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Follow Your Passion is Terrible Advice. Here’s Why.

Follow Your Passion is Terrible Advice. Here’s Why.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你是否對追求熱情能帶來理想工作感到困惑?這本書給你答案!

  • 別盲目追熱情:熱情不一定能帶來好工作,甚至可能讓你對愛好失去興趣。

  • 培養工匠心態:專注提升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換取理想工作。

  • 用技能換自主權:擁有優秀技能才有談判籌碼,獲得工作自主權。

  • 尋找工作使命:先提升技能,再在專業領域邊緣找到有意義的使命。

追求理想工作,先讓自己變得不可忽視!

別追隨熱情,追隨卓越

追隨熱情其實是個糟糕的建議。有句經典的話說:「做你愛做的事,一輩子都不會覺得在工作。」但這並非真的如此,這並不是找到真正喜歡且有意義工作的方式。

別追隨熱情

史提夫·賈伯斯曾說:「做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熱愛你所做的事。如果你還沒找到,繼續找,不要安於現狀。」但據說賈伯斯年輕時熱衷於禪宗佛教,若他追隨熱情,可能會成為佛教僧人,然而他並沒有。他在職業生涯中走了曲折的道路,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最終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的事。這就是本書的核心概念,書名《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中文譯名:《不只是熱情》)也是由此而來。如果你變得非常出色,讓人無法忽視,你就會找到一份熱愛的職業或工作。

首先,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往往是讓你對這件事感到痛苦的最快途徑。音樂家就是典型例子,艾德·希蘭曾在採訪中表示,他喜歡音樂,但現在音樂成了職業,他必須在音樂之外尋找其他愛好,比如畫畫。遊戲主播也是如此,表面上這是夢寐以求的職業,靠玩遊戲就能賺大錢,但很多主播似乎並不享受玩遊戲。我曾和一位知名主播聊天,他說什麼都不想做視頻。曾經的熱情如今成了工作,熱情也被消耗殆盡。

其次,當被問及目前的熱情是什麼時,其實很難回答,而且我們熱衷的事往往無法成為可靠且可行的職業。我年輕時熱愛玩《魔獸世界》,但不可能以此為生,而且我也不想,因為那會陷入主播的困境。現在我熱愛彈吉他,但我彈得不好,無法以此謀生。在遊戲和音樂等領域取得成功的人只是極少數,所以不要以為自己能成為那百萬分之一的成功者而去追隨這樣的職業道路。

最後,熱情需要時間來培養。心理學家艾米·羅森斯基研究了一群行政助理,發現對工作的熱情程度與工作時間長短密切相關。通常,如果你長時間做一件事,就會變得擅長,從而對這件事產生熱情。所以,別追隨熱情,這通常不是找到熱愛工作的好方法。2016年我讀到這本書時深受啟發,當時我在為選擇醫學專業而掙扎,有25種選擇,我對哪個都不熱衷。但在諮詢了幾位顧問後,我決定先選一個,努力把它做好,以後再改變主意。做YouTube視頻也是如此,不要擔心視頻內容是否是自己喜歡的,先努力把視頻做好,等做得好了,再看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培養工匠心態

要介紹工匠心態,得先了解「職業資本理論」。理想的工作有三個特點:有創造性、有策略性、能讓你對生活和時間有自主權。我還想加上第四點,就是有趣。遊戲和藝術工作看起來有趣,所以很多人想要,但會計工作一般不會被認為是理想工作,因為它表面上不有趣。根據供求關係,大家都想要理想工作,競爭就會很激烈,所以你需要有交換的資本,也就是職業資本,即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你擁有的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越多,職業資本就越多,就能用它換取理想的工作。

工匠心態就是追求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專注於讓自己變得非常出色,與熱情心態相反。熱情心態是追隨熱情,工匠心態是努力變得非常優秀,發展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從而自然而然地對所做的事產生熱情,並找到理想的工作。

那麼,什麼是稀有且有價值的技能呢?這取決於你所處的市場。市場分為兩種:贏者通吃市場和競價市場。

贏者通吃市場中,很多人都在做同一件事,但只有極少數人能成功以此謀生,比如音樂家、籃球運動員和YouTuber。在這樣的市場中,最好的策略是專注於一項重要技能,做到最好。當然,在音樂和YouTube等領域,運氣和人脈也有一定作用,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只要你足夠出色,就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成功。

另一本書《從優秀到卓越》中提到,好公司和偉大公司都有相似的運氣,但偉大公司能更好地利用運氣。同樣,在職業生涯中,如果你足夠優秀,就更有可能抓住運氣。

競價市場則不同,它不是贏者通吃,成功不僅僅取決於一項技能,而是不同技能的有趣組合。大多數職業都屬於競價市場。比如我做醫學生和初級醫生時,對整形外科感興趣,通過各種途徑認識了一些整形外科醫生,他們給我的職業建議是,在整形外科取得成功的人,與醫學院成績和手術技能關係不大,因為到了一定水平,大家都很優秀。成功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有職業資本,比如善於營銷、人脈廣、友善、擅長發表論文等。他們建議我,除了掌握基本的手術技能,還可以利用自己的網頁設計和視頻製作背景,這些技能在醫學領域很少有人擁有,能讓我更有價值。

所以,我給學生和年輕人的建議是,努力發展與所選職業相協同的技能。比如,學會網頁設計、視頻製作、公開演講、談判、團隊合作、統計學、AI和編程等,這些技能能與很多職業相協同,有助於發展職業資本和工匠心態,為未來打下基礎。

用職業資本換取自主權

研究表明,工作是否愉快,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在工作中的自主權。當你沒有自主權,被動地接受指令時,很難享受工作。但隨著職業資本的積累,你可以用它換取自主權。

自主權只對個人有利,所以想要獲得自主權會遇到阻力。比如,你向老闆提出想在家工作,如果公司不允許,老闆很可能會拒絕。同樣,如果你想辭職做YouTuber,因為它有自主權,也會很困難。高自主權的工作競爭激烈,你需要付出努力才能獲得。

當你非常出色時,就有了談判的籌碼。我的團隊里有些人非常優秀,他們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不參加會議、加薪、去哥斯大黎加待六個月,我都會答應,因為他們太出色了,我願意給他們最大的自主權。

有些人覺得自主權是一種人權,比如想在家工作、賺更多錢、成為自由職業者、創業或做YouTuber,但又不想付出太多努力。這是不現實的,想要獲得理想的工作,必須付出努力,可能需要在周末和晚上加班學習技能。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這樣做,但可能就很難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年輕時多付出一些努力,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找到使命

找到使命也是實現長期職業滿足感的重要因素。當你覺得工作有超越自身的目的和意義時,會更有成就感。但Cal認為,最有趣的使命往往出現在某個領域的前沿,你需要先變得非常出色,然後使命或利基市場才會慢慢出現。

我不完全同意這個觀點,但大致方向是合理的。先變得優秀,積累職業資本,換取自主權,再考慮工作的意義和成就感。很多年輕人剛畢業就想找一份有意義的工作,這很難,一般需要先在某個領域做到出色,才能找到有意義的工作。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看看這本書,或者去Shortform網站看書的簡介。Shortform網站有很多書的簡介,我經常用它來複習讀過的書,也會在考慮讀一本新書時先看看簡介。網站有《So Good They Can't Ignore You》的簡介,視頻描述里有一個聯盟鏈接,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

另外,我之前讀了2300份求職者的履歷,製作了一個視頻,分享了15個面試和求職的技巧,很多人看了這個視頻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如果你近期要求職,可以去看看。

謝謝大家的閱讀,希望下次再見!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