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哲学、产品、权力:Palantir到底在卖什么?|「疯狂」哲学家|没有竞争对手的生意|AI时代的决策操作系统

Palantir解密:哲學、AI與決策系統,它到底在賣什麼?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了解Palantir這家神秘公司在賣什麼嗎?它被譽為數據分析和AI領域的獨特存在,但實際上卻遠不止於此。本摘要將深入探討Palantir的核心產品理論及其創始人Alice Karp的哲學背景,揭示其獨特的經營模式和市場定位。

  • Quick Takeaways:

    • Palantir並非單純的數據分析公司,而是將哲學本體論融入商業產品。

    • 其核心在於協助決策,將不同來源的數據整合為易於理解和操作的動態資訊。

    • Palantir不自研大型語言模型,而是利用本體論構建中介層,AI僅是上層應用。

    • 客戶黏著度極高,一旦採用Palantir產品,難以轉移至其他平台。

    • Net Dollar Retention(NDR)指標持續上升,顯示客戶忠誠度和消費意願強勁。

    • AIP的推出提升了商業公司對決策的需求及質量要求。

Palantir通過本體論,將哲學轉化為產品,並將產品轉化為權力,重新定義了產品和權力的概念。它鎖定的是人的認知和決策權,而非單純的數據分析。這家公司的特別之處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其哲學基礎和認知方法。AI 時代,Palantir 的潛力無窮, 業務擴展速度或超乎想像。

Palantir 的獨特性

Palantir 是一家極為特別的公司。若問起他們在銷售什麼,幾乎沒人能說清楚。表面上,它是一家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公司,但觀看其產品展示,就會發現並非如此。它不開發自己的大語言模型,直接使用其他家的 AI。它做數據分析,卻又不僅限於此,與 Databricks、Snowflake 等數據倉庫公司,或 Salesforce 這樣的 SaaS 公司相比,差異十分明顯。因此,有人甚至稱 Palantir 在市場上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

從創始人與公司文化看 Palantir

談到 Palantir,就不得不提其創始人 Alice Karp。她是一位哲學博士,這在科技公司中十分罕見。Palantir 的文化、招聘、管理,甚至產品設計都有著濃厚的哲學色彩。公司面試前,創始人甚至會與你暢談一兩個小時的哲學,完全不問具體業務細節。只有你能聊得來,才有可能加入。所以,Palantir 不是一家僅靠經驗就能進入的公司,它想做的事也非普通公司能做到。

Palantir 的核心產品與本體論

Palantir 的核心產品離不開“本體論”這個詞。本體論原用於哲學,研究存在是什麼。亞里士多德認為,世界上有各種實體,每個實體都有自己的屬性和關係。也就是說,人類要了解世界,必須先給世界貼上標籤。

舉個簡單例子,去菜市場做調研,要想弄清楚菜市場的情況,就得先確定菜市場裡有哪些存在,比如攤主、顧客、蔬菜、水果、錢、人等。然後給這些標籤分層,比如蔬菜分為葉菜和果菜,交易可分為買家、賣家、產品、價格等。你如何給世界分類,決定了你關注什麼、忽略什麼,而這套分類其實就是你的本體論(ontology)。

發展到信息科學領域,本體論變成了一種建模方法,它不是單純的知識圖譜。它能讓不同系統、不同部門對同一事物有統一的理解。例如,大公司內部數據整合困難,是因為各部門使用的術語和格式不同。引入公司自己的本體論後,就能將公司關注的所有客戶、產品、部門、屬性和關係整合到一個系統中,使數據能夠匯聚,轉化為人類可理解和操作的動態。Palantir 相當於將哲學上的本體論理論應用到商業產品中,用統一的方式識別不同結構的數據。引入公司本體論,就如同有了一張數字地圖,讓複雜數據變得清晰可見。Palantir 的核心產品實際上是為決策和管理服務的。

Palantir 如何解決決策難題

Palantir 要解決的是決策的難題。他們最早的切入點是戰場上的決策。在戰場上面對各種各樣的數據,必須在很短時間內做出判斷。Palantir 的本體論能將衛星、無人機、雷達送過來的各種數據和信息,快速整合成一套人能理解的語言,並迅速提供決策參考,比如如何處理快速接近的潛艇,或距離 3500 米的堡壘。

Palantir 目前只有三個官方產品:面向政府和軍隊的 Gotham;面向商業公司的 Foundry;過去兩年推出的類似人工助手產品的 AIP。它們的共同點是,Palantir 不自己開發大模型,而是用本體論做一個類似操作層的中間層,AI 只是上層,底層的本體論才是核心。也就是說,任何先進的 AI 一經推出,Palantir 的產品都能直接納入,且不影響其原有產品,無需做任何改變。

Palantir 的組織架構與工作模式

Palantir 內部除 CEO 外,大部分員工完全扁平化,沒有任何職位。工程師大概分兩類:一類在公司內部做開發;另一類是前端部署工程師,他們深入客戶公司內部,從客戶角度出發,用 Palantir 的本體論幫助客戶構建自己的系統,解決問題。

對 Palantir 的質疑與優勢

有人質疑 Palantir 只是一家 2B SaaS 公司,認為其擴展性不強。因為 Palantir 需要大量前端部署工程師在每個客戶公司做大量定制化和個性化工作,這些工程師需要同時具備產品思維和工程能力。所以每次 Palantir 開發新用戶,都會有大量的部署和建模時間,賣出後還需花大量精力維護和支持客戶工作。這也是許多人認為 Palantir 價值不應如此之高的原因,因其網絡效應不明顯。

但另一方面,這其實也是 Palantir 產品的優勢之一。一旦客戶選擇使用 Palantir 產品,就很難轉向其他產品。因為 Palantir 的用戶是需要做決策的管理層或領導者,而 Palantir 在數據安全、透明度、決策等方面已是市場上最好的。對於這些敏感數據所有者,尤其是有商業秘密的公司來說尤為重要。

Palantir 的業績表現

Palantir 每季度都會披露一個叫 Net Dollar Retention(NDR)的指標,該指標在 SaaS 行業中很常見,用來衡量老客戶的留存和消費情況。若該數字大於 100%,表示老客戶不僅沒流失,還花了更多錢。Palantir 的 NDR 從 2023 年的 100%一路上升到今年第一季度的 124%,這意味著老客戶不僅沒流失,還增加了消費。可以推斷,客戶在現有合同中增加了 AIP 等新功能。

AI 時代下 Palantir 的前景

AI 時代到來後,所有商業公司的決策需求和質量要求都在提升。金融、醫療、基礎設施、國防等行業很可能會使用 Palantir 的服務。Palantir 的網絡效應在於,每次新增大量客戶,都能生成新的本體論模型和基礎設施。未來若有類似業務的客戶,其部署時間會越來越短,形成網絡效應。甚至在一些相對抽象的層面,未來可能會提出更通用的本體論模型。這樣一來,Palantir 的擴張速度可能不像大家想的那麼慢。

總結

回到視頻開頭的問題,Palantir 在銷售什麼?與其說它銷售軟件和服務,不如說它銷售一種認識世界和做決策的方法。它用本體論將哲學變成產品,將產品變成力量。使用其系統,就相當於將自己的認知和決策方法交給了它。這家公司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是基於技術,而是基於哲學和認知,重新定義了什麼是產品,什麼是力量。在每輪技術變革中,商業模式的可能性都不可預測。所以分析和了解像 Palantir 這樣的公司,很多時候基於大家的想象。對於 Palantir,90% 買其股票的人並不真正知道它在賣什麼,但有人已堅信它是下一個萬億美元公司。你怎麼看?請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