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孩子相處:從挫折、制約到同理心
本篇文章整理自一場親子教養專家馬大元醫師的訪談,深入探討了親子關係中常見的問題,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叫孩子起床的壞處
許多父母每天早上都在為叫孩子起床而煩惱。然而,強迫孩子起床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
挫折感: 掌控感是自信和快樂的來源。如果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都由別人掌控,孩子會感到挫折和無力。
-
制約: 被叫醒的感受通常是不愉快的。將這種不舒服的感受與父母的臉和聲音聯繫起來,長期下來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
如何避免負面制約
避免用不愉快的方式叫醒孩子,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光線和聲音: 模仿大自然,利用早上的陽光和鳥叫聲等漸進式的聲音來喚醒孩子。
-
正向制約: 如果必須叫醒孩子,可以用親吻或搔癢等愉快的方式,將開心的感受與父母的臉和聲音聯繫起來。
認識亞斯伯格症
馬大元醫師也是一位亞斯專家,他分享了關於亞斯伯格症的知識。
-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 亞斯伯格症屬於泛自閉症的一種,患者可能在數理或記憶力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在人際互動上較為困難。
-
亞斯伯格症的遺傳性: 亞斯伯格症具有很高的遺傳性,如果孩子被診斷出患有亞斯伯格症,父母其中一方可能也具有相關特質。
如何與亞斯孩子相處
與亞斯孩子相處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
開誠佈公: 不要隱瞞孩子關於亞斯伯格症的事情,與孩子坦誠溝通,一起探索和了解。
-
高度尊重: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避免觸碰他們的「按鈕」,在他們喜歡和擅長的領域與他們互動。
-
同理心: 父母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父母的全方位學習
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
-
發展心理學和腦科學: 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和腦部運作方式。
-
自我成長: 如果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可以先尋求諮商,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再以嶄新的面貌與孩子互動。
亞斯兒的早期療育與轉銜
針對亞斯兒的早期療育與轉銜建議如下:
-
早期療育評估: 六歲前可做早療評估,政府有投入大量資源,及早介入。
-
轉銜: 升學時務必轉銜,告知學校孩子的狀況,以便學校安排適合的導師。
給父母的建議
-
誰願意學習就聽誰的: 當父母對教養方式有不同意見時,應聽取願意學習的一方。
-
不要貼標籤: 不要因為孩子有亞斯的特質就給他們貼標籤,而是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和潛力。
-
家醜不要外揚?這是醫學: 不要隱瞞亞斯兒的事實,這不是家醜,而是醫學,可以分享,然後開誠布公地與孩子討論。
總而言之,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需要父母的同理心、尊重和不斷學習。了解孩子的獨特性,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多了解亞斯,不要亂貼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