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没有衰退却大批倒闭,澳洲经济正在悄悄崩塌?企业已经开始大逃亡,破产潮正在澳洲上演 | 这个国家正在被看不见的衰退吞噬?| 澳洲与新西兰移民生活深度分享 | 猫本咖啡豆

澳洲經濟崩盤?企業倒閉潮來襲!揭秘無聲衰退的真相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澳洲企業破產潮敲響警鐘?深入解析「企業破產」背後的經濟真相。許多人只關注GDP或大型企業動態,卻忽略了企業破產率這個更直接的指標。本文剖析澳洲2024年以來快速攀升的企業破產數據,揭示其可能代表的潛在經濟困境,以及歷史數據所顯示的警訊。

Quick Takeaways:

  • 澳洲企業破產數量已超過1990-1991年經濟衰退時期。

  • 官方數據與企業實際困境存在落差,如同引擎老舊的車子,外表光鮮。

  • 政府過去干預措施延遲了問題爆發,如今現金流危機全面爆發。

  • 營建業、零售業、餐飲業等多個產業受到波及。

  • 長期依賴政府支出的經濟模式可能削弱創新及社會風險承受能力。

  • 結構性改變才是問題核心,資源出口、人口紅利及營建擴張不再穩定。

澳洲政府的角色轉變值得關注,從監督者轉為參與者,可能削弱企業創新空間。面對下一次全球經濟衰退,澳洲是否還能再次大規模干預?企業破產潮不僅是單一產業問題,更是整體經濟結構的警訊。是否勇於承認並面對問題,將決定澳洲的未來走向。

澳洲企業破產現況及其背後隱藏的更多資訊

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我是CoffeeDoll。今天我們要談談澳洲企業破產的情況以及其背後隱藏的更多資訊。

許多人認為經濟衰退的徵兆是GDP連續兩季下降,或是大企業倒閉潮。但事實上,另一個更具代表性的信號往往被忽視,那就是企業破產率。當越來越多企業在毫無作為的情況下倒閉,經濟其實已經開始鬆動。

澳洲企業破產率攀升

澳洲企業破產數量在2024年開始迅速上升。如今已超過1990年至1991年經濟低迷時期的水平,也超過了失業率超過10%的時期。更令人不安的是,澳洲並未正式進入經濟衰退。至少在官方定義中,經濟仍在增長,失業率也勉強維持在4%左右。這就像一輛外殼閃亮的汽車,內部引擎早已冒著油煙,卻沒有人願意打開引擎蓋揭示真相。

2025年6月,澳洲破產企業數量超過1.4萬家。這不僅超過了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的年度數據,也超過了1990年代初經濟衰退的官方記錄。即使考慮到這一時期澳洲人口增長了63%,目前的破產數量仍與歷史高點相差無幾。澳洲人可能正在經歷一場無聲的衰退。沒有新聞頭條,沒有政府官方承認,但成千上萬的企業正在倒閉。無數家庭的收入正在貶值,只是被表面的流行數據所掩蓋。

企業破產與經濟周期

從歷史上看,企業破產往往是經濟周期中最直接的指標之一。如果一個經濟體中有大量企業破產,就意味著其微觀結構正在瓦解。產品賣不出去,賬款收不回來。貸款利率高,日常運營難以維持。這不是短期的數據波動,而是企業現金流持續緊張的結果。

在澳洲,破產時間幾乎總是伴隨著利率和通貨膨脹的上升。自1990年以來,企業衰退背後有一個共同的原因,那就是政府推進抑制通貨膨脹。然後中小企業率先倒下,大中型企業隨之而來。最終,整個就業市場受到連鎖反應的打擊。

從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經濟下滑。利率一度升至18%。無數公司倒閉,大量員工在幾個月內接到捲鋪蓋走人的通知。1994年,另一場小規模的通貨膨脹恐慌導致利率在一年內大幅上升,企業再次進入大規模倒閉。

2001年,互聯網泡沫爆發並蔓延至澳洲。雖然不像美國那樣嚴重,但HIH保險和安捷航空等公司足以震動整個市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政府的刺激措施掩蓋了許多傷口。但建築業、製造業和金融業的無形損害持續了多年。

疫情期間的特殊情況

最特殊的一輪發生在2020年疫情封鎖期間。當時GDP大幅萎縮,失業率上升至7.5%。但企業破產並沒有隨機上升。這不是經濟學的奇蹟,而是政策的選擇。澳洲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預措施,不僅提供現金補貼和持有債券,還通過修改法律手段直接限制債權人追債。

具體來說,就是將強制綠板的門檻從200億元提高到2萬元,給企業六個月的回應期,並暫時取消CEO對破產交易的個人責任。這種程度的干預幾乎中斷了企業破產的路徑,那些本應在疫情第一年破產的僵屍企業一直慘兮兮地撐到2023年。

保護措施結束後的危機

而現在,隨著這些保護措施的結束,現金流危機完全爆發。隨著時間的推移,企業破產數量像決堤的大壩一樣洩露出來。更嚴重的是,這些破產並不集中在某個領域,而是跨越了建築、零售、住宿、製造等多個行業,尤其是建築業,受到的打擊最大。

許多人認為建房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但他們沒有看到的是,大量建築公司簽訂了固定價格合同,而過去兩年材料成本上漲了幾十個百分點。一套無法高價變現的房子最終以低價出售。許多建築商只能通過壓低工人工資和拖欠供應商賬款來維持。最終,由於現金流斷裂,他們走上了破產之路。

餐飲和住宿業也無法倖免。在過去三年中,遊客的回歸尚未達到疫情前的水平。再加上工資成本不斷上升,租金也沒有回落。許多中小型酒店和旅館只能依靠周末來獲得一些現金流。而從周一到周五,幾乎每天都在虧錢。

零售業的問題更為複雜。除了消費者信心不足外,還受到亞馬遜電商平台的雙重衝擊。過去市場上有連鎖品牌,現在不得不關閉門店以彌補虧損。製造業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價格的死循環中。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就連機械設備的租金成本也成為了沉重的負擔。

經濟結構性變化

有人會說,這些都是短期現象,當通貨膨脹下降,利率下降時,企業就會好起來。但問題是,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個周期,而是一個結構性變化。澳洲過去的經濟增長依賴於資源出口、人口繁榮和建築擴張。而現在資源價格不再穩定,移民政策正在收緊,房地產市場也失去了平衡。政府幾乎成為唯一的經濟推動者。數據顯示,過去兩年新增就業崗位中有80%以上來自公共部門。

換句話說,表面上的就業增長實際上只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創造的職位。雖然這些職位可以穩定家庭收入,但它們不能創造生產力,也很難帶來可持續的經濟繁榮。這種穩定的財政支出增長看似安全,其實是危險的。

一方面,政府的財政體系不斷擴大,債務水平逐年上升。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仿佛被排除在經濟主舞台之外。真正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恰恰是這些不斷創新、勇於嘗試、犯錯和成長的中小企業。現在,人們看到的是,生產性企業活得像個負擔,而低效的部門卻越來越富有。

政府角色的變化

澳洲政府的角色也在發生變化。在COVID-19疫情之前,政府扮演的更多是監管者和裁判的角色。但現在他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他不僅制定規則,還用自己的預算把自己推進賽場。在未來的經濟危機中,這樣的政府更有可能全面掌控局面。就像在疫情期間,不惜一切代價拯救企業、拯救就業。

但這不一定是好事,因為一旦澳洲政府不再允許企業失敗,它也將失去創新和創造的空間。所謂的創造性破壞才是經濟進步的真正動力。而現在澳洲正越來越遠離這個方向。

下輪危機的展望

那麼下一輪危機會怎樣呢?如果出現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的採礦需求將下降,美國將進入長期高利率,澳洲還能再次進行大規模干預嗎?答案是肯定的。雖然澳洲的政府債務水平很高,但還沒有達到零點,而且它有豐富的出口資源,給經濟帶來了一定的緩衝。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無限複製和粘貼。因為過去的經驗表明,這種刺激政策往往有副作用。例如,資產價格泡沫、資源配置扭曲和勞動力市場效率下降。

從社會角度來看,一個長期依賴政府支出的國家將逐漸形成一種文化。企業只要經營不下去就等待補貼。員工不願意流動去創業,而是擠破頭進入公共部門追求穩定。企業家精神將被摧毀,社會的風險承受能力將持續下降。整個國家在面對突發危機時的恢復能力也將大大削弱。

今天,澳洲的破產趨勢似乎只是幾個行業的問題。事實上,這是整個經濟結構問題浮出水面。它提醒人們,疫情期間的寬鬆政策不是純粹的運氣,而是把問題推遲了一段時間。而現在這些推遲的問題正在以更猛烈的方式爆發。而是否有勇氣承認和面對這一點,決定了這個國家未來是否會默默衰落。

感謝收看。如果您有任何意見或故事想分享,請在評論區留言。如果您還沒有訂閱我們,記得訂閱並打開小鈴鐺。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