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重要性
近些年,只要提到财务自由,就必然离不开指数基金。无论是 FIRE 运动的忠实追随者,还是像巴菲特这样的股神,他们都坚信指数基金是普通人进行股市投资的最佳方法,甚至是实现财务自由的重要工具。就如同购买一个农场,最好的投资之一就是购买指数基金,然后就再也不去看新闻头条,不再关心这些股票。
矛盾与陷阱
在为这期节目做调查数据时,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按市值大小排名的 ETF 列表中,前五名都是指数基金,说明投资指数基金的人很多。然而,按交易量排名时,前几名大部分还是指数基金,这并非好信号,它代表了一个很大的矛盾和陷阱,暗示很多购买指数基金的人并不真正知道如何运用它来投资。这个矛盾和陷阱可能让本想依靠指数基金实现财务自由的普通人成为新的股市牺牲品。
什么是指数基金
要了解指数基金,首先得明白股票指数及其意义。1896 年,Charles Dow 在《华尔街日报》上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指数。他将市场上 12 只股票价格相加计算平均数,以帮助投资者直观了解股票市场整体表现,这就是所谓的指数。但 Dow 指数有两个明显问题:一是简单平均数不准确,大市值公司对平均数影响不成比例;二是选取股票数量过少,如今几千只股票,30 只股票代表性不足。后来的指数计算采用不同加权算法,包含的股票数量和种类也有很大变化,有反映整体市场、不同领域或国家的指数,现在大家听得最多的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
指数的深层含义与指数基金的诞生
指数的意义不止于趋势,其背后有更深层含义,直接催化了指数基金的诞生。从标准普尔 500 指数过去 20 年的线形图看,表面可计算市场回报率,深层则代表所有指数中股票参与者的整体回报率。股市本质是零和游戏,有人赚就有人赔,指数是所有参与者回报的平均数。当一个人或机构投资高于平均成绩,即打败市场(beat the market),但不代表一定赚钱,只是表现比市场平均好。长期来看,指数是增长的、赚钱的,时间跨度越长,股市回报大概率是赚的。但事实是,90%的投资者赔钱,80%的基金最终消失,少于 3%的基金能长时间打败市场,减去管理费和隐形税费,基金投资者几乎无法打败市场。股市投资回报符合二八原则,只有少数幸运儿赚大钱,少数股票成功推高指数平均值。这如同量子物理学中的放射性物质衰减现象,我们知道整体概率,却难以预判单独个体。
指数基金的概念与发展
既然少数股票成功能让整个指数在历史上赚钱,假设指数未来长时间保持增长,为何不把整个指数里的股票都买下来做平均数呢?凑钱合伙买股票叫基金,按指数买下整个市场股票的基金就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包含指数中相同股票构成,表现和追踪指数基本一致,帮助投资者实现市场均值回报。1975 年,Vanguard Group 的创始人 John Bogle 设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指数基金,后来改名为 Vanguard 500 Index Fund,用来追踪标准普尔 500 指数。当时这想法被嘲笑为“John’s Folly”,但该基金 5 年内为投资者赚了 1700 万美金。在接下来半个世纪,指数基金成长为市值最大的基金种类,成为各国退休基金主要投资,也被 FIRE 群体视为普通人实现财务自由最重要的投资产品。他们计划减少消费、增加收入和储蓄,最大化定期投资指数基金。若指数每年以历史年均 8%左右回报增长,通过复利积累,财富增长惊人。
指数基金能否实现财务自由
要回答普通人靠指数基金能否实现财务自由,需讨论那个重要假设:未来指数会长时期保持增长。不能用过去表现预测未来收益,要证明假设成立,需回到指数本质,理解决定市场回报的因素。投资市场有两大派理论,一派认为股票有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价格围绕内在价值波动,如同遛狗理论,狗是股票价格,人是股票价值,牵狗人决定狗的大致行走路线,研究股票要关注价值而非价格。股票内在价值体现在对公司未来收益的预判,指数走向锚定指数中所有公司未来收益综合预期,即未来经济走向。若认为市场经济未来大概率长期增长且规则不被人为操纵,投资指数基金就有概率长期盈利。巴菲特相信美国经济未来长期向好,这是他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的原因之一,作者也认同人类社会本性是向更好发展,未来经济大概率越来越好。另一派是“空中楼阁”派系,认为股票不存在内在价值,价格像空中楼阁,取决于下一个买家愿意花多少钱,股市是击鼓传花,关注短期市场心理和趋势更重要。若属于这一派,指数基金不适合。作者不认同“空中楼阁”派系,但认同股票价格短期波动是市场心理综合表现,没人能持续预测短期波动,长期走向由内在价值决定。
指数基金投资的陷阱
指数基金投资存在三个陷阱。
-
交易方式陷阱:指数基金是长期买入并持有的投资,但 ETF 化让很多人把它当成单个股票随时买卖。ETF 是在证券市场交易的基金,像股票一样可随时操作,虽方便小金额定期投资,但也让人易尝试预判买卖时机,在股市大跌时恐慌卖掉,使指数基金失去意义。
-
认知陷阱:很多人错误认为指数基金一定能保证赚钱、实现财务自由,并将其作为唯一投资工具。虽未来经济大概率长时间增长,但仍存在指数长期走低或回报率低的可能。每个时代都有对应的财务自由工具,指数基金过去十几年帮助一些人实现财务自由,但现在上车是否已晚需自己判断。
-
时间陷阱:世界上最难的是长期坚持一件事,指数基金威力在于长时间投资并持有享受复利,但太慢太无聊,多数人无法坚持。无法长期坚持会错过市场关键增长时期,导致投资时间不够,还没等到复利产生效果就放弃或被其他股票吸引。同时,复利威力体现在时间,越早投资越好。
作者的指数投资策略
-
资产分配:作者不认为单纯靠指数基金能实现财务自由,目标投资分配是 25%资产投入指数基金,15%投资具体公司股票,50%投资房地产,10%以现金和其他投资方式存在。这是理想目标,实际作者具体公司股票占比超标,正努力增加收入平衡其他投资。该比例将来可能变化,不建议盲目模仿。不把指数基金作为唯一投资可避免很多陷阱,更容易长期坚持,控制情绪,减小经济衰退风险,且因金额比重不大,更易养成定期投资习惯。
-
长期定投:定期购买相同金额的指数基金,如作者现阶段每周买 100 美金指数基金。建议有固定工作收入的朋友采用定投方式,好处是市场价格高涨时买入较少基金数不追高,价格下降时以便宜价格买到更多基金数,长期可降低市场波动对投资整体回报的影响。
-
使用免税账户:好处一是获得的股息可不用交税或推迟交税,但需根据国家免税账户类型、税法规则及基金货币种类做调查;好处二是很多免税账户里的钱不能轻易取出,如加拿大的 RRSP 和美国的各种 IRA 账户,能避免冲动卖掉积攒的指数基金,更大概率长期持有。
投资指数基金需要做的功课
-
资产种类分配和再平衡:当代指数投资策略和理论不是简单购买一只标准普尔 500 指数基金,需考虑债券指数基金和股票指数基金的资产分配和再平衡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
指数选择广度:要考虑是专注美国市场、本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一个标准普尔 500 指数是否足够,国际化投资如何分配,若不在美国,购买指数基金用本国货币上市的还是美股上的。
-
具体投资计划:确定是定投还是一次性买入,计划将多少比例资产投资到指数基金,何时售卖指数基金配合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本国免税账户如何操作等。
推荐书籍
-
《Millionaire Teacher: The Nine Rules of Wealth You Should Have Learned in School》:这是一本全面的指数投资书籍,灌输了完整的投资理念和价值观,容易读,读完基本掌握指数基金投资方法,书中还给出很多资源。
-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作者是指数基金创始人 John Bogle,这本书更侧重指数基金的原理和相对其他基金的优势。
作者购买的指数基金
作者购买的是资产分配型指数基金,包含股票指数、债券指数,涵盖美国市场、加拿大市场以及国际市场指数,会定期自动进行再平衡操作。作者在加拿大,2016 年开始购买指数基金,最早买 4 个指数基金每年做再平衡,后来选了资产自动分配型基金,最先买的是 Vanguard 的 VGRO,后来黑石推出费率更低的 XGRO 后就只买 XGRO。在美国对应的产品有 Vanguard 公司的 Lifestrategy 基金(传统基金,非 ETF),黑石有对应的 ETF 产品 AOA 和 AOR。同时,作者把市场上常见的指数基金放到了视频描述区供参考。
最后提醒大家,若决定投资指数基金,一定要做好功课再开始购买,因为它是长期投资,找对方向和策略很重要。指数基金不是唯一实现财务自由的投资,但应该是必须具备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