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Is capitalism sustainable? (EP2) - Wealth inequality

資本主義永續嗎?(EP2):貧富差距擴大真相與未來趨勢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似乎有些問題?本影片回顧了前一部關於資本主義的影片重點,並深入探討了在低增長環境下,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原因。影片分析了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QE)如何加劇資產膨脹,以及不同世代和財務狀況的人們如何受到影響。

Quick Takeaways:

  • 資本主義存在失業和分配不均的問題,但在經濟快速成長時較不明顯。

  • 2008年後,全球缺乏新的經濟成長動能,依賴量化寬鬆(QE)維持成長。

  • 低增長環境導致人們減少支出,企業獲利下降,失業率上升,形成惡性循環。

  • 聯準會降息和QE政策推高資產價格,加劇貧富差距。

  • 社群媒體加劇了人們的「錯失恐懼症」(FOMO),使得年輕世代更難趕上財富積累的速度。

  • 儘管挑戰重重,機會依然存在,重要的是找到一份能帶來成長和收入的工作。

  • 影片探討了在當今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貧富差距擴大的原因,並強調理解問題的重要性。下集影片將探討解決方案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資本主義下的經濟現狀與財富不均

前情提要

在我之前關於資本主義的影片中,我談到了為什麼我們可能會覺得當前的體系存在問題。簡要回顧一下之前影片的要點: 1. 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存在失業和分配兩個問題。 2. 然而,如果在資本主義下經濟快速增長,考慮到該體系為每個人創造了足夠的機會和效率,失業和分配問題就會變得不那麼嚴重。 3. 資本主義一直運作良好,直到最近。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世界出現了推動經濟增長的新產品和創新,包括城市現代化、大規模生產、互聯網、金融工具和智能手機。 4. 然而,從2008年起,世界正在失去增長動力,不得不依靠量化寬鬆來維持增長。但從2022年起,考慮到世界意識到量化寬鬆可能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這對貨幣體系是災難性的,就連量化寬鬆也不再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因此,基本上,由於沒有增長,我們生活在一個常規工作無法為人們提供有價值的世界。你需要找到一份適合當前社會體系的工作,或者利用你的收入進行投資,以順應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貨幣政策浪潮,獲得投資利潤。你可以選擇做其中之一或兩者都做,但如果你兩者都不做,你在當前社會的財務狀況很可能會受到擠壓。

當前世界的總結

我們目前生活的世界可以總結如下: 1. 我們生活在一個低增長的世界。基本上,沒有新的創新或產品充當增長動力。 2. 由於沒有新的創新或生產,失業正在成為一個問題,這也導致了分配不均。 3. 由於沒有增長,聯邦儲備委員會和政府正在採取積極行動,如向我們的體系注入資金,以人為地創造就業機會和維持增長。

財富不均的原因

在當前體系下,我們經常聽到的詞是不平等,財富不平等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造成的: 1. 當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沒有顯著的創新時,這會引發人們的恐懼。當世界經濟增長率高時,人們更傾向於消費。他們通常會堅信自己可以長期保住工作,專注於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來改善眼前的生活。然而,如果人們意識到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他們就會減少消費,試圖儲蓄或專注於保存收入。如果人們消費減少,貨幣流通就會減慢,這導致公司賺錢減少,進而導致人們失去更多工作,收入減少。因此,低增長經濟在某種程度上陷入了惡性循環,從長期來看,經濟正在走下坡路。 2. 當世界經濟增長緩慢,沒有顯著的創新,人們正在失去工作,消費減少時,聯邦儲備委員會和政府就會介入。他們採取的直接行動是降低利率。如果利率降低,會發生什麼?利率是對資產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進行折現的基本基礎,因此,如果利率降低,公式中的分母降低,未來現金流就會變得更有價值,從而導致資產估值升高。

總之,在低增長經濟中,人們對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感到擔憂。但與此同時,如果利率降低,人們就會意識到資產價格會上漲。如果人們觀察到資產價格上漲,考慮到利率很低,一些人就會開始貸款購買某些資產,如房地產或股票。當這種情況發生時,人們就會陷入害怕錯過(FOMO)的心態,承擔越來越多的債務來購買資產,這導致資產價值進一步增加。 3. 現在,當增長緩慢,仍然沒有新的創新,資產價格正在上漲時。市場上已經有大量的流動性。資金便宜,人們到處購買資產。然而,隨著人們承擔越來越多的槓桿,這不可避免地會在體系中造成一些問題。

低增長經濟下的消費減少,加上資產價格和估值上漲,要麼導致資產價格崩盤,要麼導致經濟衰退,這是體系需要克服的長期障礙。這時聯邦儲備委員會又向前邁出了一步,實施量化寬鬆。正如我在之前的影片中所解釋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實施量化寬鬆需要一些條件: 1. GDP增長率需要很低。 2. 利率已經非常低,聯邦儲備委員會沒有多少進一步降低的空間。 3. 聯邦儲備委員會需要有強烈的信念,認為沒有新的產品、創新或經濟刺激措施可以再維持經濟的增長。

當這三個條件都滿足時,聯邦儲備委員會就會實施量化寬鬆。量化寬鬆的目的是維持就業市場。然而,他們希望在這樣做的同時,保持通貨膨脹相對平穩。

量化寬鬆對資產價格的影響

如果聯邦儲備委員會實施量化寬鬆,這基本上就像在燃燒的火上澆油。由於經濟增長緩慢,人們已經感到恐懼,因此開始減少消費,由於利率低,他們已經開始購買資產來保存財富。人們已經在承擔槓桿來購買更多的資產,如房地產和股票,預計低利率將在長期內繼續下去。

然而,如果政府實施量化寬鬆,這基本上就像將資產的估值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資金被注入金融機構和資產管理公司,為了保持資產負債表,這些機構現在將尋找資產購買。順便說一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量化寬鬆如何向金融機構注入資金的信息,請參考我幾個月前上傳的《公司是否應該被救助》影片。無論如何,對於這些金融機構來說,由於債券收益率太低,他們會選擇高增長資產,如股票或高風險房地產開發項目。隨著資金涌入市場,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

低增長經濟下的總結

總之,在低增長經濟下,人們開始擔心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開始減少消費,變得投機。隨著利率下降,他們通過貸款購買更多資產,變得更加投機。當聯邦儲備委員會實施量化寬鬆時,這基本上就像一個巨大的刺激因素,導致資產價格越來越高。

現在,真正的問題是,在過去30年左右的時間裡,人們的平均年薪只增長了大約3到4倍,而像納斯達克這樣的主要指數增長了50倍以上,主要城市的房價增長了大約15倍。

底線是,資產通貨膨脹正在加速,利率保持在低位,市場上的流動性仍然存在。如果你看看納斯達克的走勢圖,你就會知道,指數上漲的斜率越來越陡峭,特別是在2008年量化寬鬆首次開始之後,在2022年COVID之後無限量化寬鬆開始之後更是如此。

現在你可能認為今天的利率相對較高,量化寬鬆已經結束。這不是重點。問題是,在過去20年裡,世界已經將利率保持在低位近15年,並實施了超過10年的量化寬鬆,市場上的流動性已經高得難以想象,世界上仍然有大量的資金需要排出,直到我們達到資產價格再次冷卻的地步。

此外,為了實現這一點,世界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增長動力,能夠創造新的機會和就業機會,這樣人們的注意力就會從投機資產上轉移開來。

不同群體的人所受的影響

讓我們將人們分為不同的群體: 1. 40歲及以上的老一輩,他們已經從繼承等方面獲得財富,並已經擁有包括房地產和股票在內的資產。 2. 從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就積極參與購買資產的老一輩。 3. 沒有參與購買資產,只把錢存在銀行或積極消費或投資失敗的老一輩。 4. 30歲及以下的年輕一代,他們的家庭已經很富有,擁有房地產和股票等資產。 5. 2015年之前開始工作,有一些儲蓄並從那時起開始投資和購買資產的年輕一代。 6. 2015年之前開始工作,但直到今天都沒有積極參與投資或購買資產或投資失敗的年輕一代。 7. 還沒有開始賺錢或沒有足夠的儲蓄進行投資的年輕一代。

在這個列表中,第1類和第4類顯然處於有利地位,但他們是例外。所以讓我們假設他們在財務上沒有太多問題,因為他們已經擁有的房地產和股票已經大幅升值。

現在如果你比較第2類和第3類,問題就出現了。假設在30年的時間裡,兩個人在1990年的平均年薪都在2萬美元左右,現在的年薪都在7萬美元左右。所以讓我們假設在30年裡,他們的平均年薪約為4.5萬美元。

假設兩個人每年都能存下1.5萬美元,但第2個人積極參與市場,購買並持有合適的股票,並在工作10到20年後購買了一套房子,而第3個人只把錢全部存在儲蓄賬戶裡。可以公平地說,兩個人的財富差距至少在5倍以上。

就絕對數字而言,可能高達200多萬美元。考慮到在30年的時間裡,納斯達克指數增長了50倍以上,主要城市的平均房價增長了大約15倍,考慮到第2個人可能承擔了槓桿來投資資產,5倍實際上是一個保守的假設。

我想說的重點不是第2類和第3類人是好是壞。他們都走了不同的道路,只是碰巧第2個人在管理收入方面做得很好。我想提出的問題是,在5倍的財富差距中,我假設大約70 - 80%的差距可能發生在過去5 - 10年。

現在,如果這個5倍的差距發生在50年或100年間,那是可以的,考慮到系統中所有流通的貨幣都有自然的通貨膨脹率。但問題是,財富差距真的是在量化寬鬆發生後才開始出現的。自2010年代中期左右以來,當人們開始了解量化寬鬆及其對社會的影響時,這實際上嚴重導致了財富差距的顯著擴大。

這是不可能僅僅通過儲蓄年收入來彌補的。再重複一遍,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可避免地有人會在財務上比其他人過得更好。但如果這種財務差距擴大得太快,我再重複一遍,太快,就會使人们失去工作的動力,實際上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更多的人開始投機以彌補不斷擴大的差距。

第5類及以下類別的人處於更加困難的境地。對於第5類人來說,如果他們投資得當,他們就沒問題。然而,對於第6類和第7類人來說,財富差距似乎太遙遠,難以彌補。對於第6類和第7類人來說,由於以下原因,情況在情感上可能會更糟: 1. 對於老一輩人來說,財富差距的情況是通過口口相傳而不是每天都展現在他們面前的。但在今天的世界裡,社交媒體24小時陪伴著我們,這肯定會增加每個人的害怕錯過(FOMO)心理。 2. 就業機會肯定更少,高薪工作更是少見。只在低增長的社會中成長,自然會導致年輕一代失去動力,甚至可能放棄找工作。 3. 雖然就業機會減少,但生活成本太高。不斷上漲的房價加上最近的通貨膨脹,正在擠壓剛剛開始工作或只工作了幾年的年輕一代的資產負債表,使他們很難真正儲蓄收入以抓住市場機會。

結論與展望

這就是對情況的整體評估。我並不是說我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人們失去動力,尤其是年輕一代。我已經在我之前的《我對Z世代和千禧一代的誠實建議》影片和《適合所有人的股票投資策略》影片中說過,機會總是存在的。

找工作可能很難,但一旦你找到一份能給你帶來不錯收入並幫助你成長的工作,你就會發展自己的內在力量,這將引導你抓住未來的正確機會。我再重複一遍,機會總是存在的。

我自己在2010年代初開始了我的職業生涯,直到2019年才開始用我存了近十年的錢進行投資。我確實明白,要達到與老一輩人相同的結果更加困難,但我再重複一遍,這是可能的。

總之,我想介紹一下在今天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財富不平等是如何擴大的。我想說清楚,雖然在資本主義下財富差距不可避免地存在,但財富差距擴大得如此之快確實是社會的一個問題。

通過這一點,我想我已經涵蓋了我們今天在資本主義中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我相信在進入下一步之前,首先了解問題是很重要的。在我的下一個影片,第3集,我將談論在當前資本主義階段需要什麼來解決問題,以及我認為我們下一步將走向何方。希望你喜歡這個影片,我很快就會帶來更多的影片。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