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鳥科技一直致力於打造更貼近日常使用的智慧 AR 眼鏡。早期的雷鳥 X2 儘管採用了先進的雙目全彩 MicroLED + 光波導方案,但體積較大,僅能吸引發燒友嘗鮮。而最新的雷鳥 X3 Pro 在瘦身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並在顯示效果、散熱等方面帶來了明顯提升。
外觀與設計:更輕巧,更像普通眼鏡
輕量化設計
雷鳥 X3 Pro 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其輕量化的設計。實測整機重量僅為 76 克,堪稱目前行業量產方案中最輕巧的產品之一,佩戴體驗更接近傳統眼鏡。
外觀設計
除了瘦身外,雷鳥 X3 Pro 的外觀設計也更趨向於普通眼鏡,佩戴時不會顯得過於突兀,更加日常化。
體驗提升:清晰度、亮度、散熱全面升級
許多人會擔心大幅瘦身是否會影響使用體驗。但事實上,X3 Pro 不僅沒有打折扣,反而帶來了明顯的提升:
-
顯示效果更清晰: 儘管 AR 眼鏡並非以觀影為主,但 X3 Pro 的清晰度足以滿足日常觀影需求。
-
亮度更高: 從上一代的 1000 多尼特提升至 3000 多尼特,峰值甚至可達 6000 尼特,即使在戶外強光下也能輕鬆看清顯示內容。
-
彩虹紋問題改善: 光波導方案固有的彩虹紋問題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主視野區域幾乎看不到明顯的彩虹紋。
-
發熱控制提升: 機身發熱問題得到明顯改善,靠近面部一側的隔熱也做得很好,不會有明顯的熱源感知。
內部拆解:探索輕量化與高性能的秘密
那麼,雷鳥是如何在縮小機身尺寸的同時,提升顯示效果和控制發熱的呢?以下是雷鳥 X3 Pro 的內部拆解分析:
拆解步驟與內部結構
- 前鏡框拆卸: 使用酒精軟化膠水後,緩慢用力即可取下採用輕質尼龍材質的前鏡框。
- 保護蓋拆卸: 同樣使用酒精取下光機和鏡腿內側的保護蓋,保護蓋也採用輕質尼龍材質。
- 鏡腿分離: 卸下鏡腿和轉軸連接處的所有螺絲,取出金屬排線蓋板,即可將鏡框與兩條鏡腿完全分離。
- 內部佈局: 左腿包含主機板、左揚聲器和音訊 PA 小板;右腿包含充電小板、電池、右揚聲器和 Type-C 接口。
- 主機板分析: 主機板採用單層設計,使用 0.8mm 板材,搭載金士頓 ePOP 方案(LPDDR4X + eMMC5.1)和高通 AR1 晶片。
- 其他元件: 包括 Type-C 接口小板(USB 2.0,支援 5W 充電)、雷鳥自研揚聲器模組、245mAh 電池(ATL 電芯)等。
- 鏡頭模組: 配備豪威 OG0EV1B 單色空間鏡頭和索尼 IMX681 彩色鏡頭,拍照和錄影效果在拍攝眼鏡中屬於頂尖水準。
- 光機模組: 採用雷鳥自研的 X Cube 稜鏡,結合三塊 JBD(顯耀顯示)MicroLED 螢幕,實現高素質的畫面輸出。
- 其他細節: 包括鈦合金材質的轉軸、整合 IMU 和地磁晶片的軟板、三顆麥克風等。
- 光波導方案: 採用 SRG 浮雕光柵,用玻璃作為基底,透過光刻機刻蝕成型。
散熱設計
雷鳥 X3 Pro 在散熱方面採取了以下措施:
-
分散熱源: 將主機板和充電部分分開放置。
-
石墨烯散熱膜: 在鏡腿朝外的區域新增基本全覆蓋的石墨烯散熱膜、銅箔和導熱矽膠墊。
-
隔熱泡棉: 內側透過泡棉進行隔熱。
如何實現瘦身?
雷鳥 X3 Pro 能夠實現瘦身,主要歸功於以下兩點:
-
光機小型化: 光機的尺寸直接決定了鏡腿的外圍尺寸,更小的光機意味著更纖細的鏡腿。
-
鏡片變薄: 基於 SRG 刻蝕方案,可以將鏡片做得更薄,減輕重量。
此外,雷鳥在光學設計、拼接、合目、結構堆疊和散熱設計等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自主研發和優化。
總結與展望
總而言之,雷鳥 X3 Pro 在帶顯示的 AR 眼鏡中,完成度已經非常高,是目前可量產方案裡的佼佼者。儘管 AR 眼鏡的發展仍處於早期階段,但 X3 Pro 已經向「實用」邁出了一大步。未來,隨著更多廠商的加入和技術的發展,AR 眼鏡的生態內容和應用場景將會更加豐富,續航、顯示效果和效能也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而 AI 或許將會是 AR 眼鏡的一個重要突破口,為使用者帶來更多殺手級應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