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陷阱與溝通技巧
一、為何爭吵總是輸
-
為何與人爭吵總是無法獲勝?為何堅持自我卻仍處下風?為何總意外被他人擊敗?原因在於你講究邏輯嚴謹,而對方卻不講道理、不守規矩,其邏輯看似無誤,實則布滿陷阱。
-
日前讀了兩本有趣的書《神的技巧》和《神的邏輯》,以漫畫形式總結生活中常見卻隱藏的語言和邏輯奧秘。讀後會發現,話語原意有跡可循,口才技巧可以彌補。
二、邏輯奧秘預覽
-
預設前提陷阱:同事說領導針對你,此話已預設領導對你有看法的前提。若不察覺,便會信以為真。女友問變胖後是否還漂亮,若順其邏輯安慰或提減肥,就中了圈套。應直接質疑其論點,如問同事哪看出領導針對,或說女友看錯,她更瘦了。
-
隱藏前提陷阱:像“為何胖子懶惰”“為何富人移民國外”等問題,本身論點就經不起推敲。有網友欲批露天女王蹭流量,對方卻將批評曲解為性別歧視。
三、破解邏輯謬誤
-
對方用歪理曲解觀點,可反其道而行。如說用蘋果手機就是不愛國,可回“你這麼愛國,怎麼不多納稅”;說工作忙忘回微信就是工作比女友重要,可回“我這麼努力工作還不是為了你”。
-
遇以偏概全,可用更小群體或極端例子反擊。記者問四十多歲還騎共享單車的人,為何不像廣東四十多歲的人騎摩托車,被採訪者反問記者年齡,也四十多歲,並說有人四十歲就死了,記者怎麼還沒死。
四、缺乏證據謬誤
- 莊子與惠子觀魚的故事中,惠子說莊子不是魚,不知魚是否快樂。這是“無法證明即錯誤”的邏輯。一般人易陷入自證陷阱,其實只需讓對方拿出推翻自己的證據。莊子回“你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道魚快樂”,將問題推回。
五、假兩難謬誤
- 假兩難謬誤是故意排除其他選項,只留兩種情況,無論選哪個都是坑。如女友說不買包就是不愛她,父母說考98分就是沒努力,同事說三十多歲不結婚就是不想結。此時不能順其選擇,應跳出來提出新觀點,或按其邏輯設置假兩難。
六、加速主觀感受謬誤
- 這是最常見的邏輯謬誤,如“沒錢就別裝”“年輕就該結婚”“他還是個孩子”等。變態者常將動機和情感行為視為合理的錯誤前提,利用和煽動他人情緒。可反其道而行,以道德綁架對付道德綁架。
七、人身攻擊謬誤
- 此種邏輯最直接也最不道德,不關心證據,只因人而異,轉移話題到對方身上。如在網上說實話被罵,推薦衣服被嫌棄身材,被欺負反被說是自己的問題。對此不必客氣,可直接反擊。
八、因果謬誤
- 像“不認識這個字就是沒上過大學”“早上看到黑貓所以今天很冷”“學生每天喝牛奶,所以喝牛奶就是學生”等都是因果謬誤。可同樣用因果謬誤反擊,如“父母沒教你怎麼做人”“早上看到彩票所以今天沒錢”。
九、滑坡謬誤
- 從一個小問題推導出孩子未來會失敗甚至吸毒等嚴重後果,這是滑坡謬誤。變態者常用一長串難以理解的理論,每個環節都誇大其詞。可直接突破概率反駁,或同樣用滑坡謬誤回擊。
十、提升溝通能力
-
很多人認為溝通能力差是因為內向話少,其實話多和會說是兩回事。要讓人聽三兩句就理解認同,才是溝通高手。
-
技巧一:讚美
- 人都愛聽讚美,要多讚美他人。具體讚美可從細節入手,如“你穿這件衣服顯得皮膚很白”。若找不到細節,可用比較法,如“你穿這件衣服比普通人好看多了”。
-
技巧二:身體語言
- 和人交流前,可先關掉手機提示音,傳達“此刻只專注和你交流”的信息。打電話時,若有他人在,可說“我等會回你,這邊有重要事”。交流時,可模仿對方的身體語言,如對方覺得熱身體放鬆,你也可適當放鬆。對方說話時,稍作思考再回答。
-
技巧三:理解對方
- 若對方情緒不對,先接受其負面情緒,如妻子因丈夫經常加班晚歸而不高興,丈夫不能讓妻子理解自己或反駁,可說“我要是你,我也生氣”。等對方情緒緩和,再解釋原因。
十一、事實溝通
-
只說事實不評論:孩子考試不及格,父親說“沒及格”是事實,說“真笨”是評論。工作遲到,老闆說“遲到兩次”是事實,說“經常遲到”是評論。溝通時應避免使用負面形容詞和模糊頻率副詞。
-
保持開放:溝通時雙方所知事實不同,要讓對方了解自己不知道的事實。如孩子考試不及格,老闆說“我們來談談哪些題目不清楚”;員工遲到,老闆說“生活中是否遇到問題,也許我能幫忙”。
十二、達成溝通目的
-
統一立場:將“你”變成“我們”,如領導說“明天早上會議我們要早到”,妻子說“我們都沒機會一起吃晚飯了”。
-
清晰計劃:提出目的時添加具體執行計劃,如“明天早上會議我們要早到,考慮到高速可能堵車,大家把鬧鐘調早半個小時”。
十三、逆向思維
-
巴菲特和芒格的故事中,芒格用逆向思維回答如何成功,即避免讓自己變窮的事。很多人只關注如何成功,卻忽略避免失敗。
-
找不變的事: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提出未來十年不變的事,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選擇最低價和無限配送。自媒體也一樣,應關注長期不變的內容。
-
從競爭到供給:商業中避免同質化競爭,可從競爭轉向供給,形成生態系統。如小米從手機價格戰轉向打造小米生態鏈。
-
時間和金錢管理:時間管理可壓縮工作時間,找出最重要的事。金錢管理除了想如何賺錢,也可思考如何節省。
-
缺點變優點:產品的缺點可轉化為亮點,人的缺點也可能是優點。如固執的人做事可能更專注嚴謹。
以上就是本期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若喜歡,別忘了訂閱並分享給更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