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視力迷思
大家都認為視力不好是因為看太多書、用太多手機、用眼過久。然而,這些所謂的過度用眼並非視力惡化的根本原因。真正讓視力日益下降的,其實是每天都在做卻可能從未察覺的三個壞習慣。
從眼科醫學、視覺感官科學甚至物理世界的角度來看,透過對數據和國際文獻的研究,我們將突破多年來被誤導的視力迷思。原來,視力改變其實是一系列生活方式的選擇,而非單純用眼過久。
自然光是視力守護神
自然光的重要性
2012年Tsigertsen醫學科學雜誌的全球評論指出,近視的本質是眼球眼軸的伸長,導致光線無法正確聚焦在視網膜上,簡單說就是眼球太長,影像變模糊。
自然光,尤其是戶外光,不僅光量大,其光譜連續且穩定,包含藍光、綠光和紅光,能有效刺激視網膜,使其釋放一種稱為多巴胺的神經轉化物質。多巴胺在眼球發育中扮演煞車的角色,可防止眼球過度生長,是一種天然的抗近視激素。
研究佐證
-
澳洲昆山科技大學對小學生進行了長達三年的研究,發現每天接受自然光超過兩小時的兒童,近視發展率顯著降低。
-
台灣科技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天戶外時間少於90分鐘的青少年,平均眼軸每年增長0.31毫米,而超過90分鐘的群體僅增長0.15毫米。
-
2015年美國醫學會眼科診所在亞洲地區的研究指出,城市兒童近視患病率明顯高於農村兒童,這與戶外活動密切相關。
台灣現況
根據2023年教育部和國家教育研究院的報告,台灣兒童和青少年平均每周戶外時間僅4.2小時,遠低於建議的每周10小時標準。成年人的情況也不樂觀,多數上班族白天待在辦公室,假日待在家。眼睛是適應戶外活動的器官,長期暴露在人造光下,會導致眼睛發育異常,增加視力惡化的風險。
改善方法
-
每天中午出門曬太陽十分鐘,不用運動,站在陽台或去便利商店即可。
-
週末安排二小時的公園或戶外行程。
-
將書桌搬靠窗邊,白天減少開燈,增加自然光照度。
長時間不眨眼與乾眼症
不眨眼的危害
現代人最常忽略的視力殺手是忘記眨眼。一般人在放鬆狀態下,每分鐘自然眨眼15 - 20次,但全神貫注看螢幕、滑手機、看書、玩遊戲時,眨眼頻率會驟降至每分鐘3 - 5次以下。
根據美國醫學會期刊發表的眼表觀察研究,長時間不眨眼會讓眼球表面的淚膜快速蒸發。淚膜不穩定會導致乾眼症,進而損害視網膜,使視力模糊,甚至產生緩慢的眼部表情。
2020年美國科學院的研究指出,乾眼症影響視力,超過60%的中高度近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乾眼症,年輕族群中接近47%。乾眼症會使裸眼視力平均下降0.1 - 0.3 logmr,相當於從1.0降至0.6 - 0.8,影響非常顯著。
淚液的構成
真正的淚液由三層組成:脂質層來自瞼板腺,防止水分蒸發;液體層來自淚腺,含有免疫細胞和營養物質;黏蛋白層由杯狀細胞分泌,讓淚液均勻附著在角膜表面。眨眼次數太少時,脂質層無法均勻分布,導致水層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水分蒸發更快,眼睛乾澀、發紅,甚至反覆揉眼。
3C設備的影響
3C設備加劇了這個問題,螢幕的藍光會刺激眼睛的神經經絡,減少視網膜的分泌和反射。尤其是OLED螢幕,色彩對比強烈,使眼睛過度聚焦,進一步抑制自然眨眼行為。此外,長期專注於螢幕會導致數位視覺疲勞綜合症,根據2022年美國視覺學會的報告,83%的螢幕工作者有過相關症狀,包括乾眼、視力模糊、頭痛和高眼壓。
日常保養
-
每用眼20分鐘,看遠處20秒,刻意眨眼10次,遵循20 - 20 - 10原則。
-
選擇不含防腐劑的單包裝人工淚液,每天使用2 - 4次。
-
避免熬夜和直接吹冷氣,缺乏睡眠會減少淚液的修復,冷氣會使空氣乾燥,水分蒸發更嚴重。
-
補充Omega-3,根據角膜雜誌的研究,魚油可以改善淚液質量和眼睛的表情指數。
若出現早上睜不開眼、經常感到不適、有明顯白細胞等情況,建議進行眼科手術、淚液分泌測試和光色檢查,以確認是否進入嚴重乾眼症的風險。
長期失眠破壞眼睛修復機制
睡眠與眼睛的關係
眼睛是需要深度睡眠來修復的器官之一。睡眠與四種神經密切相關,眼睛不只是感官器官,更是大腦延伸的一部分。視網膜的四種神經細胞每天都必須透過睡眠進行蛋白質合成和代謝,缺乏睡眠會迫使這些修復中斷。
研究結果
2021年發表在《睡眠醫學》上的綜合研究分析指出,睡眠少於6小時,視網膜神經纖維層的厚度顯著降低,尤其是在視盤周圍。兒童眼球的發育依賴睡眠,在兒童和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睡眠供應對眼軸的發育極為重要。
2019年中國中山眼科中心橫斷研究分析中心對約3000名學生的研究發現,每天睡眠少於7小時的人,平均眼軸比正常睡眠者多0.22毫米,這組學生的近視進展較快,且難以透過戶外活動扭轉。
在成年人中,缺乏睡眠會導致長期便秘,進而引起過敏、疲勞感下降、夜間視力下降、駕駛時感覺眩光、自主神經紊亂,影響瞳孔收縮和尿道分泌,增加黃斑變性和視網膜神經病變的風險。
韓國首爾大學的研究顯示,失眠者睡眠少於6小時,白天眼壓從15%上升到18%,是視網膜病變的原因之一,也是夜間最常見的三種視覺異常之一。
改善方法
-
每晚固定時間睡覺,避免晚睡文化。
-
睡前一小時避免使用螢幕,減少藍光對松果體的刺激。
-
保持臥室低光和低溫,有助於進入深度睡眠。
-
若長期難以入睡,建議檢查促睡眠細胞和壓力激素的分泌。根據自然和睡眠科學期刊,補充促睡眠細胞可以幫助眼睛加速恢復週期,但建議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視力保護的生活習慣
真正讓視力惡化的不是用眼多久,而是是否每天曬不到陽光、用眼時幾乎不眨眼、天天熬夜犧牲眼睛的修復時間。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比用眼多久更重要。
自我保護是一種生活習慣管理,要真正保護視力,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
每天接受自然光超過90分鐘,可分開進行。
-
每用眼20分鐘,休息20秒,看20米遠處。
-
每天睡眠7 - 8小時,並設定入睡時間。
-
有意識地練習眨眼。
-
使用保濕人工淚液輔助。
-
均衡飲食,補充Omega-3、葉黃素、玉米黃素。
-
每六個月檢查一次,尤其是有近視、遠視或散光家族史的人。
健康是長期的投資,也是大腦和生活品質的源泉。家長更應特別注意,根據2024年台灣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數據,高中學童近視率已達67%,四年前就讀國中的兒童,高中畢業時近視的風險高出3.4倍。這不僅是視力問題,還關係到未來黃斑部病變、視網膜病變甚至失明的風險。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用眼習慣,絕對比買昂貴的眼鏡更重要。
你認為自己屬於哪一種視力殺手?哪一種視力陷阱最常被忽略?是每天都沒曬太陽、工作太專注完全忘記眨眼,還是總是滑手機到凌晨一點才睡?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若喜歡今天的內容,記得按讚分享,也別忘了訂閱健康雷達站,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收到最新的健康解析。有任何想了解的健康議題,留言告訴我們,我們會用最專業也最輕鬆的方式把正確的醫學知識帶給你。健康雷達站,每天一點健康知識,讓你活得更自在。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