒有那種高速成長的條件了。

全球擴產進度

  • 美國亞利桑那: 一廠已經量產,二廠預估今年到明年應該就有量產的機會,三廠的部分現在已經開始建設了,接下來還要蓋四廠還要蓋五廠。

  • 日本熊本: 一廠的部分已經開始量產了,二廠正在建設當中,明年就會正式量產,不過他生產的是 6 奈米。

  • 德國德勒斯登: 現在正在建設當中,可能要到 28 年 29 年,但是至少現在沒有環評的問題。

  • 臺灣: 新竹、高雄、台中、嘉義從去年到今年已經開始陸續量產。

未來市占率與客戶風險

魏哲家親口承認目前沒有跟其他公司進行任何合資技術的授權。在這樣的情況底下,幾乎可以確定在未來的半導體市場當中,臺灣的全球市占率會從原本的 71% 到 2030 年會降到 58%。中國產能由於主要還在成熟製程,整體先進製程的擴大幅度是有限的,反而是美國預估會翻一倍,從原本的 11% 攀升到 22%。

市場上最為關注的是,台積電的客戶真的可以下這麼多訂單嗎?擔心的終端市場不好,取決於兩點:

  1. 蘋果
  2. 輝達

魏哲家表示,的確關稅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不過目前看起來客戶都沒有改變他的訂單,也沒有砍單的問題。可能因為之前這些四大 CSP 業者搶著要台積電的製程,所以都已經排好隊了。

台灣代工廠的應對策略與房地產市場

許多代工廠去美國製造都是製造伺服器,而不是製造筆電。原因在於很多代工廠早在川普 2.0 以前就已經加碼擴廠,當時受惠於拜登的晶片政府補貼以及拜登的科技政策的誘因和補貼。而且伺服器產品的毛利率比電腦高多了。

有能力到海外投資的都會活下來,而且活得還不錯,股價可以率先先收復失土。沒有能力的壓力就會很大。

台積電擴廠帶動房地產市場,新竹場、寶山、東區、朴子等地年增幅驚人。

結語:政策不確定性下的投資策略

總而言之,國際政治和貿易的紛爭持續紛紛擾擾,政策的不確定性高漲。我們只能用一些確定性的消息把這些不確定性消除,例如硬數據、通膨數據、零售銷售數據、財報、法說等等,尋找一絲絲的確定性,讓我們有一點買點或者買盤機會的浮現。

謝謝各位收聽今天的早晨財經速解讀。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