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SINGAPORE HDB SHOPS $52,000/M RENT?! If this continues, inflation will go up!

新加坡組屋店面月租$5萬2!醫療通膨恐加劇?真相解析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新加坡一間組屋 (HDB) 診所每月租金高達 $52,000 新元,引發社群熱議,甚至有民眾表示憤怒!本摘要將深入探討這起事件,解析天價租金背後的原因,以及對醫療通膨可能造成的影響。我們將分析診所業者的說法,並與其他診所的租金進行比較,評估這種高價競標是否合理,以及最終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Quick Takeaways:

  • 淡濱尼西一間組屋診所租金高達每月 $52,000 新元,引發對醫療通膨的擔憂。

  • 診所業者聲稱,該地點具備發展潛力,能支持高租金。

  • 分析指出,該診所的租金遠高於其他地區診所,甚至是其他醫療機構的出價。

  • 高租金可能導致醫療費用上漲,最終影響消費者。

  • 討論其他店面租金上漲案例,例如咖啡店和素食店,指出租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成本。

診所的租金是否合理?這會如何影響新加坡的醫療成本?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

組屋診所天價租金引發關注

最近一則新聞在新加坡引起廣泛討論,甚至引發部分民眾的不滿。起因是位於組屋的一間診所,以每月超過 52,000 新元的租金成功投標。這意味著一年租金將超過 60 萬新元。

事件曝光

這則消息最初由 Dr. Hisham 在他的 LinkedIn 上發布。他表示,這個金額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尤其是在組屋區。

新聞報導與診所回應

事件在網路上迅速傳播後,各家媒體開始報導。 《海峽時報》採訪了投標成功的診所 iHealth Medical Holdings 的共同所有人 Mr. Andrew Chim。

Mr. Chim 認為,該地點的優越性足以支持如此高昂的租金。 他表示,該診所位於淡濱尼西 (Tampines West) 的中心地帶,周圍有 5,000 戶 BTO 家庭,以及許多即將落成的綜合用途項目和購物中心。

診所背景調查

為了更深入了解情況,我們開始調查 Mr. Andrew Chim 的背景,以及他與 Dr. Sean Lam 的關係。 根據一篇文章顯示,Mr. Andrew Chim 是一位投資者,與一位醫生朋友(可能是 Dr. Sean Lam)以及朋友的妻子共同擁有 iHealth Medical Holdings。

  • 診所擴張: 這間新的淡濱尼診所是他們的第四間分店。

  • 其他分店: 他們在文慶 (Boon Keng)、實龍崗 (Serangoon) 和義順 (Yishun) 也有診所。

  • 早期投資: 他們最初投資了 25 萬新元設立第一間診所。

  • 公司估值: 該公司後來向投資者融資,估值達到 700 萬新元。

  • 每月總收入: 他們的每月總收入超過 30 萬新元,平均每間診所每月收入超過 10 萬新元。

公司估值分析

一家擁有 100 多間診所的本地上市全科診所 Healthway Medical 最近以 6,600 萬新元退市,相當於每間診所 66 萬新元。 相比之下,iHealth Medical Holdings 僅有三間診所,估值卻高達 700 萬新元,這令人感到有些驚訝。 這可能只是為了融資 70 萬新元,並出售公司 10% 的股權。

高租金的合理性

Mr. Andrew Chim 在採訪中提到,他們其他診所的租金介於 7,000 新元至 10,000 新元之間。如果其他診所的租金只需要 7,000 至 10,000 新元,為何願意支付 52,000 新元? 淡濱尼的優勢不可能比實龍崗或義順高出五倍。

其他診所租金比較

  • Toa Payoh: 一間診所以 16,800 新元租下店面。

  • Tengah: 一間診所以 40,088 新元租下店面。

  • Tampines: Caring Medical Clinic 在淡濱尼以不到一半的價格,即 25,388 新元,租下店面。

這些數據再次引發了疑問:為何 iHealth Medical Holdings 要出如此高的價格?或許他們掌握了該地點的潛力,這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醫療通膨的影響

關鍵在於,如此高的租金是否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支付高額租金的診所需要創造利潤,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尋找方法來增加收入。 這可能需要每月產生 15 萬新元的收入。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通常鄰里診所的租金在 10,000 至 20,000 新元之間,而 50,000 新元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如果每天有 80 至 100 位病人,且每天都營業,15 萬新元的收入並非不可能。

診所的營運策略

Mr. Chim 表示,他們預計每天會有 70 至 90 位病人,並且包括週末和公共假期都會營業。 這意味著診所需要聘請額外的醫生,每天的成本可能增加 1,000 新元。 即使如此,在扣除所有醫療成本、管理成本、水電費以及每天 1,700 新元的租金後,診所仍需努力盈利。

諮詢費用

Mr. Chim 表示,儘管租金較高,諮詢費用將維持在 30 至 35 新元,與許多診所相當。 然而,根據新加坡醫療協會 (SMA) 的指南,一般全科醫生的諮詢費用僅為 20 至 25 新元。 因此,30 至 35 新元的諮詢費用可能比建議的指南高出 50%。

結論

醫療通膨影響著每個人。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咖啡店轉手後,新業主提高租金,導致租戶不得不提高價格。 租金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成本上升。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控制,可能會導致惡性循環。希望醫療通膨不會轉嫁給消費者。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