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州:澳洲的「稅收之都」
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我是咖啡豆。今天我們要談談澳洲稅務。若要選出澳洲稅負最重的州,維多利亞州必定當之無愧。最近,維州剛發布了新年預算。一份長達數百頁的官方文件,堪稱維州「稅收之都」的標誌。不僅如此,這或許還遠未結束。
近年來,大家都有一種感覺,薪水沒怎麼漲,但各種稅費卻像打雞血一樣不斷上漲。維州的稅收佔全州總經濟的比例,已從 2014 年的 4.6% 上升到 6.2%。這一增長有多驚人?它不僅是澳洲所有州中最高的,而且是澳洲平均水平的兩倍。
在過去 10 年裡,維州的總稅收增長了 183%,但人口僅增長了 30%,通貨膨脹率僅為 49%。換言之,維州政府的增稅幅度遠遠超過了經濟增長和人口增長,掏空了澳洲人的口袋。經濟學家計算過,如果維州的稅收比例不變,僅隨著經濟和人口的自然增長,那麼 2024 - 2025 年的稅收應該是 293 億元,而不是目前預算中寫的 392 億元。到 2028 - 2029 年,應該是 359 億元,而不是預測的 479 億元。也就是說,維州政府在未來幾年將多收超過 10 億元。這是本不應該存在的額外負擔。
稅收來源與方式
這些錢從何而來?政府又是如何一步步徵稅的?維州過去幾年的稅收途徑幾乎覆蓋了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落。
-
車輛登記費:幾乎逐年遞增,還增加了環境補貼和高性能車輛補貼,直接導致許多人每年要多支付數百美元。
-
交通罰款:罰款金額不斷增加,甚至攝像頭的設置也越來越密集。許多人覺得這已不再是為了安全,而成了一種隱形的逃稅手段。
-
購房稅:買房時,房價越高,繳納的稅費越多,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
-
土地稅:一旦有一塊非自用土地,如度假村、投資房或空地,即使價值 5 萬澳元,也要開始納稅。這也是許多投資房和房東出售或提高租金的重要原因。
-
新債務稅:2023 年,維州政府推出了一項非常有爭議的新稅,用於償還疫情期間的政府債務,針對薪水超過一定門檻的人群。這項稅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續 10 年。
-
消防服務稅:原本是向保險公司徵收,現在直接向土地所有者徵收。從今年 7 月起,價格還將上漲,預計普通家庭每年將多支付 62 美元。
-
心理健康稅:這也是企業的一項額外薪水稅。只要公司的年薪超過 1000 萬美元,就必須支付更多的錢來贊助心理健康服務。
-
稅收收入:包括各種稅收活動、彩票等,政府從中獲得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
薪水稅:當企業員工的總工資超過門檻時,企業就必須為員工支付這項稅。
-
停車稅:如果不在墨爾本市中心停車,每年都要支付這筆錢,以緩解交通壓力並鼓勵公共交通,實際上就是多了一筆賬單。
可以看出,政府的稅收覆蓋了方方面面,從交通到房地產,從企業到個人,從雇主到消費者,幾乎沒有盲點。
稅收與債務、基礎設施的矛盾
然而,儘管有這些稅收,維州的債務並沒有停止增長。據估計,到 2029 年,淨債務將突破 19400 億美元。維州政府的回應是,這些稅收已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如地鐵隧道、西門隧道、北門連接線、郊區鐵路環線等,一個比一個大。財政部長在預算案公布後表示,他已經給出了盈利預算。雖然實際上從去年預計的 16 億盈利變成了現在的 6 億,而且整個財政年度仍預計有 34 億利息。
更大的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是否真的在推進。根據文件,有超過 150 個項目被延遲,包括教育、醫療、交通、住房、司法、環境等。例如,學校升級項目被延遲了 21 個月,兒童幼兒園設施被延遲。梅爾頓、弗蘭克斯頓等醫院建設項目一再延遲。莫爾 - 本港鐵路高速公路項目被延遲了五年,米奇票 5 系統也被延遲了 18 個月。甚至一些本應在 2023 年完工的公園,水處理系統也被延遲了兩年多。
稅務困境對各方的影響
隨著債務不斷增加,市場信心也在發生微妙變化。房地產投資者開始考慮其他州。企業因工資問題願意退休。一些中小企業甚至表示,將考慮將業務轉移到稅率較低的昆州或南澳。
普通居民直接感受到生活成本的上升,從保險、水電到交通,每項都與政府的間接稅收有關。為了支付土地稅,房東提高租金,租客面臨被動支付的問題。整個社會的連鎖反應已經開始。
另一方面,帕納代伊毫不留情地表示,政府稅收的增加已經影響了維州的整體發展潛力。稅收不斷上漲,項目不斷延遲,預算缺乏真正的經濟規劃。這種損失正在悄悄影響著維州的每一個普通人。如果繼續保持高稅收和高債務的模式,未來誰來買單?
財政部長提到,他將在下個月前往紐約與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會面。顯然,市場信心已經受到壓力。那麼,更重要的問題可能不是總稅收有多少,而是政府是否真的在高效、公平地使用這些資源。這一切不僅僅是一份預算文件的內容,而是人們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現實。稅收越來越高,服務越來越慢。有很多基礎設施,但付款卻被延遲。維州的未來能依靠目前的財政策略嗎?
感謝收看。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故事想分享,請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我們,記得點贊、訂閱並打開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