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馬大元與亞斯前行,正向教養看見孩子的獨特天賦 ft.精神科醫師、親子教養專家·馬大元|EP117

亞斯兒教養:馬大元醫師談正向教養,發掘孩子獨特天賦 (ft. 親子教養專家)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身為父母,叫醒孩子起床竟然有壞處?從發展心理學和腦科學的角度,精神科醫師馬大元將在訪談中揭露叫孩子起床的潛在負面影響,以及父母如何透過轉變做法,建立更健康的親子關係,擺脫早上起床的親子惡戰。

Quick Takeaways (快速重點):

  • 掌控感喪失: 每天早上被叫醒,剝奪孩子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感,增加挫折感。

  • 負向制約: 不愉快的起床體驗與父母的臉和聲音產生連結,長期下來影響親子關係。

  • 光線與聲音的運用: 透過調整臥室光線和選擇舒緩的音樂,讓孩子自然醒來。

  • 正向制約: 若必須叫醒孩子,嘗試用輕柔的方式,例如搔癢或親吻,建立開心的連結。

  • 亞斯伯格症(亞斯):認識亞斯,了解亞斯,同理亞斯。

別再用錯誤的方式叫孩子起床!學習如何運用光線、聲音,以及正向鼓勵,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改善親子關係!

如何與孩子相處:從挫折、制約到同理心

本篇文章整理自一場親子教養專家馬大元醫師的訪談,深入探討了親子關係中常見的問題,並提供了實用的建議。

叫孩子起床的壞處

許多父母每天早上都在為叫孩子起床而煩惱。然而,強迫孩子起床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

  • 挫折感: 掌控感是自信和快樂的來源。如果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都由別人掌控,孩子會感到挫折和無力。

  • 制約: 被叫醒的感受通常是不愉快的。將這種不舒服的感受與父母的臉和聲音聯繫起來,長期下來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產生反感。

如何避免負面制約

避免用不愉快的方式叫醒孩子,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 光線和聲音: 模仿大自然,利用早上的陽光和鳥叫聲等漸進式的聲音來喚醒孩子。

  • 正向制約: 如果必須叫醒孩子,可以用親吻或搔癢等愉快的方式,將開心的感受與父母的臉和聲音聯繫起來。

認識亞斯伯格症

馬大元醫師也是一位亞斯專家,他分享了關於亞斯伯格症的知識。

  • 亞斯伯格症的特質: 亞斯伯格症屬於泛自閉症的一種,患者可能在數理或記憶力方面有特殊才能,但在人際互動上較為困難。

  • 亞斯伯格症的遺傳性: 亞斯伯格症具有很高的遺傳性,如果孩子被診斷出患有亞斯伯格症,父母其中一方可能也具有相關特質。

如何與亞斯孩子相處

與亞斯孩子相處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 開誠佈公: 不要隱瞞孩子關於亞斯伯格症的事情,與孩子坦誠溝通,一起探索和了解。

  • 高度尊重: 尊重孩子的獨特性,避免觸碰他們的「按鈕」,在他們喜歡和擅長的領域與他們互動。

  • 同理心: 父母要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感受,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

父母的全方位學習

父母也需要不斷學習,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支持孩子。

  • 發展心理學和腦科學: 學習相關知識,了解孩子的發展階段和腦部運作方式。

  • 自我成長: 如果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父母可以先尋求諮商,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再以嶄新的面貌與孩子互動。

亞斯兒的早期療育與轉銜

針對亞斯兒的早期療育與轉銜建議如下:

  • 早期療育評估: 六歲前可做早療評估,政府有投入大量資源,及早介入。

  • 轉銜: 升學時務必轉銜,告知學校孩子的狀況,以便學校安排適合的導師。

給父母的建議

  • 誰願意學習就聽誰的: 當父母對教養方式有不同意見時,應聽取願意學習的一方。

  • 不要貼標籤: 不要因為孩子有亞斯的特質就給他們貼標籤,而是要看到他們的優點和潛力。

  • 家醜不要外揚?這是醫學: 不要隱瞞亞斯兒的事實,這不是家醜,而是醫學,可以分享,然後開誠布公地與孩子討論。

總而言之,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需要父母的同理心、尊重和不斷學習。了解孩子的獨特性,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才能幫助他們成為更好的自己。多了解亞斯,不要亂貼標籤。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tay Updated

Get the latest summaries delivered to your inbox 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