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學院到美國留學:人生的轉捩點
很多人認為,在台灣,考上醫學院是人生的首要目標,成為醫生就像站在金字塔頂端,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人生一帆風順。但今天的來賓 Harvey 卻非常特別,他不僅畢業於醫學院,甚至當過醫生,但他卻主動選擇離開金字塔頂端,前往美國攻讀不同領域的學位,甚至創立公司。究竟他在金字塔頂端經歷了哪些起伏?又付出了哪些努力,才得以攀上人生的第二座高峰?
兒時的夢想與轉變
Harvey 在國中小時期就立志從醫,並順利考上建中。他表示,當時的家庭背景多為法律相關,原先也考慮過當律師,但進入建中後,受到同儕的影響,加上醫學系給人一種「強者才去念」的印象,便決定朝醫學之路邁進。此外,高中時一位化學老師因病倒下,讓他意識到醫生這個職業的崇高,也更加堅定了他學醫的決心。
建中的挫折與成長
進入建中後,Harvey 發現自己不再是頂尖的學生。他回憶起高一時,班上四十位同學,自己卻是三十六名,這讓他受到很大的衝擊。過去總是名列前茅的他,開始思考如何在班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例如擔任提供漫畫、玩牌、電玩或籃球高手等角色。這次的挫折也讓他開始認清自己的不足,並努力尋找資源來彌補。
接受不完美,找到自己的定位
Harvey 坦言,他並非擁有堅強的意志力,而是選擇承認自己不擅長的地方,並思考如何進步。他分享,第一次發現自己無法永遠拿第一名,是發現同學把寫數學題目當作樂趣,這讓他意識到,人不可能在所有領域都做到最好,必須選擇自己真正喜歡且擅長的領域。
大學時期的探索與迷惘
探索多元領域,尋找榜樣
進入大學後,Harvey 發現自己似乎沒有那麼喜歡讀書,也無法像其他同學一樣每天埋首苦讀。他開始參加各種社團,對幹細胞產生興趣,甚至到台北奧運會上收集細胞。然而,在幹細胞實驗室的經驗,讓他意識到自己永遠無法成為幹細胞研究的專家,因為他無法像其他研究者一樣,全心投入並將細胞視為自己的愛人。
圖書館的啟發:發現學習的樂趣
在醫學院的環境中,Harvey 一直想找到一位可以作為榜樣的老師,但始終沒有找到。於是他開始在圖書館廣泛閱讀各種書籍,包括歷史、金融、經濟等,並從中發現了學習的樂趣。他認為,在醫學院或大學感到挫折時,透過自主學習可以發現新的樂趣。
二戰歷史的啟發:世界的多元面向
Harvey 特別提到,他對二戰歷史非常著迷,透過閱讀不同立場的書籍,他發現世界並非只有黑與白,很難簡單定義一個人的好壞。這種多元的觀點讓他受益匪淺。
畢業後的抉擇與反思
認清自我,不再盲目追求第一
Harvey 表示,在即將從醫學院畢業時,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潛力,並誠實面對自己是否真的喜歡當醫生。他認為,即使表面上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如果內心不喜歡,最終會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
價值觀的轉變:從單一到多元
過去,考上醫學院、當上醫生是社會認可的成功標準,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價值觀變得更加多元。 Harvey 發現,身邊的朋友可能在大學工作賺了很多錢,或者在 YouTube 上擁有百萬訂閱者,這些都是不同的成功方式。
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在單一價值觀的社會中,那些過去被肯定的人可能會感到迷惘,因為他們發現自己無法在所有領域都做到最好。 Harvey 認為,人們需要在 25 到 30 歲之間進行自我探索,找到自己真正想追求的目標,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別人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