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A reason not to worry about wasting life

不再焦慮浪費生命:找到人生意義與內在平靜 (不再焦慮浪費生命:找到人生意義與內在平靜)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許多人終其一生追求 自我實現,渴望改變世界、功成名就,卻往往陷入焦慮與迷惘。本摘要旨在破除這種恐懼,引導讀者認識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的差異,進而尋找真正的自我價值。

Quick Takeaways:

  • 外在成就受制於運氣、他人及環境,難以完全掌控。

  • 內在世界是完整且即時的,思考、感受等皆能輕易實現。

  • 真正的意義與價值來自於內在的探索與認識,而非外在的追求。

  • 透過閱讀與寫作,能更深入地認識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

  • 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如蘇格拉底、耶穌,都因堅持內在信仰而影響深遠。

  • 即使身處逆境,如集中營倖存者維克多·弗蘭克,也能因內在力量而找到意義。

追求外在的成功往往令人疲憊不堪,而將目光轉向內在,認識自我、發展內在力量,才是通往真正幸福與成就的道路。停止向外尋找,開始向內探索吧!

擺脫對未來的恐懼:探索內在世界的力量

在我們的周圍,不論是兒童、年輕人,還是成年人,都有人執著於思考如何改變世界、如何讓自己成名、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以及何時能夠有所成就,成為「重要人物」。他們對此過度執著,甚至可能為自己設定了特定的時間表和年齡限制,期望在這些時間點之前達成某些目標。然而,當他們長大成人,那些時間和目標來來去去,他們開始感到恐懼,擔心自己一無所成,懷疑自己是否浪費了生命。我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時刻。我希望這段影片能成為我們完全擺脫這種恐懼的開始,徹底消除它,因為它不僅違背了我們的幸福,也違背了理性。我希望向你展示如何做到這一點。

內在與外在的差異

在我看來,認識到這種想法有多麼封建和荒謬的第一步,就是注意到我們的內在工作和外在工作之間的差異。換句話說,我們內心的一切發生得如此輕鬆、簡單,而在外部世界中,我們為了實現所有目標所做的事情卻如此困難,有時甚至是不可能的。整個關鍵就在於這種差異。

我想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這一點。假設你想告訴你的朋友你對他們的感覺。你只是想給他們寫幾句好話,於是決定用一張小卡片、明信片或一封信,因為你想讓它變得特別。只要付出一點努力,如果有材料,你就可以開始寫了。如果沒有,你就得先出去買合適的紙、信封等等,然後才能開始寫。如果你能找到恰當的詞彙,就可以把它寫在紙上。但你可能會犯錯,比如拼寫錯誤。由於你想讓它看起來特別、漂亮,當然不能直接劃掉或做其他類似的處理,你可能需要重新寫過。不管要重寫多少次,當你終於完成時,那真是太好了。你把它裝進信封,封好。如果有郵票,你可以貼上。如果你發現自己沒有郵票,就需要去買。在那之後,你還需要步行或開車去最近的郵筒或郵局。但這還沒有結束,從那時起,它就完全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然而,還有很多事情需要順利進行。天氣需要配合,工作人員需要勝任,他們不能犯錯,你的信件不能卡在某個機器裡。這其中有運氣、機遇,還有其他相關人員,甚至天氣也會影響,充滿了隨機性。如果所有這些都順利,你的朋友可能會收到你的信,並且在那裡打開它、閱讀它、理解它。這就是我們外在工作的一個例子。

同樣的事情,在內心思考你要寫的這些事情,對你的朋友有這樣的感覺,在你的腦海中想到他們,卻是即時、毫不費力且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的。我們內心的一切,在我們的思想、靈魂、精神(無論你想怎麼稱呼它)、智力中,都是完整、即時且毫不費力的。你可以看到,與在內心世界相比,在外部世界進行一項活動,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外在工作,需要付出多少努力。

我這樣說是想表明,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比如思考幾句話,然後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它們,讓它們真正傳達給我們的朋友,你也可以看到這比我們在內心已經有那樣的感覺和想法要困難得多。對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的目的是什麼」、「我在其中的位置是什麼」、「我如何找到自我」這些問題,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說是在外部世界而不是內心世界中努力使它們成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注定要失敗,也就是說,我們注定要面臨永遠無法實現這些目標的恐懼,因為是的,我們很可能做不到。

這些夢想和抱負是我們作為兒童、年輕人甚至成年人提出的,基於我們對現實和世界的有限洞察力。我們只是進入自己的想象,認為外部世界會配合我們,為我們做這做那,等等等等,希望一切都順利,這樣我就可以實現我的夢想,只是為了讓自己覺得有所成就,無論那意味著什麼。然而,在內心找到自我、成就自我可以完美而毫不費力地實現。但我們卻繼續在外部世界努力實現它,試圖在外部世界找到自我、認識自我和生命的意義。因此,我們注定要不斷受到外部力量、外部物質和手段、運氣、他人、機遇、天氣和氣候等我們無法控制的因素的推拉。我們開始因為有一個使命要完成而對自己負責。如果這個使命,我們的使命沒有實現,那麼在我們的心目中,我們就是失敗者。這就是為什麼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任何壞運氣、他人的情緒和心血來潮對我們來說都變得極其重要,它們自然成為焦慮的來源,因為它們可能阻礙我們完成使命,阻礙我們成為重要人物、有所成就。

哲學與宗教的啟示

然而,看看每一種哲學、每一種宗教,只要它們真誠而專注地試圖找出這一切的意義,只要它們真誠而沒有別有用心地尋求真實,最終都會說同樣的話。所有古希臘哲學家都告訴我們,也告訴他們自己:「認識你自己」。在另一個時代、另一個地方,《薄伽梵歌》說:「知道了它,就知道了一切。」知道了它,就知道了一切,那就是你自己。當然,在基督教、伊斯蘭教、《聖經》和《古蘭經》中,也有無數的例子都在說明這一點。

外部世界的一切都是現實的映像。你看到的每一棵樹,都是樹這個概念的一個實例、一個映像。你看到的每隻狗,都是狗這個概念的一個實例、一個映像。如果每隻狗都死了,而且總有一天會這樣,對吧?但狗的概念仍然存在。如果給予合適的條件,在宇宙的某個地方,同樣的概念可能會再次找到映像,再次成為實例,再次積極地存在。當然,被動地說,它一直存在,因為概念一直都在。即使宇宙中沒有一隻狗,我們在心中也知道曾經有過狗。那個概念是真實的。而且那個概念不會隨著最後一隻狗、最後一棵樹或最後一個人的死亡而消失,因為如果它消失了,我們就無法記住它。任何曾經以有形形式存在過的事物,作為它的一個映像、一個例子,即使現在已經沒有任何例子了,但我們曾經在那裡見證過。我們在心中知道它仍然存在。它的概念、藍圖永遠不會消失。

然而,我們卻放棄了這一點,來到外部世界,試圖在那裡工作,在那裡變得積極,將自己束縛於映像、運氣、機遇和隨機的命運,試圖實現我們內心深處那個思想上的、概念上的、甚至可以說是神聖的目標:「我是誰?我是什麼?這一切是什麼?我在其中的位置是什麼?」我們試圖在外部世界回答這個在我們心中產生的問題,而這永遠不會奏效。

巧合的是,所有真正在世界上做出改變、有所成就、被人們銘記並將永遠被銘記、代表著某種東西的人,都是那些在內心回答了這個問題的人,他們在內心找到了意義,而不是在任何外部活動、任何使命、任何所謂的成功、任何抱負中找到意義,不是在外部世界的任何事物中找到意義。他們從來不是為了外部的目的而做任何事情。這一切都源於他們在內心所知道、所理解、所相信的東西。這只是他們在內心真正實現的成就的一個映像,他們為了按照內心的生活方式生活,甚至放棄了在這個外部世界的生命。

歷史上的典範

我們讀到蘇格拉底的故事,他因為一些捏造的指控而被判處喝毒藥。他的罪名是,由於他所謂的蘇格拉底式質疑,他到處詢問人們:「你相信什麼?為什麼相信?」他問了人們這麼久,人們真的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他被指控腐蝕兒童或青年,引進新神,因為他所謂的新神可以說是理性,他被指控腐蝕青年是因為他讓他們感到困惑。他打破了那些經不起推敲的社會規範。他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多次稱自己為助產士,他說:「我一無所知,我只是一個助產士,我只是引出你們內心的好主意。」

然而,他還是接受了審判,由他的同儕組成的數百名陪審團以微弱多數裁定他有罪。他被判處喝毒藥,即使他本可以逃跑。有人可能會說,那樣死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遵守那些客觀上落後和錯誤的捏造的指控和法律?只要讀一讀對話錄,讀一讀他的思想,你就能明白他為什麼自己會參與政府工作,可以說他自己就是制定法律和執法的人,他相信正義,他相信一個人們尊重法律的社會。所以他不想成為那個違反法律的人,不是因為別人會認為他是偽君子,而是因為他在內心相信這一點。

如果有人仍然認為他那樣死是毫無意義的,我要告訴你,即使是那樣的死也有意義。通過他的死,他揭示了一些事情。通過他的一生,通過他在一生中堅持自己所說的話,他的死向其他人證實了他的信仰。這證明了他真的是那樣想的,證明了他真的相信這些事情。這為他的言論和思想增添了分量,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我相信,我們仍然知道蘇格拉底,並且對他的思想如此推崇,唯一的原因就是這個證明,他向我們揭示了一些一旦揭示就永遠無法忘記的事情。

同樣地,耶穌在這方面也是一個非常非常相似的人物。耶穌不想死在十字架上。他在還是個孩子或年輕人的時候,並沒有把那當作自己的抱負,不是想以此成名,不是想以此作為自己的成就和目標。不,他在內心最深處找到了自己的意義、抱負和目的,然後就像蘇格拉底一樣,毫不妥協地按照那些他認為比外部世界的任何映像、複製品都更高尚的思想生活。正是因為他所揭示的事情,他最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因為這激怒了那些不真正理解他所揭示的事情的人。他在死前說:「我要用比喻說話,我要揭示自世界創立以來就隱藏的事情。」他正是這樣做的。他揭示了人們為什麼生氣,為什麼仇恨。他揭示了天國、上帝的王國就在地上,而不僅僅是在來世。我們現在就可以在地獄中,也可以在天堂中。這取決於我們如何對待這一生,以及如何在這一生中進入天堂。這就是他所揭示的。但很多人不想聽,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必須放棄自己的外在抱負、外在工作,必須停止愛那些複製品、映像和虛假的東西,比如金錢、貪婪、財富、成功。他們必須放棄所有這些,才能真正進入天堂,才能在內心找到所有的答案。因為我們要么生活在內心,要么生活在外部,不能同時生活在兩個地方。我們必須做出選擇,而這與我們所聽到的一切背道而馳。這就是為什麼放棄這些東西感覺如此困難。

維克多·弗蘭克的啟示

還有一位朋友可以立即向我們展示這一點,我之前也提到過他幾次,他就是維克多·弗蘭克。他寫了一本書,名叫《活出生命的意義》,裡面都有講到。他是二戰期間的猶太人,確實不得不去了集中營。他失去了懷孕的妻子,失去了事業。他曾是一名心理學家,我想也是一所學校的教授。他幾乎被剝奪了他所認為的、曾經有過的和可能擁有的一切。他能在大屠殺中倖存下來,事後還能有一個蓬勃發展的事業、內心世界和幸福,唯一的原因就是他明白,外部世界的一切都是複製品和映像,而不是真實的東西。所有真正值得擁有的、真正神聖的、真正美好的東西都在我們內心。

他環顧四周,看到所有那些認為自己失去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人,認為自己的事業、家庭、地位、在這一切發生之前在外部世界所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人,他們感到絕望、恐懼、焦慮,完全聽天由命,甚至走向抑鬱而死。然後他又看到,在同一個集中營裡,處境完全相同的人,臉上卻掛著微笑。他看到,即使他們也失去了一切,而且處境完全相同,他們卻到處把自己偷偷藏起來的最後一塊麵包分給別人,把自己的鞋子或夾克給那些沒有鞋子的人,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更需要。為什麼?因為他們為內心更高尚的理想而活。他們發現了一些比外部世界的所有映像和複製品都更高尚的東西。他們發現了思想,發現了愛的理念。真正的愛不僅僅是在事情美好、容易、舒適和豐富時讓你微笑,而是看到另一個智慧、另一個靈魂就在那裡。真正的善良不是在你有一百萬樣東西時給別人一樣,而是你內心的感覺。無論你有十塊麵包、一百塊麵包,還是只有一塊,如果你因為內心真正的善良而覺得另一個人更需要,那麼你對那塊麵包、那雙鞋子或那件夾克就沒有任何執著。

那些人知道,他們並沒有失去任何東西,這一切都不能傷害他們,不能傷害真正的他們。只有當他們絕望、開始對囚禁他們的人發怒、對自己的處境感到怨恨時,他們真正的自我才會受到傷害,而這正是他們的敵人所感受到的。那些把他們關在那裡的人正是那些憤怒、仇恨和怨恨的人。他們知道,除非他們變得像他們一樣,否則他們不會也不能失去自我。而生氣、仇恨、怨恨是一種選擇。他們知道,如果他們做出那個選擇,他們就真的會失去一切。所以,簡單地說,他們沒有做出那個選擇。

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內心世界的一切,我們的信仰、觀點、思想,我們選擇擁有的想法,相信它們是毫不費力的。一切都是毫不費力和簡單的。事情只是在外部世界變得辛苦、極其困難、複雜,幾乎不可能。在外部世界,我們需要手段、資源、努力、抱負和動力。而在內心世界,這些都不需要,卻能完成更高尚得多的事情。與你在外部世界所能完成的事情相比,這根本無法相提並論。

經歷大屠殺後還能走出來說:「我找到了意義,我有意義,我仍然微笑,我仍然愛,我仍然沒有屈服於憤怒和仇恨。」這就是一種成就。這就是成就自我。這就是找到自我。這就是找到意義、目的以及你想稱之為的任何東西。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所謂抱負、成就、成功呢?

當然,我們不需要經歷大屠殺也能找到這些東西。你無法想象的所有最高成就都在你內心。你無法想象的那些最高成就的工作只能在你內心完成。而完成這些工作是毫不費力的,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中。毫不費力並不意味著它不痛苦,也不意味著它不可怕。它可能是最可怕的事情,因為你必須放棄所有那些你認為是真實的東西,所有那些你認為是最好、最高尚的東西。所有這些都需要放棄,因為它們都在外部世界,而你不能把它們帶進內心世界,你不能同時處在兩個地方。但最可怕的工作也是最自由的。所以在那種意義上,它有一些困難,你可能會說。否則,每個人都會有它。否則,它就會如此容易,甚至不會成為一個想法。當然,我會去追求它。

開始內在工作

看到它、知道它、讓它向你揭示、向你自己揭示,在某種程度上是困難的,需要一些努力,需要奉獻精神。但一旦做到了這一點,一切真的會變得毫不費力,超越時間。其他一切都變得不重要、容易、簡單,甚至不值得思考,更不用說擔心了。

如果你在想,我生命的目的、意義是什麼?我在這裡要做什麼?我在這裡要實現什麼?還有什麼比這更好、更高尚的呢?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樣的。我們不需要在世界上到處尋找問題,找到壞人,以便與他們鬥爭,改變世界,讓自己成名,在世界上做一些好事,只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夢想和想象。那些在外部世界尋找成就、抱負、工作、活動的人就是這樣。他們需要在外部世界找到一些問題,以便解決它。否則,他們在這裡是為了什麼?他們的生命要做什麼?

如果你曾經問我,很多人都問過我,如何進行我所謂的生命工作,因為這是我們真正的工作,對吧?再說一次,我們有外在的工作,為了錢、為了生活等等的工作。然後是真正的工作,生命的工作,所有其他工作都是為了這個工作。我如何完成這個生命的工作?實現它的方法和人一樣多。找到意義的方法和人一樣多。但我全心全意相信的可以成為你實現這一點的工具、道路和方法是閱讀和寫作。

這就是為什麼我創辦了「與眾不同的讀書俱樂部」,其實就是一份通訊。我們現在正在讀塞涅卡的信,然後我們會寫關於它們的日記。它們非常適合這個目的,因為塞涅卡的信只有幾頁長,而且他總是談論生命工作的某個部分,總是這樣。我們帶著寫關於它的目的去閱讀,這讓我們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非常仔細地去閱讀。然後我們繼續寫關於它的東西,不一定是對它的回應或其他什麼。我們寫任何它讓我們想到的東西,我們以一種說服自己和發展這些想法的方式來寫。

所以我鼓勵你註冊,網站是Said accepting the universe.com。它基本上就是一份通訊,因為我就是這樣每周與你分享我的日記條目的。這就是「與眾不同的讀書俱樂部」。我們一起做這些事情。你寫你的日記條目,我寫我的日記條目,我與你分享我的。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做了。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所有過去的日記條目都在網站上。如果你想,你可以從第一封信開始。當然,通訊還包括我本周最喜歡的引語、閱讀推薦。今天這段影片發布的同時,還有一個新的閱讀推薦。還有任何我覺得需要與你溝通的事情都會通過那裡傳達。

真的,沒有什麼比閱讀和寫作更好的了。沒有什麼比開始內在工作、停止許多外在的所謂活動、真正開始知道那個知道了它就知道了一切的東西更好的了。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tay Updated

Get the latest summarie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