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英国是怎么成为洗钱界的天花板的?

英國洗錢術:如何成為全球黑錢天堂?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了解英國如何成為全球洗錢天堂嗎?本文揭露英國成為國際黑錢漂白的中心,從二戰後的金融創新到吸引俄羅斯寡頭和各國不法資金的策略。我們將探討倫敦如何透過漏洞百出的金融體系和海外領土,巧妙地將非法資金合法化,以及這如何影響英國經濟。

快速重點:

  • 英國透過創新金融手段,繞過監管,吸引全球資金。

  • 倫敦成為俄羅斯寡頭藏匿財產的熱門地點,助長房地產市場。

  • 英國的「黃金簽證」計畫吸引大量海外投資,同時也成為洗錢的途徑。

  • 英超聯賽等產業,也可能涉及不法資金的流動。

  • 歐盟曾試圖阻止英國的洗錢行為,但英國最終選擇脫歐。

  • 洗錢產業已深入英國各行各業,難以根除。

洗錢:英國如何成為業界天花板

所謂洗錢,聽起來像是一項非常高級的技能,但本質上是一個將黑錢和髒錢反覆交易變成乾淨錢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很多環節,並有辦法規避金融監管,因此只能讓專業人士做專業的事。通常,那些把金融自由掛在嘴邊的地方大多與洗錢有關,例如新加坡、杜拜、香港,當然還有業界的翹楚——英國倫敦。

倫敦:全球洗錢中心

俄羅斯寡頭愛倫敦早已不是秘密。在俄羅斯開戰前,俄羅斯寡頭一直是倫敦房地產、遊艇、足球俱樂部的大買家。中東的富豪、香港的富人、南美的毒販,甚至非洲的貪官,都把倫敦視為藏匿黑錢和白錢的地方。倫敦能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中排名第二,洗錢業務功不可沒。

英國洗錢業的興起

二戰後,英國實力大不如前。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中,美國和蘇聯聯手壓制英國,英國銀行也被華爾街資本完全拋棄,短時間內股價下跌15%。為了應對危機,英國銀行開闢新思路,直接借入美元進行交易,完美規避了英國央行的監管,同時也因美元是借入而非購買,規避了美國的監管。

在這場危機中,英國發現可以在國內市場使用其他貨幣進行交易,不僅能抵消貨幣貶值的損失,還能讓資金擺脫國家金融體系的控制,這簡直是開啟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稍具金融常識的人可能很快就會意識到,這不就是愛爾蘭銀行的測試版嗎?英國能在金融領域屹立數百年並非毫無道理,他們在愛爾蘭銀行的每一步都走在金融行業的前沿,自大洋時代以來,愛爾蘭銀行就深受富人和窮人的喜愛。

不要低估這種金融創新,因為從本質上講,銀行業和監管是相互矛盾的。零售銀行的作用是幫助銀行擺脫監管,以加速全球資本流動。所謂的金融自由或數字貨幣去中心化,說白了就是零售銀行的升級版,其核心內容是資金可以在監管之外為所欲為。

香港和新加坡是東南亞的金融中心,這與當年英國老師的新教導不同。但金融自由化的風險也很高,很容易被石油美元利用。當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泰國實施金融自由化,結果被華爾街大亨狠狠割了韭菜,香港和新加坡也遭受了重大損失。

20世紀60年代後,歐洲經濟強勁復甦,全球貿易開始迅速增長。由於英國銀行失控,加上英國海外領土,如維京群島和開曼群島,稅率極低甚至沒有稅率,那些不能擺上台面的錢就通過英國海外領土隱藏原始路徑,沒人知道這些錢來自哪裡或如何而來,倫敦從而成為黑白資本交易中心。

俄羅斯寡頭與英國

1991年,英國政府的規則大幅升級。隨著蘇聯解體,葉利欽對國有資產發起強力聯盟,一些前蘇聯商人被迫屈服,抓住這個機會進行報復,一個月內就成為經濟頂層,壟斷了國家經濟。在俄羅斯最瘋狂的時代,他們控制了石油、礦業、媒體、金融等一系列腐敗行業,甚至阻礙了俄羅斯總統的命運和國家發展的方向。

為了保護這些非法所得的財富,他們引入了歐美法律,一方面進行金融轉移,直到普京上台,開始清算那些大國債的購買者,這些人紛紛離開俄羅斯,倫敦成為他們海外移民的第二選擇。

有眼光的英國人早就看到了這個機會,他們在20世紀90年代推出了黃金簽證計劃,只要能拿出一兩百萬英鎊投資英國,就可以獲得英國長期居留權,不用住在難民營。這項政策對寡頭來說就是買房順便拿個英國戶口,比北美移民容易得多,於是大量俄羅斯富商前往英國買房,倫敦成為俄羅斯寡頭的第二故鄉。

洗錢流程

當然,投資移民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如何洗白這些不明財富。首先,寡頭通常會找到倫敦當地的專業團隊,包括律師、會計師和金融家,然後花12英鎊(超過100元人民幣)註冊一家空殼公司。這家空殼公司不需要審查申請人的個人信息,而且只要公司銷售額低於一定水平,就不需要顯示任何主要業務平均數,所以沒人知道這家公司是做什麼的,這為洗錢工作提供了最初的便利條件。

初步工作完成後,專業團隊會根據英國法律和特殊的海外利潤優勢,幫助寡頭設計一條完美的資產轉移路徑。等到整個過程完成,沒人知道這是誰的錢,黑錢來自哪裡,寡頭的黑錢就這樣洗白了。但空殼公司賬戶里的現金最終還是有風險的,不過如果變成房地產就完全不同了,因為當房地產再次出售時,交易所得的錢就成為了合法收入,黑錢就徹底洗白了。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21年的報導,俄羅斯寡頭在英國購買的房地產價值至少15億英鎊,這只是倫敦海外資本的來源之一。其他國家的寡頭在倫敦買了多少房子仍是個謎,但據路透社估計,大多數海外資金購買的房子也是空置的,至少有價值41億英鎊的倫敦房子晚上不亮燈,這從側面顯示了倫敦不明資金的大致規模。

其他國家的黑錢流入

除了俄羅斯寡頭,南美的毒品交易、中東的國王也帶著大量資金前往英國。例如,那個萬王之王的非洲獅王卡扎菲,在英國購買了近12億美元的資產,直到這頭獅子被利比亞人民殺死,英國政府才宣布此事。關於英國所謂的世界黑白天堂,英國人自己也承認,尤其是倫敦房地產市場,已成為海外隱藏和洗白資產的首要目標,洗錢與英國經濟緊密相連。

英國洗錢的多種方式

當然,為了吸引黑錢進入市場,英國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作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英國依靠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定的政治環境和完整高效的金融產業鏈,洗錢活動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的各個角落。早年,他們利用公司和銀行進行傳統的虛假交易,現在範圍越來越廣,不僅涉及礦業、房地產和足球領域,還涉及互聯網和數字加密貨幣領域。

我們都知道球迷喜歡英超,那是因為這裡有足球,而足球聯賽需要俱樂部之間的交易來完成。與其他公司相比,英超俱樂部的轉會率高,轉會費也不合理,一個看不出金銀的球員,隨便一轉會就是幾千萬甚至上億英鎊。超高價格的背後,很可能伴隨著黑錢洗白的過程。

2014年,香港富豪、英國伯明翰俱樂部前主席楊家誠因涉嫌洗錢被判6年監禁,其40億資產也被英國政府沒收。富人投資英超,有多少人是真的熱愛足球?這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各國的抗議與英國的應對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問,如果英國洗錢這麼猖獗,其他國家難道不會舉手抗議嗎?他們抗議了,但沒用。

歐盟一直反對英國的洗錢行為,這並不是因為歐盟有多正義,而是因為各國的黑錢都流向了英國,就像被英國薅了羊毛,自己損失慘重。所以自從英國加入歐盟,歐盟就制定了很多反洗錢政策。

雖然在壓力下,英國也在逐漸加強對反洗錢的控制,但有點表演成分。從實際情況來看,洗錢在英國是一個高科技的完整產業鏈,已經全部轉入地下,即使英國政府打擊洗錢,似乎也沒有太大效果。

2016年,歐盟又出台了一項反避稅令,目的是打擊維京群島、開曼群島這樣的避稅天堂。因為在這些小島上,註冊空殼公司是避稅和洗錢的關鍵環節,而且很難控制,歐盟因此每年少收很多稅。另一方面,如果這項政策實施,最大的損失者是英國。

歐盟的原計劃於2021年初開始實施,結果英國在2019年3月選擇脫歐。因為在英國看來,與歐盟的貿易關稅相比,洗錢收入簡直微不足道。

英國從洗錢中獲得的利益

在一家反金融詐騙組織的調查中,15%的英國大學生收到了洗錢組織的工作邀請,6%的人提交了洗錢工作簿。所謂的轉賬流程、支付流程,看起來像是一份正經的工作,但實際上是在幫助犯罪集團將資金轉移到海外,然後由專業工具掩蓋。

根據一般市場情況,每筆交易會有8%的利息,如果風頭強勁,甚至會達到15%。據《英國金融時報》統計,2020年,在英國的外國人總共有約1.3萬億英鎊的資產,每年還有90億英鎊的資金流入英國。這不僅僅是收取費用這麼簡單,因為黑錢洗白後,下一步就是花錢享受生活,英國的豪華汽車、私人遊艇和高端房地產銷售因此受到刺激。

在俄羅斯開戰前,倫敦也被稱為“俄羅斯人的倫敦”。僅在2010年至2014年間,來自俄羅斯的賬戶在英國的消費就超過200億美元。這些白領富人買車買房,平均每人每年花630萬英鎊,購買了倫敦10%的豪宅和近一半的遊艇。

而匯豐銀行,從成立之初就與洗錢有關。它不僅常年幫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毒販,甚至還與恐怖分子有業務往來,每年賺取的黑錢高達數百億美元。2012年,匯豐銀行被美國檢察院抓住,但最終美國司法部沒有起訴匯豐銀行,而是罰款192億美元達成和解。所以在美國,沒有什麼是不能用錢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再加一億。

隨著俄羅斯開戰,英國政府也開始對俄羅斯下手,從沒收寡頭的遊艇到搶奪資產,然後強迫對方出售所有俱樂部,他們說這是金融犯罪,但實際上是趁火打劫。至於其他無法解釋的錢,英國政府隻字未提。

但我們不用為英國擔心,即使有一天俄羅斯寡頭離開英國,也會有更多的不明資金填補俄羅斯人留下的空缺。世界越混亂,人們就越渴望金錢的自由和安全。我理解這個問題,也理解英國在每個角落的行為。在利益面前,英國人一直都很誠實,幾百年來從未改變。所以你讓他們放棄洗錢的工作,無異於斷了英國人的財路,就像殺了英國人的父母一樣。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