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世界上最昂贵的房地产市场
香港是全球房价最高的房地产市场。交通系统、电信等都掌控在富有的精英手中,他们同时也主导着房地产行业。
你所看到的并非监狱牢房,而是某人的家。在仅两平方米的空间里,大约和一个电话亭一样大,这就是香港臭名昭著的“棺材房”。20 人共用一个浴室,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在这个小城市里,超过 20 万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这就是一个空间耗尽的城市的残酷现实,让成千上万的人别无选择,只能住在笼子里。
在香港,平均房价是家庭平均收入的 18 倍,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住房危机。然而,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另一个故事也浮出水面。去年,香港最富有的 10%家庭收入是最贫穷的 10%家庭的 82 倍,这个数字在短短 5 年内翻了一番多。
四大财团家族的统治
这一切的核心是四个家族,他们通过四大财团主导着香港的房地产市场。这四个家族的净资产总和超过 1000 亿美元,控制着香港一半以上的私人住房、大量土地储备和比城市年 GDP 还大的资产。
当数百万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时,这座城市的六位最富有的房地产大亨却在操纵土地供应,推高房价。但随着我们对这个话题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香港看似是一个富裕的城市,但在闪闪发光的摩天大楼背后,却是一个由少数神秘人物统治的反乌托邦国家的另一个故事。
低收入者的困境
这是凯,一位 60 岁的清洁工,住在香港旺角区。他每月支付 300 美元,租下这个只有 20 平方英尺且有臭虫的隔间。对他来说,即使这样也比被驱逐且无处可去、没有安置安排要好。像他这样的单身申请者,等待公共住房的时间可能长达 10 年以上。
香港住房问题的历史根源
这种情况并非一夜之间发生的。香港有着长期的恶劣居住条件历史。要了解亚洲最富有的城市之一为何迫使这么多人住在笼子里,我们需要回顾过去,因为几十年前做出的决定造就了这个反乌托邦的局面。
现代香港诞生于战争之中。英国并非继承而来,而是通过夺取获得。随着这次夺取,新的规则诞生了。由于英国人基本上是从零开始,无视之前的土地所有者,所有土地都归政府所有,然后出租给个人和企业。这个 1841 年做出的决定,至今仍在控制着 2025 年的租金价格。
香港的经济发展与转型
二战后,香港的战略位置和商业友好政策引发了快速转型。中国刚刚经历了一场革命,香港成为了逃离大陆政治动荡的移民的热门目的地,带来了创业动力和廉价劳动力,当地人很快就利用了这一点。
到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香港已成为制造业强国,生产从纺织品到电子产品等各种出口产品。香港的经济爆炸式增长,其 GDP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增长了 20 倍,将一个沿海前哨变成了资本主义强国。它成为了全球贸易中心,与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一起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是该地区增长最快的经济体。
经济转型带来的问题
但城市发展得越快,其基础就越脆弱。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制造业开始不可避免地衰落,公司开始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那里劳动力便宜,成本更低。如果香港想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追求不同的东西。他们转向了金融。
香港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经济强国的地位,说服跨国公司在岛上设立总部并不太难。到 20 世纪 90 年代,每年有超过 10,000 家公司迁入香港,它成为了世界领先的金融中心之一。
回归前后的挑战
但随着英国统治的结束临近,未来开始变得不确定。随着 1997 年回归的临近,许多人担心一旦中国接管会发生什么。共产主义政权以铁腕统治而闻名,媒体接管和资产没收司空见惯,资本外逃不可避免。投资者和富裕居民从该国撤出了大量资金,几个月内,恒生指数暴跌超过 20%。
就在过渡进行之际,另一场灾难降临。亚洲遭遇了债务危机。但在表面之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在酝酿。香港只有一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难以跟上不断增长的追逐机会的人群。到 1999 年,该市的人口密度已飙升至每平方公里 6000 多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150 倍,甚至超过了伦敦和纽约。
自繁荣时期以来,人口几乎增加了两倍,但土地面积却保持不变。住房变得稀缺,越来越难以负担。这就是香港“笼屋”兴起的时代。这些小铁丝网格间挤在拥挤的公寓里,最初在 20 世纪 50 年代被视为移民潮的临时解决方案,后来成为了该市住房危机的持久象征。
土地政策与财富集中
当中国接管香港时,它继承了一个有潜力但也充满缺陷的城市。许多人认为香港,尤其是其过时的住房政策,很快就会成为过去。但英国为充实帝国而建立的制度并没有被中国拆除,而是被采用并完善。
随着城市从金融危机中复苏,香港新任命的政府需要快速解决方案。他们需要稳定经济,维持企业运营,并安抚民众。因此,他们没有改革制度,而是加倍努力,将最高所得税税率从 25%降至仅 16%。逻辑很简单:降低税收将鼓励消费者支出,推动需求,并保持经济引擎运转。
但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香港仍然需要为维持国家运转的所有事情买单。公共汽车、火车,甚至学校都需要政府资金才能生存。随着税收收入减少,支出不变,他们正处于金融危机的边缘。因此,在绝望之际,政府再次转向殖民土地制度,并开始利用它出售政府拥有的土地以产生收入。他们毫不手软,出售了大量土地,每年带来约 200 亿美元的收入。
对政府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仅土地销售就占政府整个预算的 10%以上,足以完全资助该市的整个公共医疗系统。公式很简单:继续出售土地,保持资金流动,保持系统运行。
但这场淘金热并非人人都能参与。普通香港工人几乎付不起房租,更不用说买地了。那么,到底是谁在抢购这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地块呢?
房地产寡头的崛起
当领导层发生变化时,机会就会出现。苏联的解体催生了寡头,香港也不例外。一小部分超级富有的精英看到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并抓住了它。随着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售土地,少数有权势的家庭悄悄地加强了对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控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个名字脱颖而出:郭氏家族、李氏家族、郑氏家族和恒基兆业家族。但他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房地产。凭借近乎无限的财富,他们与香港政府和中国大陆当局建立了牢固的商业关系。
房地产市场的垄断与操纵
理论上,香港实行的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制度。但实际上,住房根本不是一个市场,而是由少数人控制的垄断。他们的统治不仅仅是关于财产,还关乎影响力、控制和将整个城市屈从于他们意志的能力。
这四个家族控制着四家房地产公司。对香港人来说,它们不仅仅是名字,而是塑造城市天际线、决定安家成本的力量。这四个家族的净资产总和超过 1000 亿美元,超过了一些国家的 GDP。
多年来,这些开发商已经掌握了市场操纵的艺术,战略性地限制新公寓的释放,以保持供应紧张,推高房价。这种人为的稀缺性转化为惊人的利润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之一。
不平等的加剧
为了进一步推高利润,他们一直在将公寓的面积缩小到极端水平。在没有真正竞争的情况下,一些只有 120 平方英尺的纳米公寓,几乎只够放一个水槽和一张床,在新开发的住宅区中变得越来越普遍。
去年,香港最富有的 10%家庭收入是最贫穷的 10%家庭的 82 倍。5 年前,这个数字几乎是现在的一半。十多年来,根据基尼指数,香港一直位居全球最不平等地区前 10 名,现在已经超过了亚洲其他所有国家,而亚洲本身就是一个以贫富差距著称的地区。
政府的不作为
尽管公众的抗议声越来越大,但政府一直保持沉默,行动 minimal,解决方案 ineffective。2024 年,行政长官李家超宣布了所谓的分租房屋改革。这成为了头条新闻,但棺材房被明确排除在外,使得该市最恶劣的生活条件仍然完全合法且繁荣。
租金控制也被驳回,官员们声称这会干扰市场。没有搬迁计划,没有安全网,只有一个无声的理解:如果你跟不上,你就会被推进笼子里。
其他城市的解决方案
但这场危机并非不可避免。事实上,其他城市也面临过类似的挑战并找到了解决方案。以新加坡为例,这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与香港相同,但几乎没有住房噩梦。为什么?因为几十年前,新加坡政府决定自己动手。它成立了建屋发展局,如今建造和管理着超过 80%的房屋,为所有收入水平的人提供负担得起的高质量住房。
另一方面,韩国允许自由市场继续运作,但对贪婪进行了限制。韩国没有允许亿万富翁囤积房产,而是引入了巨额的房地产利得税,对多套房产所有者的利润征收高达 50%的税。
香港的未来与警示
在香港,专家们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呼吁改革以扩大税基、增加土地供应和加强透明度。但每一个建议都被忽视了,因为有意义的变革意味着要面对从危机中获利的亿万富翁。
危机现在已经非常严重。2023 年,香港有超过 1000 人自杀,每天有三人因为无法忍受痛苦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香港一直被视为一个努力工作就能成功的地方。移民、企业家和工人相信,只要他们付出努力,就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生活。但这个承诺现在已经破灭了。住房危机有效地结束了社会流动性。
香港的危机并非个例。它是全球城市面临类似不平等问题的一个警示故事。从新加坡到伦敦再到纽约,房地产垄断和极端不平等是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问题。
这不仅仅是一场住房危机,而是一个为保护财富和权力而不惜一切代价建立的系统的结果。不平等在香港不是偶然的,而是被精心策划的。今天,亿万富翁拥有庞大的土地帝国,而工人阶级却被塞进了金属盒子里。这是一个警告,因为如果我们允许住房继续成为投机的工具,如果我们继续接受极端不平等为正常现象,那么香港的现在可能很快就会成为每个人的未来。时钟正在滴答作响,但问题是,我们将对此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