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心理學之突破階層:普通人如何逆襲?5大策略跨越階層,改變命運 | 個人成長(自我提升,激勵,心靈,思想,人生智慧,勵志,龍蝦教授)

普通人逆襲攻略:心理學教授教你5招突破階層、翻轉命運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知道普通人如何擺脫階級限制、改變命運嗎?加拿大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提出五個實用策略,幫助沒有高學歷、高智商或顯赫家世的人士突破社會階級的壁壘。本摘要將深入探討這些策略,助您找到改變人生的方向。

Quick Takeaways:

  • 調整身體姿態: 挺胸抬頭,改善形象,增強自信,影響大腦化學反應,使自己更有力量。

  • 關注自身需求: 優先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照顧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照顧他人。

  • 停止比較: 將注意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每天比昨天的自己更好,積累成長的力量。

  • 整理房間: 從整理生活環境開始,培養良好習慣,提升生活品質和判斷力。

  • 探索秩序邊界: 勇於探索未知領域,突破社會限制,挑戰舒適圈,在冒險中成長。

彼得森教授強調,成長發生在秩序與冒險的邊界。透過每天面對恐懼、嘗試新事物、進行困難對話,我們能建立自信,不再受限於既定的社會秩序,並掌握創造秩序的力量,活出精彩人生。

普通人如何突破阶层:彼得森教授的五大策略

在缺乏高等教育、高智商和家庭背景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实现阶层的超越,改变自己的命运?又如何逐步突破社会传承体系和家庭传承阶层的束缚?加拿大心理学教授乔丹·彼得森为普通人提出了五个可行的实施策略。

改变身体姿态

行走时,挺直腰板,肩膀后展。这听起来很简单,但为何要这样做?它与改变命运有何关联?当龙虾遭遇挑战时,会变得傲慢且气势汹汹,腹部伸展,显得高大有威胁性。动物摆出凶猛姿态时,会相信自己真的有些厉害,这是潜意识的自我引导。人也一样,若总是垂头丧气,会觉得自己渺小且失败,他人的反应还会进一步放大这种感觉,让人越来越不自信。所以重拾自信的第一步,无论是行走还是坐着,都要停止含胸驼背,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和战斗姿态,让自己看起来更自信。久而久之,会感觉自己健康、阳光、高大、自信、积极且成功,这是改变命运非常重要的一步。彼得森教授说,像龙虾一样,身体的姿态会改变大脑的化学反应过程。当我们觉得自己强大时,大脑会分泌更多物质,内分泌系统会强化这种强大的感知,让我们更自信,从而真正变得越来越强大。

关注并满足自身需求

古人云“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古代封建社会维持社会统治的方式,过度强调社会等级,压制个人自由和基本需求。一个人若不快乐,就无法让他人快乐。因此,人们必须学会关注自身需求,满足基本需求,将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切勿说“我有儿子,要把儿子放在第一位;我有父母,要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在飞机上,所有航空公司都会告知,若遇紧急情况,必须先给自己戴上口罩,再帮助身边的孩子或老人。在游轮上,各国的首要安全规则也是先给自己穿上救生衣,再给身边的人穿。无论身边的人多么弱小无助,都要先保护好自己。每个人都一样,若连自己的幸福都无法顾及,又怎能照顾他人的幸福?为何要为了他人不顾身体熬夜?为何要省吃俭用?为何要事事操心?这不是对自己负责,不是关注自身基本需求。人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停止与他人比较,开始与自己比较

古人说“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这里的“已”是指我们比过去的自己更近了一步。许多人喜欢与他人比较,但这是一种误解和陷阱。每个人的出生环境和家庭背景都不同,与他人比较无疑是自寻烦恼。很多痛苦源于盲目与他人比较,而幸福则来自与自己比较。一个人只需比昨天的自己更好。只要每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长期积累,量变就会引起质变。设定自己的目标,不要总是仰望他人,将注意力集中在两件事上:一是昨天的自己,二是今天的自己。这样就能将长期的焦虑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转化为每天成长的喜悦。

整理房间

这个世界让我们有很多抱怨,但在抱怨之前,先问问自己是否做好了能让生活变得更好的事情。是否尊重伴侣和孩子?是否有损害健康和幸福的坏习惯?是否承担了应尽的责任?是否对家人诚实?若还没做到,那就从整理房间开始,这是清理生活的第一步。必须养成整理房间的习惯,若从小培养孩子整理房间,会发现孩子的成长和变化立竿见影。孩子六七岁时开始自己打扫房间,整理浴室的牙刷和牙膏,叠自己的被子,半年后,这些孩子就无法忍受房间的混乱,他们会明显比同龄人更能协调时间、组织资源,做好时间规划和资源规划。这是一个人成功的第一步,是必须从小培养的习惯。若房间和书桌杂乱无章,从现在开始立即改变,让小空间变得整洁。长期尝试后,生活将变得更简单,判断力也会更好。摆脱过去的混乱后,会变得更强大,抱怨也会更少。在评判世界之前,先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探索秩序的边界

彼得森教授说,成长发生在秩序与冒险的边界。这意味着什么?例如,就像玩一些探索游戏,游戏开始时,跳出的地图可见区域非常小。若违反规则,不去地图边界探索未知区域,很快就会耗尽地图可见区域的资源,活动范围也会被限制在这个有限的范围内。但当探索的地图越来越大,获得的资源就会越来越多。生活也是如此,我们要勇于探索生活圈子之外的未知领域,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必须突破秩序的边界。这个秩序是什么?它是限制一个人或一个阶层的障碍。对于某个阶层的人来说,这个秩序的边界就像一把锁,牢牢地将人限制在某个区域内。例如,对于农民来说,他的秩序边界就是家和农田这两点,一生都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这个秩序的边界就像一道屏障,将某个阶层束缚在这里。农民的孩子如何突破秩序的边界?读完书后,进入大城市,探索大城市的未知,探索农村之外大城市的资源,这就是突破秩序的边界。所以,成长发生在探索秩序的边界。因此,彼得森教授的建议是每天面对一个恐惧。当然,即便无法每天做到,也要有意识地面对自己的恐惧。首先,尝试新事物。比如,若不敢与陌生人交流,那就去尝试。曾经有一位自媒体博主想锻炼自己的勇气,开始尝试在街上与陌生人拍笑脸照,一段时间后,他越来越喜欢这种方式,积累了与数千个陌生人的笑脸照。再比如,孩子一开始不敢独自去厕所,但经过慢慢尝试和探索,会越来越清楚,习惯后就有了勇气。其次,进行困难的对话。若从未敢与某人交谈,比如公司领导、学校校长,那就去尝试与他交谈。无论对话结果如何,对自己都是一种成长。最后,冒险。以一位朋友的成长经历为例,这位朋友小时候非常胆小,长大后依然如此,后来他对自己卑微的性格感到非常困扰,明白若继续卑微且循规蹈矩,只能待在社会底层一事无成,于是下定决心改变。思考后,他决定做一些锻炼勇气的事,即便没有麻烦,也开始去一些酒店婚礼派对吃喝,假装是婚礼的新朋友,到处吃喝。结果,一段时间后,他卑微的性格真的改变了,这就是在秩序边缘的冒险和成长考验。若一个人一直循规蹈矩,局限在自己定义的社会阶层的小圈子里,就永远无法突破自己的阶层,会一直待在社会为他定义的范围内。当然,在探索和冒险秩序时,有一些原则,比如不能违法。我们小时候是在一步一步克服恐惧的过程中成长的,长大后习惯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不知道如何突破。此时,成年人需要面对自己的恐惧,去测试和探索秩序的边界。每一次冒险和探索都会刷新大脑,最终给你强大的自信。当你变得强大,就可以创造秩序,而不是生活在他人为你设定的秩序中。正是古人的每一次探索和积累,才出现了弓箭、火和工具。若一个人一直生活在祖先设定的秩序中,就永远无法突破出生时的阶层。积极投入到精彩的生活过程中,做自己该做的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并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让今天比昨天更好,有勇气探索和突破秩序的边界,这就是彼得森教授的五大突破阶层策略。感谢观看每日读书会,若觉得本期内容有收获,别忘了与家人和朋友分享。下次见。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