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How Buyouts Became the New Normal in Tech Layoffs

科技業裁員新常態:Google買斷方案內幕與AI轉型真相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科技業正在悄悄地轉型,大規模裁員不再是唯一手段。透過優渥的自願離職方案(Voluntary Exit Program)來調整人力結構正成為新趨勢,尤其在AI時代,企業更注重人才轉型。本文將深入探討Google等科技巨頭如何利用買斷合約(Buyout)來悄然縮編,以及這背後的原因、影響和潛在風險。這種策略不僅影響員工,也扭曲了就業數據,值得關注。

Quick Takeaways:

  • 科技巨頭轉向自願離職方案,以AI人才為核心重塑勞動力。

  • Google、Amazon等公司提供額外薪資,鼓勵員工「自願」離職。

  • 此舉可避免訴訟和聲譽損害,但可能造成人才流失和成本增加。

  • 自願離職被視為「辭職」,而非裁員,影響就業數據的準確性。

  • 加州考慮立法提高自願離職方案的透明度。

裁員方式的變化

員工被裁的方式正變得比以往更快、更安靜。經濟學家估計,今年矽谷高達三分之一的辭職並非自願,而是通過補償協商達成。谷歌確認正在提供員工自願買斷計畫。像谷歌和亞馬遜這樣的公司,通過支付額外幾周的薪水,悄悄裁掉與公司戰略不匹配的員工。谷歌現在向幾個部門的員工提供買斷方案,包括其核心的搜索和廣告部門。這似乎是科技行業圍繞人工智能重塑員工隊伍的最新跡象。這些離職不被算作正式裁員,從而扭曲了勞動力數據,掩蓋了重組的真實規模。「靜默重組」,重點在於「靜默」,這已成為大型科技公司的新常態。這既是成本控制的一部分,也是人工智能時代的現實。

買斷方案成為主流的原因

過去三年,科技公司嘗試了幾乎所有可能的方法來減少員工數量。其中最受歡迎的方法包括突然大規模裁員、長期凍結招聘以及旨在迫使員工辭職的績效改進計畫。到2025年,一種新的平衡開始出現。公司不再採取成為頭條新聞的高調裁員方式,而是轉向自願離職方案,以提供謹慎性來換取成本的確定性。由Alphabet擁有的谷歌,現在是這種轉變的象徵。CNBC了解到,谷歌正在向其幾個部門的員工提供買斷方案,包括負責搜索、廣告和商務業務的部門。在2023年裁減了12,000個職位(約佔其全球員工的6%)之後,谷歌轉向了其所謂的自願離職計畫。該計畫為被認為與公司新的以人工智能為重點的路線圖不匹配的員工提供慷慨的遣散費。微軟、亞馬遜、SAP和Verizon等競爭對手也採用了類似的方案。這些方案共同悄悄地重塑了科技就業格局,同時為股東和監管機構保留了穩定的形象。

裁員規模與方式的變化

裁員規模仍然巨大。截至2025年5月中旬,至少有130家科技公司裁減了61,000個工作崗位,已經超過了2020年的年度總數,並接近2024年的數字。估計數字顯示,141家公司共裁減了62,800個職位,這突出表明自願離職缺乏可見性,因為它們很少公開披露。然而,變化的與其說是裁員的數量,不如說是裁員的方法。在2023年初,大多數裁員是以大規模的一日裁員形式進行的。如今,裁員分散在幾個月內,並用委婉的說法掩蓋,如「人才流動」或「員工隊伍重組」。一位谷歌高管給員工寫信說:「如果你覺得自己與公司戰略不匹配,這就是你的退出路徑。」換句話說,如果你認同公司的戰略,就留下;如果你不認同,就悄悄離開。

不同公司的買斷方案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2023年,每千名員工中有43.6人被納入績效改進計畫,其中許多人在正式被解僱之前就辭職了。自願遣散費將這一邏輯又向前推進了一步。它允許在沒有紙質文件、沒有訴訟的情況下進行人員裁減,並有明確的離職預算。Alphabet於2025年1月推出了第一個大規模自願離職計畫,涉及約25,000名負責開發公司操作系統的員工。符合條件的美國員工至少可獲得14周的基本工資,加上每年服務額外一周的工資,以及加速股票歸屬和6個月的醫療保險。4月,谷歌還裁減了同一團隊的數百名員工,這表明該計畫沒有消除足夠的成本。谷歌最新的買斷方案有趣之處在於,它涉及到其搜索和廣告團隊。這仍然是其核心利潤引擎,這表明即使是這些部門也在被重新評估。然而,該公司將其描述為對那些不完全認同公司戰略的員工的支持措施,這一說法在The Verge獲得的內部備忘錄中多次出現。到2025年6月,該提議已擴展到由大約20,000名員工組成的知識和信息部門,以及核心工程和研究團隊。

其他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日產已開始向美國員工提供買斷方案,並暫停了基於績效的全球加薪。微軟向自願辭職的表現不佳的員工提供16周的工資,避免了正式解僱的需要。亞馬遜率先推出了三個月工資的方案,特別是針對抵制返回辦公室指令的員工。谷歌複製了這兩個要素,即有吸引力的報酬和每周至少在辦公室工作三天或接受提議的壓力。

買斷方案的成本

然而,自願離職並不便宜。Alphabet尚未披露該計畫的總成本。然而,如果10%的Alphabet員工接受了該計畫,假設平均每位員工的支出為220,000美元,估計現金遣散費將超過5.5億美元。軟件公司SAP在2024年和2025年為重組或裁減8,000個職位撥款20億歐元,平均每位受影響的員工約250,000歐元。相比之下,Verizon在2024年記錄了19億美元的費用,以資助4,800名員工的自願離職,平均每人近396,000美元。Verizon表示,已有超過10,000名員工被批准接受該公司的自願買斷提議,約佔公司員工的7%。

不過,這些費用可能比強制解僱的間接費用更具成本效益。這些費用包括錯誤終止訴訟、剩餘員工的士氣低落以及聲譽損失。在美國,法律糾紛的遣散費從40,000美元到100,000美元不等,而陪審團審判可能會將這一數字推高至100萬美元以上。自願離職通常包括防止未來訴訟的協議。

對官方指標的影響

雖然官方數字很少,但據信在2025年有數千名工人接受了這樣的提議。例如,谷歌總共將該計畫應用於約45,000人。這些離職的增加正在扭曲官方指標。美國勞工部將自願買斷算作辭職,而不是裁員,這可能會掩蓋重組的真實規模。經濟學家估計,2025年矽谷高達三分之一的自願辭職是由買斷提議驅動的,這一比例是2019年(疫情前)的三倍。

對員工和公司的影響

對於經驗豐富的員工來說,該方案可以起到橋樑的作用。一位在谷歌工作了7年的工程師將獲得約21周的基本工資,近90,000美元加上股票,足以資助6個月的求職。但任期較短的年輕員工獲得的金額較低,並面臨飽和的市場。在過去5年中,軟件開發人員的職位發布量下降了33%。

投資者對紀律優化的敘事表示讚賞。在彭博社證實谷歌雲部門裁員的當天,Alphabet的股票上漲了2.3%,儘管裁員規模很小且局限於局部。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估計,谷歌員工數量減少1%,年度營業利潤率將提高22個基點。自願離職是可選的,有助於控制這些成本。

科技領導者認為,這些遣散費釋放了預算,用於招聘人工智能人才。這些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科技工作之一。從打擊詐騙和欺詐到設計聊天機器人,他們都在使用一種技術,即人工智能。Alphabet計畫將5億美元的工資節省重新用於定制人工智能加速器。就微軟而言,它每年平均向人工智能專業工程師支付350,000美元,比標準開發人員高出40%。自願離職使這種人才交換成為可能,但它們並非沒有風險。一些高績效員工接受這些提議來創辦初創企業,帶走了戰略知識。加速股票歸屬增加了基於股票的薪酬費用,這引起了股東的關注。一些員工可能會放慢績效,希望收到下一個提議。

政府的角色與未來展望

加州立法者正在提出對這些計畫的更多透明度要求,這可能會降低它們的聲譽效益。隨著人工智能迅速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立法者表示,現在是教育和保護公眾的時候了。這是政府的適當角色。我們需要為下一代準備這個人工智能驅動的經濟。此外,許多接受這些離職的工人不符合公共再培訓或失業計畫的資格,因為他們在技術上被算作辭職。

自願遣散費已從一次性策略變為科技行業減少員工數量的默認策略。谷歌的計畫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它提供14周的基本工資,傳達了戰略信息,並被描述為自願的。總體而言,這些計畫正在重新定義2025年數千人的職業道路。即使其中許多舉動沒有出現在官方裁員數字中,科技就業市場現在也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人工智能採用的速度和合格人才的可用性。如果人工智能繼續自動化中層職能,公司將利用靈活的機制來重新配置其員工隊伍。但如果技術人才變得稀缺,激勵措施可能會改變,留任方案可能會取代買斷提議。

在Economy Media,您的意見對我們很重要。訂閱並在下面的評論中告訴我們您的想法。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