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政策大轉向懂王變慫王:為中期選舉川普抽幹美國資產價值|黃大聖叨叨叨

川普政策大轉彎!抽乾美國資產價值,中期選舉如何影響?| 黃大聖解讀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面對川普政府的經濟策略轉變,華爾街甚至創造了「TACO」交易模型來應對其政策的不確定性。現在,我們將深入探討川普的經濟政策,剖析其對美國經濟的影響,以及潛在的風險與機會,特別關注貿易戰、貨幣政策,以及他備受矚目的「美麗法案」。

Quick Takeaways:

  • TACO模型:華爾街用來應對川普政策反覆的交易策略。

  • 貿易戰: 初期速戰速決,後轉為長期戰,引發數據可信度疑慮。

  • 「美麗法案」: 表面減稅,實質擴大財政支出,加劇美元與美債矛盾。

  • 非法移民戰爭: 大規模驅逐恐導致勞力短缺及通貨膨脹。

  • 政策轉變: 從拯救經濟轉向鞏固中期選舉,更側重短期效益。

川普的「美麗法案」實際上是擴大美國債務,並針對外國投資者實施額外稅收,可能導致美元貶值和美債拋售。驅逐非法移民的政策也可能推高通貨膨脹。這些政策對美元指數、債務指數和股票指數都會產生影響。最終,美國的經濟走向取決於其能否成功解決債務問題和控制通貨膨脹,及其政府支出的有效運用。

特朗普執政初期的經濟現象

特朗普上任至今不足150天,世界卻彷彿經歷了15年的變化。華爾街甚至因此發明了一種名為TACO(Trump Always Checking Out,意為特朗普總是出爾反爾)的交易模式。他們發現特朗普在面對外界阻力時,很容易在24至48小時內改變立場。若能把握其政策在短時間內的反覆,投資者或能獲得更大回報。

在近150天內,特朗普與美國經濟相關的政策整體政治基調變化劇烈。以貿易戰為例,4月2日閃電戰後,特朗普迅速回頭。原本超過200個國家排隊討好,至今只有英國與美國達成貿易框架協議,閃電戰有變成長期戰的趨勢。

在西方,民進黨整天向鮑威爾施壓,但從目前節奏看,今年很可能只降息兩次,從9月開始。民進黨眼下推動兩個關鍵點:一是眾議院已通過一項美麗法案,7月很可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特朗普稱之為“One Big Beautiful Bill”,內容雜亂,諸如讓美國家庭和工人再次繁榮、讓美國村鎮再次繁榮,不像法案更像競選廣告;二是美國目前在洛杉磯掀起驅逐非法移民的行動。

經過四個月的運作,特朗普政府減少政府開支、增加財政收入的政策大多被廢除或取消,基本放棄了之前宣布的減少財政赤字的政策目標。照此形勢,美國財政赤字未來不僅不會像特朗普和貝桑特上任時那樣減少,反而可能大幅擴大。

美國經濟的核心矛盾

在重新審視特朗普2.0政策前,需明確美國經濟的核心矛盾是美債與美元的矛盾。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奧巴馬啟動刺激政策,美國政府支出逐漸成為拉動美國經濟的核心引擎。特朗普上任首任期曾試圖改變,但2020年疫情期間,他自己卻推出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財政刺激。

那一年,美國政府支出佔GDP的47%。此後拜登繼續開啟財政部印鈔模式,2024年美國私人GDP約為29.2萬億美元,而美國州和聯邦財政支出合計達11.67萬億美元,佔GDP的40%,同時累積了約37萬億美元的自然債務。可見,美國如今是一個靠政府債務拉動經濟的國家。

美國政府需要借債,四分之一債務由美國國內持有者持有,四分之一由外國央行投資者持有,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扮演最後借款人的角色。在債務模式驅動下,美國需花錢購買商品和服務流入國內,再通過金融市場回收美元購買美債,形成循環。這一循環會導致通脹,同時提升金融市場穩定性,代價是低薪工作外流,外國人和外國政府用從美國賺的錢投資美國。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重要口號之一是逆轉債務驅動,將製造業遷回美國,同時不允許外國投資者赴美購買優質資產。其實在特朗普上台前,政策計劃相對合理,即政府開源節流、強制收回工作崗位以增加稅收,幾年後美國或能成為製造業大國。但從1月20日到4月初,貿易戰爆發,政府效率部門消失,外國投資者對美債失去興趣,美債收益率瘋漲,價格暴跌。

此時需要聯合國最後借款人站出來繼續向聯邦政府借錢,矛盾由此產生。若聯合國開始借錢,美元將貶值,美債持有者(無論國內外)會在債券期間拋售債券。若美國不借錢,則回到奧巴馬時期的債務循環,繼續轉移製造業、大量支出購買廉價商品,但債務也會加速累積,直到美國政府無法承受。這就是美元與美債的矛盾,保護美元或放棄美元,最終都無法真正保護美元,因為政治不僅涉及美元和美債本身,還涉及美國政府在經濟分配中的角色,究竟是運動員還是裁判。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

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原草案長達1118頁,主要有兩點:減稅和減少政府開支。這與里根當時實施的經濟促進法案相似,核心都是減稅和削減政府開支。但特朗普以玩弄文字遊戲著稱,減稅立即生效。據摩根士丹利統計,該減稅法案實施後,10年內估計可減稅2.8萬億美元,平均每年2800億美元。

然而,減支方面,雖然10年內總減支額為2.3萬億美元,但90%的減支行動按法案規定在2030年至2034年進行,而特朗普任期到2029年。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都很難執行該法案,即便執行,也可能有更多減稅或補貼。特朗普的政策在拜登任期內仍延續大規模財政支出模式,未改變之前提到的美元與美債的矛盾。

減稅主要集中在個人所得稅和遺產稅兩方面。個人所得稅方面,收入越高繳稅越多,減稅額度也越大,名義上是為美國人民減稅,實際上更多惠及富人。據美國國稅局統計,美國前1%的收入人群繳納了40%的個人所得稅,前50%的收入人群繳納了95%的個人所得稅,因此個人所得稅率的降低主要受益群體是美國前1%的人口。

遺產稅方面,免稅額從500萬美元提高到1500萬美元。美國司法部在2021年第二季度提到,美國前1%家庭的平均財富為460萬美元,2025年估計500萬美元是美國前1%家庭的門檻。美國有3.46億人口,這意味著遺產稅免稅額的提高使約346萬人受益。該法案主要通過減稅服務於美國前1%的人口。

但減支方向完全不同,主要是削減醫療補貼、貧困人口補充營養援助計劃和學生貸款補貼。不同用途的一美元對GDP的拉動作用不同,直覺上給富人的錢對經濟促進作用更大,但實際上給窮人的錢能更快進入實體經濟循環,從而拉動GDP。例如中國正在推進的國家補貼和汽車補貼,能刺激部分持觀望態度的人立即消費,這一消費會流入產業鏈,最終促進經濟發展。

此外,該法案中還有兩個不太明顯但非常重要的條款,即899條款和112105條款。899條款主要針對外國人(包括外國銀行、政府和公司)從美國獲得的被動收入(如股票、債券、利息、房租或特許經營權等),獲利時需額外納稅,稅率每年增加5%,最終達到20%,具體對哪些國家徵稅主要取決於特朗普的想法。

112105條款規定,非美國公民從美國提款時需繳納總額5%的稅,且是按存款總額計算,而非增加部分。例如,一個中國人拿100美元買美債,美債利息最終為5%,一年後本息共105美元。若同時適用899和112105條款,收入先被扣除20%,再扣除5%的轉賬費,最終只能拿回98.8美元。112105條款由所謂的轉賬提供者代扣稅款,轉賬提供者不限於銀行。一旦該條款實施,無論是投資美股、美債,還是赴美工作、學習,沒有美國社會安全號的人轉賬時都要繳納10倍稅款。

總之,“大而美”法案本質上仍以擴大美債為代價促進美國金融市場。899和112105條款會將可能進入美債的外國投資者拒之門外。根據美元與美債的矛盾,特朗普能依靠的美債借款人只有美元,因此美元繼續大幅下跌、美債價格下跌或無人接手美債、美國通脹上升都是必然事件。

洛杉磯驅逐非法移民對經濟的影響

美國非法移民人數沒有準確統計,估計在1000萬至1200萬之間,約佔美國總人口的3%。非法移民因沒有身份,基本從事最基礎的工作,如在墨西哥餐廳後廚洗碗或給國內網友送餐。他們被驅逐後,會出現大量職位空缺,雇主需提高工資招聘本地人,最終導致通脹,形成通脹螺旋。

據PIE預測,若特朗普驅逐約十分之一的非法移民,通脹最終將上升約0.5%;若驅逐830萬非法移民,通脹將上升至3.5%。這些通脹壓力未來將成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負擔。

總結

首先,特朗普的經濟策略發生了變化,從拯救美國經濟轉向拯救自己的中期選舉。目前生效的減稅政策是大多數美國人不會拒絕的,而驅逐非法移民也是特朗普目前最受支持的政策。

其次,目前這兩項政策對通脹的影響遠大於對GDP的影響,通脹將更加明顯。

再次,通脹將更多反映在美元指數、債務指數和股指上。

最後,GDP的核心觀察指標仍是特朗普政府的月度支出,每次國債發行是否成功可能影響美國未來的經濟形勢。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