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的早晨與工作進度
早上好,大家。現在是六月中旬,又是一個炎熱的早晨,這個時候天氣本就該如此。在工作方面,第二季度只剩下最後幾天,我們所有同事都在努力爭取成果。畢竟,我們都知道第三季度將於7月1日開始。也許你們有些人知道,我說的是業務目標、工作目標,一個個都得追上。目前情況似乎不錯,看來我可能在第三季度就達到年度目標了,這對外銷人員來說是個好結果。
談論邊界感
前幾天,我談到了一個關於過去20年商業生活的節目。商業生活怎麼能幾乎每年都有一種幾乎能擊敗市場價格的方法呢?當然,我不是很聰明,我只是在努力工作。好的,今天我們來談一個話題,就是所謂的邊界。
我一直想拿出來講的一個話題,就是如果你有機會到國外旅遊,比如去日本或歐洲,你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回到台灣後,你會發現台灣人的邊界感概念相當薄弱。
邊界感的含義
這個邊界感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非常和諧的邊界,它應該在哪裡?我覺得台灣、日本和歐洲的概念略有不同。但作為一個台灣人,我覺得當你去過這麼多國家後,你會覺得台灣和日本之間所謂的邊界其實挺不舒服的。老實說,有時候我就是這麼覺得。
出差大陸的經歷
我跟各位分享一個過去的故事,我曾經有一次去大陸出差。在北京帶客人參觀工廠後,送客人回台灣,送他們去機場。然後我一個人跑去參觀很多地方,其中一個地方就是長城。那天我做了功課,好像坐接駁巴士一兩個小時就可以到八達嶺長城。
但是那天真的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年假,在中國跟台灣一樣,年假不要出去玩,實在太恐怖了。我記得我搭上公車整整花了四個半小時才到。我原本抓了一個剛好的時間,到了之後參觀完長城,爬三四個小時後可以坐公車回北京。但下車後我才發現,我至少要等30個小時才能坐上下一班車,所以我趕緊又回到公車上。也就是說,我坐公車四個小時到那裡,又坐四個小時回來。
中國式距離
當然,這個過程中很有趣的是,我感受到了所謂的中國式距離,我覺得很恐怖。在排隊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大陸朋友排隊都是前胸貼後背,這讓我當時有了非常明顯的心理過敏反應,因為我其實有點空間恐懼症。
我覺得很不舒服,因為在台灣一般排隊不會跟前後的人貼得這麼近,更不會碰在一起。當然,插隊這個事情,大陸確實很多,坦白講,在台灣我也經常被插隊。開車時但凡有一點……我印象很深刻在林口長庚醫院,帶人去檢查,排隊付款時,後面老人家看我滑手機不注意,馬上衝到我前面插隊。這是民族性,說真的,華人的民族性大概都有一些問題。
台灣與日本的差異
當然,排隊過程中我覺得很不舒服。有時候我覺得在台灣,我們每天越來越多地看到這種環境,你會發現台灣人也相當……台灣有台灣的一套邏輯,我不是說它不好,只是台灣的邏輯。台灣和日本有非常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最深刻的體現,我覺得是在路上。
從車看差異
如果你去日本租車開,你會發現日本的車比台灣的車小。日本車體現了他們的個性,他們相當內向,不喜歡打擾別人,不喜歡惹麻煩,所以習慣開小一點的車,在擁擠的地方停車或進出更方便。
但在台灣,我覺得大家都習慣開大車,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台灣司機開的車尺寸明顯比日本司機的大。當然,我不是說因為我開的是X5,比一般台灣司機的車大一些。不過,這是因為不同的需求和功能,畢竟這是商務用途,客戶有這個需求,所以我還是買了稍大的車。
也就是說,從車的角度,看路上車的行駛方式,就能看出日本人和台灣人的差異。比如,我每年最舒服的時候,會去北戴河避暑,然後新年去歐洲,那邊旅遊價格比較便宜,很划算。這兩個假期我通常會租車,因為大家都知道,帶著老婆孩子開車更方便。
在日本,大家都很守紀律,這和台灣是非常不同的現象。但在歐洲,大家開車都很快,歐洲司機精力充沛,充滿活力。但歐洲司機沒有那種……我不知道怎麼描述這種情況,很少見。有時候在德國,我沒見過高速公路司機從車的右邊超車。而且德國車上沒有貼紙,所以當你跟在他們後面,你會看到都是亞洲人,很可能像我們一樣租車。
在歐洲和日本開車,你會覺得非常舒服和放鬆,因為大家在車上都有一種便利感。日本不像其他國家,歐洲很有軌道感,各有各的優點。但回到台灣,你會發現台灣的道路,無論在哪裡,總是像個雜技團。我總是跟我老婆說,你看,我們從嘉寶到下班橋,從劉朔到下班橋,然後一路到家,哇,就幾公里的路,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不同的雜技團表演,很恐怖。
台灣的其他現象
公共場所的噪音
還有一件事我經常想談,我家住在和平公園旁邊,我每周帶老婆出去散步一兩次。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在台灣,無論是和平公園還是一些公共場所,都滿是拿著擴音器對著大家唱卡拉OK的老人。
我覺得好像台灣人體內都有火神爆發般的洪荒之力,隨時需要把才華呈現給大家看。但有時候你覺得是才華,對我來說,坦白講,有時候唱得不是那麼好聽。坦白講,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有些人唱歌真的是非常噴發。
我經常想,我老婆是個很有趣的人,她是在日本長大的孩子,日本人。但我老婆台語歌唱得很好,她唱江蕙的歌唱得很好,因為她知道我喜歡江蕙,所以她也……她會說台語,會唱很多台語歌。我經常想,像我老婆這樣會唱歌的人,如果能讓她在和平公園唱一首江蕙的台語歌,也許會讓我覺得更優雅、更放鬆,畫面也更美。這是我的感覺,我不是在推銷我老婆。
但老實說,我老婆的聲音和唱功,我的客人都體驗過,我很有信心。如果我邀請她和我一起唱歌,可能是她的福氣。因為據說她年輕的時候,差點被踢出節目,也就是說,台灣娛樂圈有這麼大的陣仗,想把她踢出節目。但在家裡,我覺得他們家人也很執著,不想被曝光,我很感激他們家人有這個想法,我現在才有機會和她在一起。
回到我的話題,我有時候覺得在沙漠中間騎自行車很不舒服。老實說,我喜歡台語歌,我很喜歡聽很多很好聽的台語歌,我爸爸和我爺爺都會聽,但是有些台語歌真的是好聽到不行。但是我不知道怎麼這些老人家噴發出來的唱腔和方法,讓我經過和平公園的時候覺得,哎呀,有一點耳朵被炮轟的感覺。
職場性騷擾
此外,台灣缺乏空間感還有一個非常具體和糟糕的表現,就是職場和人的性騷擾。老實說,這可能不是我擅長談論的話題,但我經常想,當我離開台北,也許不是離開台北,因為我們外商從一開始就把所謂的行為準則講得很清楚。
在各種行為準則上面,你都必須符合外商的預期,很多準則你必須遵守,其中一條很重要的準則就是男女之間的分際。這是年復一年的進步,我剛出國的時候,他們就強調不能拿女性開玩笑,不能談讓女性不舒服的事情,相反,女性也不能談讓男性不舒服的事情,這種事情很少發生。
未來,甚至不能談論形象問題,外商越來越尊重每個人的個人空間和選擇。但在台灣,有時候我覺得,尤其是在中南部,你去一般的工廠或一些商業場所,有時候我覺得男性老板、男性第二代,對女性,無論是員工還是餐廳服務員等等,有時候我覺得在淋浴間,這種某種程度的性騷擾,似乎成了一種常態。
也許說話的人並沒有惡意去騷擾別人,他不認為這是騷擾,這才是可怕的地方。他不認為這是騷擾,但從外人的角度來看,我總覺得警報在響。我的朋友,你在做一件危險的事情,真的,這是……
但老實說,一些剛剛大學畢業的朋友,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文化解釋,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說的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讓人不舒服。老實說,我經歷過最可怕的事情是和客戶打高爾夫球,你那個高爾夫球六幾十歲的阿嬤都學會跟客人開了一口好黃腔,哎呀,這個在旁邊聽了,年輕人聽了很奇怪,就是很奇怪。
北歐排隊文化
我記得看過一個關於所謂北歐排隊的節目,我真的很欣賞。你看,台灣排隊基本上大家都是一個挨一個站在一起,而北歐排隊,大家都相隔10米,天啊,我真的覺得只有在這樣擁擠的地方才能做到。
我心裡有一個很嚮往的地方,北歐。北歐到現在,除了丹麥之外,其他國家我都還沒有機會去走一走。其實我真的蠻希望有機會可以去北歐感受一下這個比德國、英國、法國這些我所熟悉的國家更不同的氛圍。
高鐵上的現象
再來就是說,我覺得邊界感這個事情在文化上面呈現還有一點就是,我經常去高雄、台中出差回來台北,其實也OK啦,公司有這個預算,我去跟回來都是坐商務艙。
老實說,我跟大家說不要對高鐵第六車廂想太多,第六車廂空間稍微大一點,但其他問題和其他車廂都一樣。我經常覺得隔壁的鄰居、朋友,身上散發出來的味道真的很驚人,尤其是在夏天,台灣人的體味一直是我很大的問題,要麼噴得我覺得,哇,我聞到了什麼?要麼就是不噴,就這樣流汗,哇,那味道真的很厲害。
我只要在高鐵六號商務車廂裡,大家都做大生意嘛,可能老板都坐商務廂,哇,做生意的時候,動輒幾百億、幾千萬在那邊飛來飛去,講話聲音一個比一個大。我真的覺得,有時候誰來說,不好意思大哥,我在睡覺,請你小聲一點,你覺得對這種人可能真的要用這種方式講話。
然後再來就是說,有時候可能我比較敏感一點,看有些人在坐高鐵的時候便當拿出來,便當這個東西很有趣。我以前去日本新宿,從東京到新宿,那時候我記得在去新宿的火車上,我想找個便當和我老婆一起吃,但沒有熱便當,我就想,我知道怎麼吃便當,但那時候天氣很冷,是冬天。
我記得我問那個店員說,有沒有熱便當,那店員對我露出很驚恐的表情說,No, no, no, no, no, no,We don't serve hot food in the cabin,Because it's smell,他說這個熱的熱食在高鐵車廂上面,會讓上半身的味道,會讓臨座的人感到不舒服。天啊,你知道什麼叫文化嗎?你知道什麼叫傳承過三代方算的文化嗎?你知道日本已經到這種強度了。坦白講,你在台灣的高鐵上面,不要說別人,高鐵自己本身就賣熱食了,有時候隔壁打開來那味道,台灣食物有時候很奇怪,自己吃的時候很好吃,但隔壁聞到就有點不舒服。我覺得這也是台灣和日本在高鐵上能具體呈現的邊界差異。
對邊界感的看法
老實說,我不知道哪些台灣人會喜歡日本,至少我個人喜歡日本的文化,他們在各方面呈現的這種文化。我真的不知道台灣什麼時候會有這樣的進化,我真的覺得這是一種進化。其實邊界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對別人空間、別人想法、別人選擇的尊重,對身份邊界的某種尊重。
像我,我經常環遊世界後回到台灣,台灣是一個我熟悉又陌生的國家。當然,這是你出生的地方,是你成長和工作的地方,你應該熟悉它。但每次從歐洲、從日本回來,從這個國家下飛機,一出了飛機艙,聞到台灣桃園的味道之後,你就知道你回到一個這樣子的國家,它的做事方式和思想準則都跟前面國家不太一樣。
所以說我覺得分享啦,這個分享,我覺得關於邊界感這件事情,關於一般人要怎麼樣去做這個改變、這種進步,我覺得第一個你要尊重別人,在尊重別人之外,自己的……就像我看那個康康水三寶嘛,康康水三寶常常在講說這個防疫性價值很重要,那康康常常在講,其實我覺得在這個交通上面,防疫性價值很重要之外,那這就是一個沒有邊界感,你自己要有邊界感嘛,就是你自己要把這個……
對別人可能違反規則的行為要有防範。然後,我覺得日常生活就是這種防禦性溝通,當這些人、這些朋友和你溝通時,如果他們明顯侵犯了你的邊界,那我覺得你應該非常勇敢地站出來談這個話題,談他們的想法,你覺得不是我的話題。然後,我覺得,老實說,我們不需要說不。
反猶太主義,尤其是對女性朋友來說,我覺得這很重要。當我們在做MeToo運動時,人們都在談論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很多女性,一個接一個,在全世界或在這個世界上,造成了一種她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是性騷擾,但它已經發生了的情況。其實你應該有能力分辨對方的行為是錯的,應該停止,當這種事情發生時,你要避免,當它看起來像這樣時,你要站出來說不。我覺得這在台灣也很奇怪,台灣人對很多事情都沒有勇氣說不。
但事實上,如果你清楚地說不並拒絕,你也可以用非常禮貌的方式拒絕。其實這不是……我覺得這也是一種藝術,也就是說,你怎麼用一種禮貌的方式說不。其實這也是我覺得在台灣這個非常特殊的環境中,人們普遍缺乏邊界感,在這種環境下,你應該有能力用一種意外的、更成熟的意外方式,讓大家知道你是明智的。是你,我不贊成、不允許他這麼做,我覺得這是面對這個缺乏邊界感的文化和國家,有時候我們必須去思考的一個更好的做法。
勉勵與結束
最後就是說我覺得,有邊界感,這是一個國家進步的象徵。我剛剛談到了日本的邊界感,日本不允許別人改變的態度,對我來說,我覺得這是一種進化。在台灣,有所謂的巨鷹文化,在中國是巨鷹,老實說,我覺得用同樣的標準看台灣人有點奇怪。
好一點,但還是有這種巨量進化現象,這是我的觀察。但我想和大家分享,邊界感是文明非常重要的象徵,無論是你的父母、你的長輩、你的鄰居還是你的朋友,他們似乎都處在這種狀態。
那我勉勵各位自己說從自己開始做起,就是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不去侵犯別人的這個邊界,也不要去讓別人侵犯你的邊界,甚至有時候你要用一個比較強硬的態度去表態這樣子。OK,好了,差不多了,可以開始工作了。謝謝各位的收聽,我們下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