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躺平與日本的時代變遷
內卷現象的興起
2020 年下半年,出現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畫面。在中國的清華大學,有人床上堆滿書籍,有人騎車讀書,甚至有碩士生邊騎車邊用電腦。這些學生被稱為「清華卷王」。隨後,一篇關於中國重點高中學生的文章發表,提到中國最聰明的年輕人面臨激烈競爭,陷入內卷困境。資源未擴張,競爭者卻不斷增加,導致大家互相踩踏,內卷成為時代熱詞,且愈演愈烈。
內卷概念的由來
內卷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克利福德·格爾茨在 20 世紀 60 年代提出。當時他觀察爪哇島的農業生產,發現當地資源匱乏,人們為了果腹大量種植水稻,但水稻價值低,種得越多越窮,陷入惡性循環。如今,內卷一詞雖未被收入現代漢語詞典,但在社會中廣泛流傳。
日本的泡沫經濟與內卷
在日本經濟奇蹟時代,終身僱傭制和財富擴張讓人們充滿希望,中產階級想晉升,上層階級爭奪更高地位,沒人願意停留在基礎層次。下一代也希望借著上一代的肩膀更上一層樓,這導致高端資源永遠稀缺。但在泡沫經濟時代,這種稀缺感被打破,錢變得容易獲得,普通人也能購買高端資源,如昂貴公寓、高性能私人物業等。然而,人們沒意識到特權的代價未變,只是因泡沫獲得暫時的財富。
泡沫破滅後的日本
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陷入萎縮。索尼分公司經理都成為社會的過剩人才,人們發現自己的房子貶值,貸款卻未減少,家庭開支壓力增大。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人們努力工作,卻發現大環境不佳,只能加班,形成惡性競爭。領導擔心員工的努力威脅自己的地位,老闆擔心業務減少,最終導致員工收入減少,陷入困境。
日本社會的躺平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社會出現躺平現象。人們認為既然買不起房、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養不起孩子,不如放棄努力,物質上只追求基本營養攝入,精神上依靠廉價娛樂。但從社會角度看,年輕人躺平是對社會上升通道和財富分配不均的無奈抗議。
日本政府的應對措施
日本政府首先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為了刺激經濟,採取措施支持老人、醫療和教育。政府告訴年輕人,未來可能仍迷茫,但政府會兜底。然而,這些措施效果不佳,年輕人依舊躺平。後來政府明白,要讓人們站起來,必須主動推動。政府開始重新規劃,要麼做大蛋糕,要麼重新分配蛋糕。自 2016 年起,政府大力調整勞動、稅收等相關法律,提高最低工資標準。
日本社會的新變化
在日本,不同學歷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本科以下差距不大,碩博才能拉開差距,但碩博難度和成本高,所以一般人很少選擇長時間求學。人們明白社會穩定時,階級難以跨越,努力工作獲得回報只是謊言。因此,人們更注重享受當下生活。
日本普通人的生活狀態
日本普通人從小接受放鬆教育,考試不難,畢業後進入社會,運氣好進大公司,運氣一般進小公司,福利不錯,生活足夠。實在不行就以興趣謀生。比如,一位開裝飾公司的朋友說,公司員工大多是專業學校畢業,因為建築設計系統成熟,需要的是熟練可靠的工人,這些工人在專業學校培訓後就能上手,有經驗的老工人薪水甚至高於名校畢業生。
日本社會對失敗的態度
如今日本年輕人甚至中年人對一些失敗越來越不在意,比如教育、工作、婚姻和家庭。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女孩,收入不錯,但認為職業生涯已到頂,不想在工作上花太多精力,也不想晉升。她更注重享受生活,有豐富的精神世界。
日本的生活觀念
日本社會存在貧富差距,但人們不願為了階級和地位過度努力,因為投入產出比太低。除了工作和地位,日本人喜歡在生活中尋找樂趣,如畫油畫、看星空、參加體育活動等。生活充滿起伏,但有可預期的收入,這是目前日本流行的信仰文化。
結語
日本經歷了泡沫經濟的破滅、內卷和躺平,但這並不影響人們繼續為幸福生活努力。當環境變化導致困境時,人們不會放棄,而是會選擇競爭或另尋出路,因為生活總能找到出口。我們不能把所有問題都歸咎於內卷,而以此為借口放棄努力。努力沒有錯,平凡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