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S 现状与信息交换机制
近期,CRS 问题成为热门话题。目前主要关注点在于向客户支付超过 300 万美元的情况。同时,若在现有银行账户金额超过 100 万美元,也可能收到通知,香港便是如此。
CRS 信息交换机制是每年年底交换上一年度信息。在香港,6 月 30 日前,所有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需将客户账户信息上传至香港税务局,香港税务局于 9 月 30 日前将信息发回中国大陆,中国大陆税务局则在次年 6 月 30 日前通知客户纳税,逾期未缴视为欠税。
交换的信息主要有两项:一是账户 12 月 31 日的余额;二是当年的收益,如股票分红、利息收入、股市盈利等。税务局通知时并不知道客户姓名,需客户自行申报,建议客户自行操作。
避免 CRS 相关税务的方法
合理避税方面,若在香港英涛(音译)公司开户,在香港银行的相关信息会被申报。但美国银行不参与 FATCA,若账户名显示为美国银行,可进行转账,转账后信息无需交换。若在香港有存款,不挪动则会被申报;若购买债券,资金实际在美国的信托公司,不参与 CRS。
FATCA 是美国单独的税务报告系统,2014 年与中国签署协议但尚未正式交换信息。即便未来 FATCA 得以推进,预计也要到 2027 或 2028 年,且中国的特点是检查具有阶段性,过去的一般不查。
关于 CRC 定义及相关情况
根据 CRC 定义,有 25 万美元现金的规定。原则上账户金额低于 25 万美元信息不会被返回,但这并非硬性规定,由各国根据情况自行决定。目前至少香港有部分地区会交换低于 25 万美元的账户信息,只是税务局可能找不到相关人员。
美国相关税务法案及影响
美国一项针对非美国公民从美国取款征收 5%税的法案,若实施,印度和墨西哥民众受影响最深。该法案已在众议院以 215 票赞成、214 票反对通过。
接下来法案将进入参议院,参议院中共和党票数略多于民主党。但参议院有长期辩论规则,若票数不足,可派人上台不停演讲阻止法案通过。民主党会寻找法案漏洞阻止其通过,这是两党之间的博弈。
若法案最终通过,在美国的收益将自动扣除 5%的税。避免此税有两种方法:一是拥有美国银行卡,国内消费刷美国卡,手续费约 1%,取现手续费约 2% - 3%;二是不转移现金,可转移国债、股票等。该法案若通过,将于今年 12 月实施。
此法案存在问题,一是可能打击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股市和国债的投资热情,影响经济;二是对非美国公民征税存在不公平,即便法案通过,若有人诉至最高法院,败诉可能性大。
美国国债市场情况
近期美国国债利率上升,有多个原因。上周三美国财政部出售 16 亿美元 20 年期国债,最终净利润为 5.047,拍卖不理想,刺激了债券市场。
衡量国债拍卖情况有间接人口比例,间接投标者为外国政府和散户,其比例越高,美债销售越慢。此次间接投标者比例为 69.02%,虽低于上次,但仍高于平均水平。不过穆迪上周下调美元信用,以及此次拍卖数据不如 4 月,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
上一轮 20 年期国债收益率最高点为 5.288,目前约为 5.1。总体而言,这些多为短期因素,未来两到三周可能仍有波动。长期影响美国国债的因素是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目前利率仍在下降,且美联储表示将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这一内容较为复杂,下次再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