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觀點與背景
大家好,歡迎來到我的頻道。今天我想談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為什麼新加坡人不喜歡中國人。這只是我的個人看法,並非每個新加坡人都不喜歡中國人。
在過去幾年,我感覺越來越多中國人來到新加坡。自20年前起,我就有這樣的印象,不論是馬來西亞人、印度人還是中國人,新加坡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我覺得他們和我們新加坡人很不一樣,雖然都是華人,但生活方式和想法與我們本地新加坡人完全不同。
學生時代的印象
我在尼安理工學院讀書時,學的是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當時有個從中國來的同學,他拿獎學金,吃住和學費都由政府補貼,非常用功。下課後我們叫他出去玩,他都不去,周末也不去,每六周都去圖書館。我覺得他根本不像人,就像個機器人,英文叫“no life”,全部時間都在吃飯、睡覺和讀書。當然他成績最好,全是滿分全是A。這是我對中國人的第一個印象——很用功,現在知道這叫“卷”,中國人很會“卷”。
工作時期的見聞
大學畢業後我在銀行工作,接觸到中國客戶。有些中國人在新加坡銀行存很多錢,超級有錢,買房子、房地產就像買玩具。新加坡人買個公寓就很不錯了,大多數人住政府組屋,外國人通常買公寓。我見過客戶買公寓不是買一個單位,而是整層甚至整座,以前外國人買新加坡房地產沒額外稅,現在有60%。很多有錢商人也買牌屋。像海底撈老闆張勇就成了新加坡人。所以後來我的印象是有些中國人真的超級有錢。
這些有錢商人懂中文也懂英文,因為經常出國,有能力說多種語言。要當老闆就要懂更多英文和中文,才能接觸不同客戶和商人。我幫他們做金融投資、股票交易,他們信任我。但他們沒耐心,雖然願意聽,但時間不多,我得長話短說,告訴他們投資回報率和收益,他們不太在乎風險,很願意投資,富人的想法很不一樣。
當房東的不愉快經歷
我當過房東,通常把房間租給馬來西亞人,有次租給兩個在工廠工作的中國女人。租房要簽合同有規則,最重要的是只能少量煮食,比如煮不用油的方便面,用油會弄臟廚房有味道。
我不住那房子,三個房間都租出去了,自己住公寓。沒想到其他租客發信息抱怨那兩個中國女孩,她們破壞所有規則,煮麻辣火鍋,整個廚房都是油。合同規定不能帶其他人上來,她們還偷偷帶男人上來,說是男朋友。我很生氣,告訴她們也沒用,她們還罵我。
我讓她們搬出去,她們要我提前一個月通知。一個月後她們搬走,我看主臥的廁所全黑了,她們住了三個月肯定一次都沒打掃。她們說沒時間打掃,在工廠經常加班。最後鬧得很不愉快,她們還打破房子裡的一些電器,我得扣押金,她們和我吵架要全額押金,最後只扣了一點,這是我第一次和租客吵架。
之後我只租給馬來西亞人,從沒出過問題。馬來西亞人聽話,知道在新加坡怎麼生活工作,怎麼和老闆、房東相處,了解行情,我也不欺負客人。
對不同類型中國人的看法
我覺得中國人有兩種,一種是非常有錢的商人,我對他們完全沒問題,服務他們能賺錢。另一種是低收入來這工作的人,通常在工廠、咖啡店或服務業工作,勞動強度大。但他們來新加坡工作,似乎完全不了解新加坡文化。
比如有中國遊客第一次看房不脫鞋就進來,我讓他們脫鞋放外面。還有在咖啡店賣小吃的中國人,有時很不禮貌,說話大聲,態度不好。我看到這樣的服務態度,下次就不會去那家店買東西。
新加坡人不太能吃苦,不喜歡做這種小生意,很多是馬來西亞人或中國人在做。我對中國人有點害怕,看到有點陰影。相比之下,馬來西亞人更友好,交流更容易。
有次我換床,安裝師傅裝到一半,我發現床頭裝反了,他就罵我不早說,態度很不耐煩。我是客戶給了60元安裝費,心裡很不爽想退貨,但知道他們工作不容易,就忍了下來。
對新加坡社會變化的感慨
我覺得中國服務業從業者態度不好,可能是因為在中國有錢人對服務業者態度就不好。但在新加坡,我們不歧視任何人種或民族,大家都有基本禮貌。不過現在20多歲的年輕新加坡人開始失去禮貌,新加坡社會在慢慢變化,變得有點像中國,這不太好。
我住在金文泰,靠近科塔。有時去科塔或經過那裡,會看到中國旅行團和巴士。上次在國立大學餐廳,我很奇怪,國立大學是學習的地方,怎麼變成旅遊景點了,他們在那吃飯,弄得很亂,學生也抱怨。還有父母帶孩子旅遊,說這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長大後一定要進這所大學,將來成為新加坡人。
新公民與選舉
很多中國人想成為新加坡人,來新加坡學習工作。後來我看視頻了解到,他們可能不喜歡自己國家的政府。來到新加坡後,有些人大學畢業工作幾年就成了新加坡人,或者嫁給新加坡人,我們稱他們為新公民。
最近新加坡有選舉,我和一些新公民、中國人成了朋友,他們知道我的立場。我不支持行動黨,更傾向於反對黨。政府沒幫到我這個單身新加坡人,還引進很多新公民,很多新公民投票給行動黨,這和我的觀點很不一樣。
新加坡文化的變化
金文泰有很多中國人,他們在國立大學讀書,一開始可能租房,後來買房。他們喜歡金文泰,所以金文泰很多中國人,不僅住公寓,也住政府組屋。因為成為新公民後可以買新加坡政府組屋,新加坡西部有更多中國人。
因為他們的口味,出現很多中國餐廳,如西安菜、東北菜、四川菜、麻辣菜等。我聽叔叔阿姨說,也有新聞報道,新加坡的金文泰成了小中國,以前牛車水是中心區的小中國,現在金文泰也成了小中國,新加坡原本的文化逐漸被削弱,我不知道新加坡未來會變成什麼樣,作為本地新加坡人,我有點難過。
對未來的看法
美國經濟慢慢變弱,中國經濟慢慢強起來。我認為未來五到十年,新加坡人會用越來越多中國科技,會有越來越多中國公司在新加坡運營,不管是超市還是大公司,像TikTok的總部也在新加坡,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東南亞的總部都在新加坡。
我有朋友在科技行業,在中國科技公司工作一兩年就辭職了,有的自己創業,有的在Shopee工作。在Shopee工作是“996”,很“卷”,受不了。新加坡人不太喜歡中國的“卷”文化,我們的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僅要和本地人競爭,還要和外國人競爭,所以很擔心工作,壓力很大。
結尾
今天是我的個人分享,可能不是每個新加坡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希望大家看到這個視頻和我的分享不要生氣,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果大家像普通新加坡人一樣對我分享的關於中國和中國事件的看法感興趣,我會繼續分享。如果評論區都是罵我的,我可能就不分享了。
這是我的第二個頻道“新加坡梁大師”,我只是想用中文分享我的想法。如果評論區覺得我講得不錯,以後我可能會講其他東西,比如中美貿易戰,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去馬來西亞、來新加坡,我也可以分享和中國朋友的互動及一些故事。我的主要頻道是英文的,叫“Master Leung”,在YouTube上講投資,如何投資港股、新加坡股和金融投資,因為我之前在銀行工作,做股票交易。今天就分享到這,下次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