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毕业即失业:双一流院校爆出80%研究生找不到工作,5000万青年何去何从?作为普通人,你应该怎么做? 应届毕业生 | 高考 | 青年失业率 | 失业潮 | 灵活就业 | 考研 | 老周横眉

畢業即失業?雙一流研究生也難逃!青年失業潮下,普通人如何自保?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中國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峻?深入解析中國就業市場的真相與未來趨勢!去年畢業生已達 1179 萬,今年更破紀錄達到 1222 萬。面對龐大的 #中國就業 壓力,該如何客觀分析?本摘要將剖析中國未來十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預估,以及經濟現況,並探討青年失業的雪球效應,為年輕人及家長提供合理的生涯規劃建議。

Quick Takeaways:

  • 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就業市場競爭激烈。

  • 官方失業率數據與現實存在落差,實際情況更嚴峻。

  • 經濟刺激政策效果不彰,消費、房地產、股市均疲軟。

  • 未來十年,中國青年失業問題恐持續惡化。

  • 高等教育貶值成常態,需理性看待升學與就業。

  • 普通人應及早認清現實,制定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

中國青年的就業困境:現狀與未來

去年的視頻與今年的情況

去年此時,我發佈了一個名為《中國青年的絕望》的熱門視頻,談到了大量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殘酷現實,當時吸引了超過70萬的觀看量。轉眼間一年過去,中國青年的失業情況是否有所改善?去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為1179萬,今年呢?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小萍在今年兩會上報告的數據,今年有1222萬人,打破了去年的紀錄,再次成為中國歷史上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此外,還有大量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

失業率與就業壓力

根據北京大學張丹丹教授的觀點以及我去年視頻中的詳細證言,中國實際的年失業率不會低於50%。換言之,去年1179萬畢業生中,估計約有600萬人未找到工作,而今年的1222萬人將在一個月內進入就業市場。1800萬人是什麼概念?相當於荷蘭的總人口同時在找工作。事實上,在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61個國家的人口不超過1800萬。

中國面臨的奇怪時代

中國目前正經歷一個非常奇怪的時代。一方面,人口迅速老齡化;另一方面,每年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這兩件我們本能認為應該相反的事情,卻同時在中國發生。如今最大的問題是,在中國經濟進入下行期的背景下,畢業生人數卻每年都在破歷史紀錄,這將導致非常嚴重的雪球效應,即去年的畢業生沒找到工作,今年的學生又來了;今年的學生沒找到工作,明年的學生又來了。

未來畢業生人數的預測

為了看清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像往常一樣猜測,而要用數據分析。要了解中國就業市場面臨的壓力,我們不僅要看去年和今年,還要充分了解未來幾年的大學畢業生人數,這可以幫助許多年輕人和家長做出合理的人生規劃。我今天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預測未來10年中國每年將有多少新的大學畢業生,然後分析這個雪球會滾多大,中國經濟能否扭轉局面,以及普通人應該怎麼做。

關於未來幾年畢業生人數的估計,我原本以為網上會有一些可靠數據,但並未找到。估計政府不太願意做這樣的估計。幾個月前,國內流傳了一張中國2000年至2045年畢業生人數的圖表,很多人可能都看過,這張圖當時引起了很大的恐慌,但事實上,上面的數據是假的。所謂的估計數字,實際上是國家統計局前一年出生人口數據加上22年。例如,2005年出生人口為1617萬,2027年畢業生人數也為1617萬,一點不差,後面所有的估計數字都是這樣。這樣的估計太強行了,某一年出生的人口22年後全部大學畢業怎麼可能?

事實已經夠可怕了,要告訴大家中國就業市場有多嚴峻,只需要講真話。虛假的提議只會失去公信力,讓人失去胃口,然後有些人就可以繼續粉飾太平,誤導群眾。

接下來,我將對未來1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進行合理估計。但今天我不僅要展示這些數據,還要教大家如何分析和思考一些媒體數據。其實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很多時候不需要任何專業知識。首先,我們列出1956年至2023年的出生人口。

然後列出22年後相應的大學畢業生人數,即1978年至2025年。這些都是已經驗證的歷史數據。當然,即使是官方統計數據,也可能與實際數據略有不同,尤其是很久以前的數據,但總體上應該是可以接受的。

此時,我們用每年的畢業生人數除以22年前的出生人口,就可以得到大學畢業生對應的人口比例。換言之,某一年出生的人口,22年後有多少人能大學畢業?然後我們再拉一個列表,看看這個比例每年的增長情況,這樣我們就能更客觀地看到今年大學畢業生對應的人口比例比去年增加了多少。

好的,這兩個數字出來後,我們來分析一下這些數字是否合理。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末,大學畢業生的比例非常低,2000年後開始每年快速上升,在過去10年裡翻了一番,超過70%。這些數字似乎符合我們的直覺和預期,對吧?

然而,也有一些相當不尋常的數字需要我們深入挖掘。例如,為什麼2005年突然有這麼大的增長?從前三年每年平均增長1.5%,怎麼一下子就達到了5.1%?

當我們回顧歷史時,會發現中國政府在1999年宣布了大學擴招政策。教育部要求所有高等教育機構,包括專業、本科和研究生,都要增加招生人數,降低入學門檻。此後,中國高等教育進入了高速增長模式。

雖然政策是在1999年宣布的,但各地實施需要一個過程。大多數地區在2000年和2001年開始大規模擴招,如北京、上海、安徽和江蘇。2001年,教育部出台新政策,允許25歲以上公民參加高考,完全放開了大學入學的年齡限制。

所以這樣看來,第一批大規模入學的大學生是在2001年。那麼四年後,也就是2005年,大量大學畢業生湧入,這是完全合理的。過去兩年的增長也非常快,但逐漸進入了穩定期。

2010年又有一次爆發式增長,增長了4.3%。這是因為2006年,政府放開了自主招生的大學數量,從22所增加到53所。所以這個數字仍然是合理的。還有一個很早的數字,是1982年,突然從過去每年千分之幾的增長,增加到2.5%。

這很好解釋。1977年恢復高考,1978年正式改革開放。四年後,也就是1982年,增加了一批大學畢業生。非常合理。

最後一個異常數字是2022年突然增長了13.4%。這也很好解釋。疫情第三年發生了兩件事。一是很多學生因疫情延遲畢業;二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國務院宣布大規模擴招研究生和專科生。所以很多本應在2020年和2021年畢業的本科生和專科生,延遲了兩年,直到2022年和2023年。

這樣,我們可以在這張圖表上得出以下結論。首先,數據的總體趨勢符合我們的直覺和預期。也就是說,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長,社會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上升,家長和學生普遍把高考視為改變命運的途徑,這是一個歷史事實。其次,圖表中的異常數字都可以通過特殊的歷史事件得到合理的解釋。

因此,我們現在可以自信地說,這個計算表中的數據是可靠的。

好的,現在我們可以用這個可靠的歷史數據來預測未來。如果我們看2020年至2025年的數據,除了22年和23年這兩個特殊時間點,大學畢業生的比例每年都是3.3%。當然,這樣的增長不可能持續下去,最終會達到一個平衡點。

一般來說,我們在做預測時會比較保守。如果我們將2026年的畢業率設定為22年前出生人口的77%,僅比今年高0.6%,應該是非常保守的。畢竟,在過去33年裡,只有2年的增長率有所下降,而且只有0.0%,可以忽略不計。

接下來,每年的增長率設定為1%,然後達到80%。應該沒有人會有異議。這非常保守。然後我們得到了一個非常可靠和保守的未來20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估計。

好的,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的畢業生人數是1222萬。在接下來的13年裡,幾乎每年都會創造新的紀錄。在接下來的8年裡,畢業生人數將超過1200萬。2034年,畢業生人數將超過1300萬。2038年,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500萬的峰值。直到17年後,也就是2042年,每年進入就業市場的畢業生人數才會開始少於1000萬。

這樣的數字,即使在一個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也是非常可怕的。更何況中國經濟正在進入下行螺旋,這已經是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即使是中共官員,也不像幾年前那樣否認了。

經濟刺激政策及其效果

去年9月,中共推出了全球最大的經濟刺激政策,即所謂的“924政策”,從刺激股市到購買房地產,再到數百億的家電和手機國家補貼,用來拉動消費。但這些政策奏效了嗎?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去年9月和現在的情況。

首先是消費。去年9月,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5.7,是歷史上的最低點之一。直到20多年前,中國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從未跌破100點。但自2022年4月跌至86點以來,就一直沒有恢復。

作為中國經濟的三大驅動力之一,刺激消費是“924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7個月後,在吹響了超過3億元的國家補貼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仍僅為87.8%,可以說是杯水車薪,仍停留在歷史最低點。需要注意的是,2021年的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7點,現在已經下降了30%。

那麼房地產市場呢?那就更糟了。我在今年3月底已經分析過一個視頻,房地產市場沒有恢復,二、三線城市繼續全面下跌,有些地方自2023年以來已經下跌了一半以上。

現在房地產問題有多嚴重?因為有太多的斷供房,現在有太多的法拍房無法流動。根據中國房地產信息集團CRIC提供的數據,4月新增法拍房304000套,環比增長53%。但與此同時,法拍房的成交量環比下降了61%,僅成交1244套。

一邊是新增3萬套,另一邊是只賣出1200套。所以如果你問在中國銀行工作的朋友,現在銀行都在讓房東免息還款,只需要還利息,一切都好商量。銀行完全沒有了過去的霸氣。

為什麼?因為過去你不還款,銀行就會查封房子拍賣,輕鬆就能連本帶息收回。但現在他們知道查封也沒用,查封了也賣不掉。

然後是股市。這還用說嗎?一談到A股市場,很多人就來氣。去年9月底,A股市場在3300點,現在還在3300點。你還記得去年“924政策”剛宣布的時候嗎?哇,政府要在老市場投入800億,散戶們都湧入股市。送外賣的、送快遞的,甚至和尚都衝了進來。大家都在說這次國家是動真格的了,A股市場要衝上8000點。

我也發了兩個視頻勸大家不要衝動。我說,瘋牛行情是最快的回歸方式。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感謝我這兩個視頻,救了他們一命。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最強大的經濟刺激政策一開始轟轟烈烈,經過8個月瘋狂的風暴式執行,砸下了數千億美元,但股市、消費和房地產都像一潭死水,一動不動。而就在這個時候,特朗普的關稅戰又來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頂頭風。

但即使沒有特朗普,中美之間的逐漸脫鉤也是時間問題,只是速度和方式不同而已。民主黨在逐步與其盟友達成一致,特朗普則是強硬對抗,結果都是一樣的。

正是在這樣的經濟困境下,中國在未來15年需要面對的情況是,每年有不低於120萬的大學畢業生進入社會找工作。結果肯定是失業人口不斷積累,形成雪球效應。問題是,這個雪球會滾多大?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計算。

首先,我們需要設定一個可靠的失業率數字。這裡我們不能使用政府提供的17%的失業率,幾乎沒有人認為這個數字反映了中國的真實失業率。官方數據與事實不符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對失業人口的定義極其嚴格。例如,你每周只需要工作一小時,就算是就業人口。

例如,如果你在三個月內願意放棄找工作,不再積極尋找工作,就不能被視為失業人口。第二,國家統計局的失業率不計算農村戶籍人口,只有城鎮戶籍人口才能列入統計範圍。

第三,為了應對領導層的壓力,各大高校在畢業生就業情況上存在造假行為。很多學校軟硬兼施,強迫即將畢業的學生簽署靈活就業登記表,否則就不發畢業證。

我在上一個視頻中已經談過這些細節,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稍後查看,這裡就不詳細說了。事實上,我去年的證言已經得到了證實。上個月,雲南大學大膽公布了2025屆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率。在5600名畢業生中,只有1188人找到了工作,就業率僅為21.2%。也就是說,有近80%的畢業生畢業即失業。

這還是被抬高了一些的名牌大學的數據。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如軟件、商務管理和信息學院,就業率可以達到40%以上。但大多數學院的就業率只有10%到20%。超過三分之一的學院就業率甚至達不到10%。

雲南大學是一所211大學,不是野雞大學。他們還公布了另一個有趣的數字。在2024屆畢業生中,有4093名本科生,但有4955名住宿生。同樣,由於近年來就業環境不佳,很多人會選擇考研來延遲進入就業市場,希望兩年後情況會好一些。但恐怕這個想法只是一廂情願。

雲南大學作為一所211學校,畢業生的失業率已經達到80%,我認為全國青年失業率50%並不誇張。

然後回到我們的全球效應計算。我就不說50%了,就取個6折,就說未來幾年失業率保持在30%,這個水平應該足以保證安全。然後假設每年有30%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從2020年開始計算,那麼到2035年,全國將有5000萬年輕人失業。

假設失業率按50%計算,那麼在短短5年內,失業年輕人的數量將達到5500萬,2037年將突破1億。當然,這個計算沒有計算畢業一年後找到工作的人數,所以實際數字可能會少一些,但總體影響不大,仍然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事實上,我說了這麼多,都比不上你親眼所見。親愛的中國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在你們社區附近擺過攤或者逛過夜市?下次去的時候,請注意現在是不是大部分攤位都是年輕人。然後你回想一下七八年前,不用那麼久,就說兩三年前,有這麼多年輕人擺攤嗎?這不是一個在所有大城市都能看到的流行趨勢。

哇,這太瘋狂了。這個社會到底怎麼了?我不明白。你看。

即使大學生願意放棄自己的專業去做鐵人或票房工作,鐵人就是送外賣、送快遞、送快遞,票房就是保安、清潔工、保姆。即使大學生願意做這些工作,近年來經濟持續下滑,事實上,這些行業也已經陷入了僵局。

解決之道與普通人的選擇

所以在視頻一開始我就說,如果中國找不到一個能突然提振經濟的突破口,那麼在未來10年,中國的年輕人將會非常悲慘。會有什麼樣的突破口呢?

一年前,我在總結視頻時說,要解決中國的經濟問題,需要三件事。第一,有效的法治;第二,有限的權力;第三,一個正常的社會。然後我舉了很多例子,說我看不到希望。今天,一年後,我們再來看看,情況是否有所改善?

首先是法治和權力。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個新詞,叫“遠征”。很多地方政府因為財政緊張,讓執法機關在沒有管轄權的情況下,隨意逮捕、查封、凍結、沒收私營企業和個人的財產。甚至有一些北方省份的警察跨省到上海和北京綁架幣圈老闆,然後讓他們給家人或同事打電話,索要數千萬美元才放人。

除了謀生,現在還有一個新詞,叫“發財”。今年2月,《中國經營報》的一則新聞震驚了所有人。

一位名叫馬伊嘉怡的女企業家,為貴州六盤水打造了富平半城項目,在完成了幼兒園、小學等10個政府項目後,被當地政府拖欠了長達8年的23億元項目資金。最後,區政府竟然提出用1200萬元解決所有債務。1200萬元僅佔項目資金的5%,連利息都不夠。馬伊嘉怡當然拒絕了。

結果,貴州政府以性騷擾罪將這位女老闆和十多名律師及助理送進了監獄。各地政府都在嘲笑這件事,誰敢向政府要債就抓誰。

這種連電影或劇本都無法描述的荒謬事件,如遠征和發財,能如此長期存在並在各地盛行,說明這個國家的公共權力根本不受限制。那你還談什麼有效的法治和有限的權力?

至於一個正常的社會,這是我去年說的。經濟需要一個正常的社會,這其實是我們最起碼的希望。在過去的幾年裡,政府不斷挑起民粹主義思想和對教育的仇恨,中國社會已經被扭曲成了一個模範社會。

現在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連一瓶水都能被俄羅斯控制的地方,一個連網紅都能被煎蛋殺死的地方,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被指責羞辱的地方,一個連去別人樓里撒尿的地痞流氓都能成為民主英雄的地方。整個國家已經處於一種極度敏感的狀態,自憐被偽裝成驕傲,每個人都想隨時隨地與他人戰鬥。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只是個別極端分子的聲音,不代表大多數中國人。但清華大學的教授描述得很好。他說,這種事情就像路上的小石頭,看起來不大,也沒有什麼大障礙,但只要多了,車就跑不快了。

所以這些荒謬的事情在中國一次又一次地發生,整個社會的氛圍變得扭曲和變態。中國的經濟已經捉襟見肘,你認為現在這種情況有好轉嗎?

別的不說,就說一部《哪吒》電影。為了所謂的民族自信、民族自豪感,就一定要用各種方式去衝擊全球票房冠軍。誰敢說《哪吒》不好看,就馬上被打成漢奸、叛徒。

《哪吒2》已經上映快半年了,顯然很多地方都沒人看了。為了破紀錄,它仍然拒絕撤檔。5月21日,《哪吒2》宣布第四次延期,至少要上映到6月底。就是為了爭全球票房第四。如果到6月底還沒破紀錄,估計還會繼續延期。這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嗎?

所以很抱歉,今年我依然沒有看到希望。看到這裡肯定有很多人想問我了,那普通人應該怎麼辦呢?

在時代的大潮面前,普通人能做的很少。如果我必須給年輕人或他們的父母一些建議,那我想說,在中國,教育貶值已經成為常態。但我一直很不願意勸人不要上大學,因為對我來說,上大學不僅僅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更是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建立一個獨立的人格。

但我們也必須尊重現實的考慮。如果你的孩子上大學需要你賣鐵供學,那你就應該仔細考慮一下。如果上大學的唯一目的是找一份好工作,那麼投資回報率已經非常低了。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不能盲目地把上大學當成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這條路已經走不通了。

真正的希望不是來自於對現狀的盲目樂觀,而是來自於對問題的清醒認識,面對現實,為自己做出理性的規劃和選擇。好了,今天就到這裡。我是老周,下次再見。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