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永遠翻不了身的真因:資訊圈養的魔咒

打破階級魔咒:資訊來源決定你的命運?提升認知逆轉人生!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提升你的認知層次嗎?這個影片探討了突破社會階層固化,提升認知的關鍵。我們將剖析信息來源如何塑造你的知識結構,最終影響你的社會階層。影片揭示了一個人所處的信息層,決定了他接收的資訊,進而影響其認知系統。

  • Quick Takeaways:

    • 認知提升取決於信息來源及底層邏輯。

    • 社會階層客觀決定了個人接收的信息類型。

    • 低端重複工作導致接觸娛樂信息,難以建立高階認知。

    • 知識分為無效知識、技能知識、賺錢知識、社會運行規則知識。

    • 突破信息閉環是改變命運的關鍵,過濾負面信息是第一步。

    • 學校傳授技能,而非成功;真正有用的賺錢知識,無人會主動教授。

打破低層次循環的關鍵,在於篩選信息,學習高層次的知識。影片建議,除了學習理論,更要實踐、思考、驗證,並將所學應用於生活,不斷提升自我。你準備好打破信息繭房,提升認知了嗎?

認知提升的兩大關鍵因素

在本專欄的上一個影片中,我提出了一個觀點,即認知的提升取決於兩個重要因素:資訊來源和底層邏輯。關於資訊來源的重要性,老毛有一個從階層到資訊、資訊到知識、知識到認知、認知到階層的封閉循環理論。這是我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理論。簡單來說,一個人的社會階層客觀上決定了他每天會接收什麼樣的資訊。一個人每天吸收什麼樣的資訊,決定了他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決定了他會建立什麼層次的認知系統。而一個人的認知層次最終決定了他未來會處於什麼樣的社會階層。

階層與資訊的循環

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話有一定道理。在古代,貴族的孩子繼續是貴族,農民的孩子繼續是農民,工匠的孩子繼續是工匠。直到現在,這種情況也沒有太大改變。低階層的孩子可能仍然在底層掙扎,社會精英的孩子可能仍然是社會精英。當然,整個社會在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但階層的延續性不會有太大變化。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一生都會在這個循環中打轉。

資訊層面

一個人所處的資訊層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每天會接觸到什麼樣的資訊。底層的普通人每天都在做相對低端的重複性工作。工作一天後很累,會做什麼呢?當然是放鬆,看電視、新聞、追劇、追綜藝、玩遊戲。一天這樣過去,十年也這樣過去。目前,大多數人接收的資訊主要來自電視和網路。人們關注的事情大多是明星、娛樂、電視、電影、社交媒體等。這些東西有用嗎?它們就像精心製作的材料,讓人們的精神獲得短暫的快感,保護另一個空虛的靈魂,讓他們不再有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真正有用的資訊,那些能讓人成長和改變、真正幫助人獲得更高覺悟、實現物質和精神滿足的資訊,都被封閉在另一個世界裡。

資訊到知識結構

一個人每天吸收什麼樣的資訊,決定了他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我小時候在農村,資訊渠道很封閉,唯一接觸外界的方式就是看電視,所以那時養成了很愛看電視的習慣,能說出電視上每個明星演過什麼電視劇、唱過什麼歌、主持過什麼綜藝節目。我曾以為自己的知識很豐富,能和其他朋友暢談。後來上學了,發現學校從來不考這些電視明星的話題,才知道這些關於明星娛樂的知識沒用。為了取得好成績,我讀了很多書,各種各樣的書都讀,小說、雜誌、古詩、民間書籍等,能找到的都讀。每次老師在課堂上提問,只有我能回答,我覺得很開心。後來工作了,發現公司裡老闆從來不問你書上知道什麼知識,而是問你能不能做事、能不能為公司賺錢。於是我努力學習如何與同事和領導相處,努力工作找工作,然後慢慢開始有工作。但無論我多努力,都賺不了很多錢,因為公司員工的薪資天花板在那裡,做得再好也一樣。然後我開始創業,突然發現之前為了提升工作而學的那些知識都沒用了,明星新聞書籍裡的那些東西也沒用。這時,真正對我有用的知識是如何獨立經營業務、開發和維護客戶等,因為沒有公司的支持,我如何在創意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但我知道,這些知識只是我創業的需要。在接觸各種人的過程中,有很多人比我層次高,有很多更高層次的知識。當然,創業時老闆要能銷售,老闆不能把產品賣出去、收回現金流,公司怎麼生存?所以我以前工作時不做銷售,但這遠遠不夠。慢慢地,老闆要研究營銷和團隊合作。如果產品不行,營銷再強大,也會死得更快,聲譽就完了。所以說白了,老闆要慢慢研究平衡整個局面,對公司整體負責。當公司進入上升和發展期,就不能像最初的創意期那樣做了。創意是不規則的,有起點沒終點。客戶在那裡,團隊在那裡,攤子在那裡,說走就走。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你看,一個人每天吸收什麼資訊,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知識結構。

認知到階層

一個人的階層決定了他每天接收的資訊,他接收的資訊形成了他的認知結構。這些知識結構建立了他的認知系統,他的認知系統的層次決定了他的思考和行為方式,這也決定了他未來的階層。這種從階層到資訊、資訊到知識、知識到認知、認知到階層的封閉循環,能讓絕大多數人穩定且沒錢,一生都在同一個圈子裡度過,這也是社會階層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對於那些略知一二的人來說,他們可以在這個封閉循環中取得突破或螺旋式上升,實現社會認知層次的提升,從而在階層上取得突破和上升。那麼,這個封閉循環的突破點在哪裡呢?最簡單、最容易的突破點就在第一個環節——資訊。認知系統不是一個可以簡單改變的階層,唯一相對容易改變的是我們接收的資訊。換句話說,如果你想打破低層次的生活循環,就必須從過濾負面資訊開始。就像一個人每天的飲食結構決定了他是否營養均衡、未來身體是否健康一樣,人們每天吸收的資訊決定了他的知識結構和未來認知系統的層次。

提升認知的四層資訊來源

無效知識

這部分知識主要由情緒資訊組成,包括新聞、電視節目、綜藝節目等。一些媒體創造的東西,99.9999%都是無效的,是假知識。你看到的是一個虛假的形象。無效知識存在的目的是滿足人們的本能情緒,作為一種消費產品投入到物質匱乏的底層。最終誰賺錢?是節目、廣告還是贊助商?一個人每天沉迷於網路新聞、電視、綜藝節目或各種娛樂,那麼他的知識結構就會完全充滿各種無效知識,這不足以支持高層次認知系統的建設。這樣的人分不清真假,很容易落入陷阱,成為一輩子被養的肥羊。

技能知識

這種知識主要由邏輯資訊組成,存在於專業工作中,包括各種技能、技術方法等。我經常說學校是傳授技能和專業的地方,而不是教人成功的地方。學校就像一個人才工廠,批量生產螺絲釘,目標是讓你能更好地配套螺帽,成為社會大機器中的一顆所謂有用的螺絲釘。你和別人的區別只是這顆螺絲釘的生產工藝或生產廠家比其他螺絲釘好。比如你的螺絲釘更硬、更耐用,但本質是一樣的。至於你能不能學到其他真正的東西,別做夢了,不可能。因為很簡單,學校的老師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也很普通,他們也是千千萬萬螺絲釘中的一顆,他們的知識結構和社會認知層次大多處於社會中低層。而更高層次的知識和認知能力,比如第三種和第四種知識,他們不懂也沒做過,怎麼教你?所以螺絲釘鑽頭只能教你成為螺絲釘鑽頭。

賺錢知識

這種知識主要由利益資訊組成,涉及到每個人的個人利益。這是一個利益鬥爭的世界,所以沒人會教你真正有用的賺錢知識。學校不會教你,公司不會教你。如果你的家庭是非常普通的工人階級或農民階級,那麼你的父母也教不了你,因為他們不懂。他們只能教你和他們一樣的東西。這不是他們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文化屬性不允許人的意志改變。這時,如果你不主動關注自己、學習創新自己,那麼最終的結果當然是繼續繼承父母的衣缽,成為新一代的螺絲釘。你會努力工作、被逼迫、無奈,過著平凡的生活。為什麼沒人教你怎麼賺錢?賺錢的知識是大多數普通人接觸不到的。殘酷的利益鬥爭背後是資訊和資源的差異。這是一方面。還有普通人害怕風險,他們對不勞而獲的收入有很大的幻想,但又總是非常害怕。每一次害怕都是必然的,你怎麼玩?富人知道你,但你不知道富人。不管雨有多大,你都擺脫不了。此外,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新的賺錢方式不斷變化。有些人還抱著幾十年前的賺錢思維,習慣了循規蹈矩,不打破規矩,你怎麼能賺到對應現在和未來的錢?比如互聯網時代,中國的自媒體、短視頻、直播等,各種普通人想不到的賺錢方式,讓很多敢闖蕩的人賺了很多錢。但如果你從未接觸過,甚至不主動去了解,你永遠不會知道未來的路,賺錢的行業就與你無關。即使行業好,也有人能在裡面賺錢,不是嗎?

社會運作規則知識

這種知識在電視、新聞、書籍、學校,甚至你生活的任何地方,普通人幾乎都接觸不到。如果你沒有家庭背景,很難依靠個人經驗。因為這些東西需要花費大量的社會經驗和個人經歷,成本巨大。也有一些有能力的人很早就接觸到了這個層次的知識,這樣的人很幸運,他們的人生成就往往比普通人高很多。但大多數人一生都不會明白世界的真相,他們只會在浩瀚的資訊流中迷失自我,在社會底層打轉。廬山真面目只在此山中。當然,有些人出生就很好,不需要努力就能出生在社會上層。有些人出生貧寒,這是人生的隨機屬性。看似不公平,其實是最公平的。不用羨慕或嫉妒,命運就是這樣,擺在這裡。好的出生不需要很高的社會認知層次,也能過上美麗的、像童話一樣的夢想生活。如果你不提升自己的社會認知,生活只會更慘。現實往往相反,擁有的越多,越缺乏。越高層次的人,越努力提升自己的社會認知,不斷進化。越低層次的人,越沉迷於娛樂、遊戲和新聞。狼的世界充滿警惕,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提升認知的方法

一方面,你可以多看老毛頻道的內容,然後結合自己的狀況反思、思考、驗證我說的是否真實。另一方面,你還是要多經歷、多實踐,實踐後多總結、多思考、多實踐。然後你再來看老毛頻道,你的感悟就不一樣了,因為你中間有實踐。不要總是學習不鍛鍊,也不要總是努力工作卻什麼都不學。要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矛盾是統一的。學習就是為了運用,在運用過程中和運用後再學習,質變。否定之否定。就像老毛說的,你人生向上的常態就是這樣。老毛希望你在人生的道路上繼續越來越好,我的朋友。理論結合實際,實際檢驗理論。謹慎,垃圾噪音,識別正確的信號。不要高估你一年能做的事,也不要低估你五年能做的事。你失去信心了嗎?如果你的思想不動,心不動,也沒關係。如果你不動,也是一種幸福的生活。但如果你有欲望,有慾望,思想不動,心不動,那就可怕了。最好的狀態是保持思想、手腳都動,心不動。生死循環的原則值得你去理解嗎?腦子動,心動,這種人更容易反應很差。以後有機會再談這個。思想、精神、腦子都不可或缺。所以老貓頻道的視頻,有些是給你的腦子看的,有些是給你的靈魂看的,有些是給你的心看的。所以一定要至少看一次老貓頻道的視頻,最好帶個筆記本,把對你有用的重點記下來。如果你知道怎麼做,就一起做。今天就到這裡。如果你有任何靈感或感悟,請在評論區留言。下一集會更精彩。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