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本叔叔的影片!大家好,我是 John。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為什麼沒有動力」。主要是因為在影片下方留言看到一些朋友提到,有很多想做的事,但就是不想做,準備好了,還是不想做。如果真的沒有動力,該怎麼辦?如何找回想做事情的感覺?我過去也經歷過這個階段,沒有任何動力,什麼都不想做,真的是一個沒有目標的人。
缺乏動力的原因
恐懼
首先,也是最大的因素,其實是因為恐懼。當我們沒有動力時,實際上是害怕某些事情。你可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覺得做了這件事,生活會發生改變。當然,還有害怕失敗,害怕無法達成,或是害怕不確定性,擔心開始做了之後會出現更多問題。
目標設定不當
-
目標太遠或太近: 目標太近,就沒有新鮮感;目標太遠,則遙不可及,甚至看不到。
-
目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目標如果是別人想要的,而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就會感到掙扎,最終導致精疲力竭。
-
事情超出掌控範圍: 當事情不在你的掌控之中時,例如想當班長,但班上同學比你資深,你可能會感到無助。
如何找回動力
重新規劃目標
正如前面所說,如果你的目標太大、不夠精準、或太遙遠,就難以達成。我通常建議將目標設定為自己真正想要的,並且設定一個可能實現的期限。
-
設定大目標,也要設定小目標: 可以設立遠大的目標,但同時也要設定可達成的小目標,逐步累積成就感,最終實現大目標。
-
SMART 目標: SMART 目標是管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
Specific(具體的): 目標要夠仔細、夠精準、非常具體。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目標是可以衡量的。
-
Achievable(可實現的): 目標是可以達成的。
-
Relevant(相關的): 目標與你正在做的事情、想要達成的目標、以及你的能力相關。
-
Time-bound(有時限的): 目標要有明確的期限。
-
例如,「我想成為一個好人」並不是 SMART 目標,因為不夠具體,也無法衡量。但「我想在 30 歲前靠正職工作賺到 100 萬元」就是 SMART 目標,因為它非常具體、可以衡量、有時間限制,並且與自己相關。
將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有時候,大目標會讓我們寸步難行。這時,我的建議是將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就像切蛋糕一樣,將大目標切割成小塊,一次完成一小部分。 就像吃披薩,如果一次要吃掉整個 12 吋披薩,可能會感到不知所措。但如果將目標縮小到一次一口,那就容易多了。
從他人身上汲取力量
有時候,閱讀一些勵志文章、書籍,或者觀看一些鼓舞人心的演講,可以給你帶來動力。在美國,有些演講非常受歡迎,被稱為「motivational speech」,也就是激勵人心的演講。
慢慢培養好奇心
有時候,需要強迫自己突破舒適圈,你會發現更多有趣的地方。慢慢培養好奇心,不斷提問,你會對事物越來越感興趣。一開始可能需要強迫自己,但逐漸地,你會愛上這種感覺。
充分休息
有時候,缺乏動力是因為身心俱疲。如果長時間處於抗拒狀態,特別是當你被告知要做的事情並非你真正想要的,或者別人給你的期望並非你自己的期望時,你會感到非常疲憊。
-
真正的休息: 遠離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到戶外走走,欣賞大自然,放鬆身心。
-
大空間的釋放: 我相信,寬闊的空間感能打開人們的心扉,讓你明白世界如此之大,許多事情其實並不重要。
結合喜歡與不喜歡的事情
如果有很多不想做的事情,可以嘗試將它們與喜歡的事情結合在一起。例如,如果要去銀行辦事或寄信,可以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或者,在洗碗、打掃時,可以聽音樂、聽笑話、或看影片。
學會讚美自己
過去我總是習慣自我批評,認為這樣才不會驕傲自滿。但如果你是一個經常自我責備的人,你其實已經夠了。
-
停止自我批評: 不要再像魔鬼教練一樣苛責自己。
-
練習讚美自己: 告訴自己「我很好、我沒事的、我很棒、我可以的、我做得到的」。
將失敗視為經驗
失敗只是一種經驗,而不是讓你後悔和責備自己的理由。從失敗中學習,並在下一次做得更好,這才是改變過去的唯一方法。
改善生活環境
凌亂的工作環境會讓人感到壓力,不知從何下手。建議整理你的桌子和環境,讓你有足夠的空間工作。溫馨整潔的環境能讓人心情愉悅。
結語
今天分享了這麼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希望你們能從中找到一些動力。我也在努力以充滿動力的方式與你們交談。很多事情其實都很有趣。當你充滿好奇心,當你覺得某件事很有趣時,它就會變得非常有趣。所以,有時候改變觀念需要時間,但沒關係。我相信你們可以做到。至少我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