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設人生:成功背後的痛苦與轉折
在許多人為生活感到焦慮時,不免會羨慕那些站在成功巔峰的人。然而,最近一本暢銷書揭露了成功人士難以想像的痛苦。本影片將為你介紹這本《重設人生》。
作者布魯克斯的經歷
本書作者布魯克斯是哈佛大學教授,曾任美國商學研究所所長,在外人眼中是典型的成功人士。但他有著艱難的過往。孩童時期,他立志成為世界第一的法國表演者,並非只是空談,從小就每天花無數小時練習。最終在19歲時,成功以專業表演者身份出道,每年演出上百場音樂會。
但莫名的失誤很快來臨,布魯克斯的技巧不進反退。他花了無數時間進行心理調適,卻在掙扎九年多後,黯然離開專業領域。此後,他重整步伐轉向學術界,最終成為成功學者。
成功人士的危機研究
布魯克斯對自己的過往經歷感到好奇,以學者身份展開研究,發現許多成功群體都經歷過類似危機。著名案例之一是提出演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
年輕時,達爾文受邀加入小獵犬號軍艦展開奇妙冒險。29歲時,他發現顛覆世界的自然現象,日後出版名著《物種起源》,以演化論之父的身份登上人生巔峰。然而此後,他再無新突破。晚年時曾對朋友表示,自己擁有一切令人滿意的事物,卻感到極度疲倦。
在高技能領域,這種現象尤其明顯。統計顯示,過去100年,重要發明家和諾貝爾獎得主的事業巔峰通常在40歲左右,此後表現急劇下滑,70歲時做出重大創新的機率幾乎為零。
類似現象也出現在其他領域。金融專家和醫生的巔峰期在40多歲,作家創作的巔峰期在40到55歲之間。在創業領域,新公司創辦人年齡超過60歲的不到5%。簡言之,在大多數領域,年齡增長是毒藥,成功人士的巔峰期極其絢爛,失敗的感覺卻更痛苦。
智力類型與人生轉折
若就此下結論,唯物主義的衰落似乎令人感到無助。但作者研究表明,一種心理假說能在這種困境中為我們找到突破。
該假說認為,人類智力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流體智力,更接近人們常說的智商,與邏輯推理和靈活思考有關,在閱讀和數學能力上也起作用。一般人通常在成年後一段時間內,流體智力達到高峰,30到40歲後開始下滑。不少成功人士靠流體智力在生涯起步階段取得成就。
第二種是晶體智力,被描述為一種運用大腦的能力,其發展期與流體智力有很大差異。此理論認為,晶體智力通常在40歲後開始增長,甚至可能終生不衰退。例如歷史研究和教育工作,被視為純晶體智力的領域,也是少數不容易退步的工作。
作者布魯克斯認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的高峰時間差,是成功人生的關鍵。當流體智力自然下降時,人們應轉向晶體智力的發展曲線,這也是他自己做出的正確決定。
轉換發展曲線的策略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從原本擅長的領域轉向晶體智力領域。作者的觀點類似“斷捨離”,但在人生領域,他認為人們應斷絕對成功的過度執著。
在這個時代,有很多工作狂,事業有成的族群尤其明顯。《哈佛商業評論》調查顯示,在美國擔任公司執行長,周工時是一般勞工的1.4倍。作者自己也承認,在擔任智庫院長期間,每周工時超過60小時。
工作狂花大量時間追求成功,代價是犧牲其他生活活動。因此,這些人多半只剩下職業表現可定義自己的價值,只能不斷取得更高成就,才不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在流體智力主導的年輕時期,工作狂機制有助於成功,但問題在於衰退之後,許多人早已失去轉換發展曲線的能力,只能在衰退過程中徒勞加速衝刺。
作者建議,想要順利轉換發展曲線,必須先拿掉對成功的定義與執著,並按照以下三種策略找出新的發展方向。
改變對工作的看法
作者認為,多數人在職業中犯下的最大錯誤,是把工作當成達成目的的手段。這個目的因人而異,可能是金錢、名聲或權利。然而,人生中最大的錯覺之一,就是很多人以為達成目的後內心會得到滿足。但實際情況是,幾乎所有成功人士在達成第一個目標後,只會發現眼前有更多新目標,渴望滿足卻又空虛的日子永無止境。因此,若想跳出這個無限循環,必須從工作本身找到其他回報。
思考工作是否帶來快樂
這裡先排除薪水或人際資源等外部條件,只談工作本身。作者認為,能帶來快樂的工作通常兼具樂趣和意義。因此,在設定發展方向時,可先評估自己的興趣所在。
使用正確的發展模式
根據南加大的研究,大多數人有四種職涯類型。第一種是直線型,是最常見的類型。第二種和第三種也相當普遍,有些人選擇長期留在同一工作崗位積累專業能力,有些人則不斷跳槽,追求新感受和不同工作情境。最後一種被認為最適合人生,即所謂的螺旋型。
這種類型不是在同一領域跳來跳去,而是在某個專業領域深耕多年,然後將過往工作中獲得的能力轉向其他領域。這裡提到的能力不僅指專業技能,還涵蓋各方面,包括思考能力、高容忍度和學習能力等。
總結與建議
總之,本書主要談論兩個問題。首先,大多數專業領域都有下坡路,爬得越高,摔下來時越感到挫折。第二個問題是介紹晶體智力的力量,它為人生提供了第二條發展曲線。但若想展開新生活,必須找到設定新發展路線的方法。
在人生話題上,研究表明,人生變化的頻率比我們預期的高得多,且大多數時候不是我們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常伴隨強烈的不適感。作者認為,改變是人生的常態,轉變的方法是跳脫工作狂的詛咒。對於對當前人生階段感到焦慮的朋友,不妨讀讀這本書,嘗試為自己設定新方向。
好了,這集的重設就到這裡。對這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在下面留言,聊聊你們的想法。也歡迎追蹤我們的臉書與IG。我們下一集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