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餐飲業的過往榮景
新加坡是個富裕的國家,GDP 超過 8 萬美元,吸引了數百萬外國人在當地工作。有人的地方就有餐廳,過去 10 年新加坡餐廳數量直線上升。新加坡國土面積比三個台北市還小,卻居住著華人、馬來人、印度人等多個族群,形成了獨特多元的飲食文化,如海南雞飯、拉薩麵、印度煎餅等都是新加坡人的生活一部分。
新加坡曾是英國殖民地,短暫歸屬馬來西亞後被迫獨立,既無天然資源,也無工業基礎,卻在風雨飄搖的 1970 年代存活下來,如今成為世界前 10 大富裕國家之一。富人、遊客和外國勞工的涌入,使得新加坡餐廳數量增多,無數品牌崛起。
成為國際美食之都
要成為國際美食之都,不僅要當地人喜歡,還需得到世界認可。2016 年,新加坡獲得 29 顆米其林星星,還有無數推薦名店,使其美食聲譽迅速提升。強大的消費能力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吸引了眾多國際美食品牌進駐,也讓本地餐飲市場成為美食品牌出海的選擇,尤其是在新加坡曾處於劣勢的中餐品牌,過去幾年更是將新加坡視為首選。
2012 年,海底撈以新加坡作為海外擴張的起點;2018 年,西貝莜麵村也選擇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海外店。統計顯示,2021 年至 2023 年,共有 40 家餐廳、7400 名顧客進入東南亞,其中中國餐廳占了一半,許多品牌都將新加坡列為首選。
2024 年後的逆轉
然而,2024 年新加坡餐飲市場發生巨大變化。這一年,整個餐飲業新增 3793 家餐廳,同時卻有 3047 家關閉,創下 2005 年以來新高。到了 2025 年,這股關店潮仍在持續。
當一個市場同時出現越來越多的開店和關店現象,這是典型的白熱化競爭。想分一杯羹的人增多,被淘汰的人也越來越多,新加坡當前的餐飲市場正符合這一規律。此時若想在新加坡開餐廳,難度極高。
餐廳老闆每天都要擔心能否覆蓋食材、租金、人力等成本。如今新加坡租金上漲,人力成本也在增加,但價格卻不能隨意上調,畢竟激烈的競爭擺在那,這讓越來越多老闆愁得睡不著覺。
高漲的租金
2020 年疫情使全球進入高通膨時代,新加坡也不例外,當地通膨率一度高達 7%。為抑制物價,新加坡政府緊縮貨幣政策,基於抵押貸款的利率持續上升。
在此之前,新加坡的商業地產,包括零售店和傳統店鋪,一直是投資者的寵兒。面對高貸款利率,這些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提高租金。而在市場另一端,餐廳老闆的話語權相對較低。
統計顯示,從疫情爆發到 2020 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商業租金平均上漲了 5%至 11%。這只是平均數字,地段越好,漲幅越嚴重,甚至有超過 50%的情況。
理論上,在自由市場機制下,若租金上漲過多導致店鋪空置率上升,房東也會被迫讓步。但這有個前提,市場越封閉,越能體現這種狀態,而新加坡不同。即便關店的餐廳增多,仍有更多新店涌入。
這就不得不提到中國資本和品牌進入市場。2023 年和 2024 年,瑞幸等十多個中餐品牌進入新加坡,還不包括本地和其他外國餐飲企業。這些財大氣粗的新玩家,成為房東漲租的底氣。
嚴重的人力短缺
新加坡餐飲業不僅面臨資金困難,還面臨另一個更緊迫的問題——人力短缺。十多年前,新加坡餐飲業還沒這麼興盛時,就面臨人力短缺,薪水是首要難題。2013 年,新加坡全職員工月薪為 3705 元新幣,而酒店和餐飲業月薪僅 1800 元新幣,不到總平均的一半。
時至 2025 年,餐飲業的平均月薪雖已升至近 3000 元新幣,但仍不及總平均月薪的 60%。即便經歷疫情,餐飲業的工作環境仍越來越難吸引新移民和本地居民。
餐飲業只能轉向外籍勞工,但新加坡政府為保障本地就業,為外籍勞工設定了明確的最低工資。在餐飲等服務業,外籍員工最多只能占總人數的 35%,其餘的無能為力。
消費模式的改變
簡單來說,新加坡疫情後餐飲業的兩大主因是店鋪數量增加和人力短缺,導致實力不夠強的店鋪紛紛倒閉。但同時,新加坡強大的消費能力及其在東南亞的重要地位,持續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市場。隨著店鋪數量和市場競爭者的增加,競爭更加激烈,進一步加劇了關店潮。
在新加坡,大多數食客用餐時,除了餐費,賬單上還會加上全額服務費和 9%的消費稅。經歷過去幾年的物價上漲,新加坡人對外出用餐的費用更加敏感,許多人直接降低了外出用餐的頻率。
許多在新加坡的朋友在網上抱怨,在當地吃一頓普通晚餐的花費,總是比在日本東京的餐廳還高,味道和服務卻不如日本。有些人平日就在市區隨便吃點便餐,周末則跨境去馬來西亞大吃一頓。這種消費模式不禁讓人想起今年香港北部的消費趨勢,當時這一趨勢給香港本地餐飲業帶來了巨大衝擊。
回到新加坡,海外消費的趨勢最為明顯。除了本地消費不划算,還有一個趨勢是新元升值。過去一段時間,新元是亞洲第三強勢的貨幣,這意味著新加坡人在海外的購買力增強。計算下來,差距越大,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從而形成了一股全民趨勢。
結語與展望
綜上所述,新加坡餐飲業的變化與許多其他國家並無太大不同。但問題在於,其特殊的經濟地位和低價餐飲市場在吸引大量外資的同時,也加大了外資的影響。若情況持續下去,最糟糕的情況是市場被大型連鎖集團壟斷,充滿特色的小店逐漸消失。至於未來如何發展,讓我們繼續觀察。
好了,這集的瓊社就到這裡。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下方留言,聊聊你們的想法。若對國際房地產投資感興趣,請到下方資訊欄連結,聯繫我們專業的團隊,聊聊你們的需求與想知道的資訊。如果對交易感興趣,可以加入我們的 Discord 社群一起交流。我們下一集影片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