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观众提问:中国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还要来马来西亚受教育?#马来西亚 #malaysia #第二家园 #陪读 #mm2h

放棄內卷?中國家長帶孩子來馬來西亞唸書的真實原因:教育體制、費用、生活體驗全解析 #馬來西亞 #教育 #國際學校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面對「一考定終身」的壓力,越來越多家庭考慮海外教育。這篇摘要將探討移居馬來西亞接受國際教育的考量,並對比中馬教育制度的差異,重點關注教育選擇如何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方向。

  • 中式教育 vs 國際教育: 中國教育著重應試,競爭激烈;國際教育更注重個性發展,鼓勵發掘天賦。

  • 教育費用: 國內補習費用高昂,未必能保證成效;馬來西亞國際學校學費相對合理,並提供相應服務。

  • 升學途徑: 國內升學路徑單一,國際教育提供A-Level、IB、AP等多種選擇,及早規劃未來。

  • 人情味與生活品質: 馬來西亞生活節奏較慢,人情味濃厚,有利於孩子釋放天性,家長也能兼顧自身生活。

來馬來西亞接受國際教育不僅是為了學業,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家長需要權衡教育理念、經濟能力和孩子的發展方向,做出最適合的決定。父母的眼界和規劃能力,比起單純的經濟實力更重要。

移居大馬:為了孩子教育的一些個人看法

有觀眾問到我們移居大馬的原因,其中一半是為了我們自己,另一半則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今天,我想先就孩子教育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中國與國外教育的差異

中國國內教育和國外教育最明顯的區別,在於「一考定終身」的考試選拔制度。學生從非常小的時候,大概幼稚園中班就開始面臨各種考試。經過長達十二年以上的艱苦學習,才有勇氣去參加高考。

大馬的國際教育路徑則多元許多,有A level、IB、AP等多種教育體系可供選擇。學生經過十三年的學習,最終可以申請相應的大學,甚至可以憑藉IGCSE的文憑申請大學預科。中國和大馬都有各自明確的教育路線。

中國教育的現況與困境

根據中國目前的考試選拔路線,我們的孩子首先要完成中考這一關。50%的高中錄取率,看似不算低,實則壓力巨大。然後就是高考。即使進入了985、211這樣的一流大學,畢業後想通過自己的能力找到理想的工作,也很不現實。很多時候,「好學歷不如有權有關係的爹媽」。在這種情況下,像我們這樣的父母,似乎也無法給孩子提供太多助力。

國際教育的優勢

我們所看到的國際教育,更多的是發展人的天性,注重個性培養,發展自身的潛力。將來工作的方向也會有更多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幫助孩子發現自己,成為自己。

教育經費的考量

表面上看,我們在國內可以享受小學到中學九年免費的義務教育,而出國是花錢受教育。國內的教育雖然不花學費,但即使有幸進了重點學校,能不能碰到好老師也是碰運氣,沒有選擇的餘地。為了提高自家孩子的成績,保持學科的競爭能力,家長會自願給孩子們報各種補習班、課外班,但這些補習班往往僅僅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一年的補習費,從十幾萬到二十幾萬不等,相當於大馬一間中等偏上國際學校的學費。而且,花錢也未必會有好的效果和服務。

在大馬花錢受教育,可以享受相應的服務。好的學校學費相對較貴,除了工作賺錢,爸爸媽媽最好有廣泛的人脈,在關鍵時刻能給孩子帶來助力。在國外受教育,某種程度上也是「拼爹媽」。

大馬的生活與教育環境

大馬的物價水平與北京的物價水平差距不大,在我們可以負擔的範圍內。國際教育環境相對輕鬆,可以釋放孩子的天性。我們也很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適合做什麼樣的事。

在只有一種升學途徑的國內教育體系裡,小學只負責小學,中學只負責中學,高中和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也是各自負責各自的領域,學生只能靠自己的考試成績來證明自己。

在國際教育體系裡,當學生完成了中學階段的學習後,學校和老師會給學生做相應的學習規劃,A level、IB、AP的課程都可以選擇。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和求學目標,盡早為自己的將來做規劃。來大馬接受國際教育,前期的教育費用不會太高,後期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做專項的補習,把錢花在刀刃上。畢竟這個世界不是只有語文、數學、英語。

移居大馬的其他原因

我們來大馬生活,不單單為了讓孩子接受教育,也厭倦了快節奏的生活,想放慢腳步,好好照顧自己和孩子。我們喜歡大馬的氣候、食物,更喜歡這裡生活的人們。他們不會過分熱情,但是會真誠的來幫助你。無論是網上還是現實中的接觸,都能感覺到他們是在真心的幫助你。這種人情味在國內逐漸消失了,但在大馬卻處處可見。

我們在大馬探校期間遇到的華人司機,都會主動為我們提供很多客觀和有價值的信息。還有很多熱心觀眾的留言也幫助了我們。很多學校裡的華人老師,在專業度、對學生的耐心程度、尊重學生等方面,都要比國內好。

勇於嘗試

開始新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冒險。香港文化界名人蔡瀾先生曾經說過:「一件事去做,就有50%成功的機會,不做成功機會是零。」很多事情需要做了才會有結果。

總結與建議

在中國,教育分為小學階段、初中階段、高中階段和大學階段。貴有貴的道理,便宜有便宜的道理,看你的個人需求。不合適可以再選其他合適的學校。報補習班也是同樣的道理,補習你需要的内容就可以了,不用跟風。

孩子上學,在國內受教育是拼娃、拼爹媽,甚至連奶奶爺爺這一輩都得拼。經濟實力當然很重要,但父母的眼界和規劃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出國受教育前,要想清楚出國的目的是什麼,明白你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學校和老師基本上不會給你做相應的求學規劃。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Stay Updated

Get the latest summarie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