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公積金制度稅務轉變引關注
香港退休儲蓄制度的教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5月26日,星期一。今天要和大寶兄一起談談澳洲公積金制度醞釀的稅務轉變。 很多年前在香港辯論退休儲蓄制度時,不少人認為強積金不好,覺得若由政府管理,就不用讓基金經理賺錢,剝削小市民血汗錢。但如今大家應明白,老一輩所說“親生兒子不如近身錢”,把錢交給他人,無論是商界還是政府,若對方打錢的主意,自己往往無可奈何。
澳洲公積金制度概述
澳洲公積金制度是強制性的,與香港強積金有別。香港強積金僱主和僱員都要供款,僱員實際到手工資打了九五折,還要給基金經理抽成,退休時收益難料。 而澳洲公積金僱員可不用供款,全部由僱主負責。之前已規定僱主每月需按僱員任何收入(包括正常工資、獎金、假期工資等)的12%供款,稅前計算。雖然基金經理同樣會抽成,但僱員感受上相對較好,因為自己不用出錢。
僱主角度看公積金
從僱主角度而言,每年的僱員成本是固定的。無論是將錢用於供公積金,還是直接發放工資,對僱主來說並無分別。甚至僱主可能覺得直接發工資,對僱員的控制更強,能激發僱員的工作動機和經濟動力。
退休制度與稅收
世界各地發達國家推行讓僱主將部分錢放入退休金制度,某程度上可視為一種稅收。這相當於取消了僱員一部分收入,放入資金池。資金池的錢,在香港多投資於美國股票基金、環球股票基金等;在很多國家則用於購買國家債券,變相為政府融資。
退休制度推行的其他原因
除了融資,另一原因是西方社會打工仔少有儲蓄習慣。一些國家按週或雙週發工資,顯示部分僱員是“周光族”。作為政府,為避免這類僱員退休後需政府供養,便推行退休制度,讓僱員提前儲蓄,政府也能順便融資。
澳洲公積金稅務改革內容
目前澳洲公積金儲蓄,提前退休時可享15%的優惠稅率。因此,不少高收入打工仔利用這一漏洞,將部分收入放入公積金,以降低稅負。 然而,澳洲工黨財長查默斯計劃在今年7月1日推行公積金稅務改革。若公積金帳戶超過300萬澳元,超出部分稅率從15%提高至30%。更嚴重的是,公積金投資未實現的收益也要抽30%稅。
未實現收益抽稅的影響
未實現收益抽稅存在諸多問題。首先,當資產價格下跌出現虧損時,政府不會返還稅款。其次,未實現收益抽稅會導致現金流問題。例如,某人持有股票賬面價值超過300萬澳元,但未出售股票,就沒有現金去交稅。若出售股票,又會變成已實現收益,同樣要抽稅。
特殊安排與潛在影響
對於這一稅務改革,存在特殊安排。如總理阿爾巴尼斯等高階政客和公務員,2004年之前加入政府的,可延後到退休才抽稅。 這一改革可能導致稅務借貸產品出現。在香港,銀行因資金充裕,會向交稅多的人提供稅務借貸。若澳洲出現類似情況,政府抽稅,銀行借錢給人交稅,最終可能導致財富轉移。
會計師在改革中的角色
澳洲有不少自我管理的公積金帳戶(SMSF),政府規定需要會計師和數師做賬。公積金稅務改革增加了會計師的工作量,他們可藉此增加費用。但最終,對於大多數有市場價格的資產,會計師也難以幫助客戶避稅。
應對稅務改革的方法
面對這一稅務改革,很多人開始想辦法逃離300萬澳元的魔咒。一些人建議減少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如股票,轉而投資債券或存現金。另一些人則考慮設立家族信託基金,或在海外設立公司,將資產轉移過去。
資產增值稅與扭曲現象
資產增值稅看似針對有錢人,但最終有錢人仍有辦法避稅。在稅制複雜的社會,會出現很多扭曲現象。例如,有錢人通過抵押股票借錢,避免交資產增值稅。
政府財政狀況與稅務改革
澳洲政府推行公積金稅務改革,可能是出於財政壓力。雖然相對於其他發達國家,澳洲公共財政狀況較好,但開支不斷增加。財長查默斯推出的這一計劃,遭到了廣泛批評,連他的師傅前總理基廷都表示反對。
環球資產稅與經濟發展
疫情前後,一些已發展國家曾考慮開徵環球資產稅,以避免稅務套利。雖然這一計劃最終未實施,但反映出各國政府都面臨財政問題。OECD國家已達成共識,推行稅務的Pillar 2,規定跨國企業最低稅率為15%。
資產保護與經濟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資產保護變得越來越困難。黃金曾在美國被禁止私藏,土地等資產也難以完全避稅。各國政府為增加收入而推行的稅務政策,可能導致資金流向效率低的地方,影響全球經濟發展和增長。
節目總結與下期預告
希望今天的討論能給大家提供不同角度看待經濟問題。澳洲公積金稅務改革具有一定普遍性,反映了環球經濟趨勢。接下來,節目還將討論島國經濟等話題。希望大家關注節目,支援頻道,在不同平臺與我們互動。今天的節目到此結束,多謝各位收聽,下次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