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家好,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今天我想和大家談一個許多人都特別關注的話題,那就是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教育怎麼樣?它是能直通歐美大學的優質教育,還是中規中矩?在馬來西亞有很多家庭,國際學校是個繞不開的話題。我們在這裡學習快一年了,結合自身經歷,今天還見了一位國際學校的老師朋友,他經驗豐富,曾在上海著名的惠靈頓國際學校任教多年,後來又在馬來西亞的國際學校教書,是位英語老師。我和他探討了馬來西亞國際學校與中國國際學校的優劣勢,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
與金寶寶視頻的緣分
昨天看YouTube視頻時,看到金寶寶的視頻,她女兒在牛津讀碩士。看到這個視頻我很感慨,感覺像是一種緣分和輪迴。記得疫情初期,大概2020年,我看到金寶寶在馬來西亞的視頻,深受啟發,意識到在馬來西亞生活是件很棒的事,這在我們心中埋下了種子。從那時起,我們開始做各種馬來西亞攻略和研究,思考如何從英國搬到馬來西亞。如今幾年過去,我們更適應馬來西亞了。金寶寶女兒在馬來西亞完成學業,回上海讀過中國學校,現在在牛津。她女兒很小就來馬來西亞,後去墨爾本大學,再到牛津大學,這條路不錯。她女兒和我女兒年齡相仿,之前在上海的話,無論專業發展還是未來生活,選擇都更廣。而且她女兒的英語水平和自信令人羨慕。
馬來西亞國際學校的優勢
學校氛圍
總體來說,馬來西亞國際學校氛圍相對輕鬆開放。像這裡的英美學校,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和國際視野。在課堂上,老師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有很多小組作業和項目,不是單純的硬式學習。相比之下,中國國際學校相對內向,因為大多數是持外國護照的中國孩子,很多沒在國外生活過,英語不夠純熟,同學間交流多用中文,甚至很多同學還要補習英語。
心理健康
中國學校普遍缺乏心理健康概念,學生有心理問題如抑鬱、雙相情感障礙等,沒人引導和幫助。而在英國,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我在英國做志願者時,接觸到很多有抑鬱症的中國孩子,他們描述的症狀很可怕,覺得世界是灰色的,甚至有自殺念頭。我自己也有親身經歷,高中時一位成績優異的同學因未達到期望而自殺,學校卻沒有任何心理輔導,對我打擊很大。所以,學校氛圍和對心理健康的重視遠比考試成績重要。
多樣性和適應性
馬來西亞國際學校非常多元化,我們孩子所在的學校有來自50多甚至60多個國家的學生,這遠超中國的國際學校。如果孩子未來想去歐美上大學,在馬來西亞的學校更容易適應。
教學質量
馬來西亞國際學校的老師素質不錯,大多數英語學校的老師有PGCE資格證書。一些好的學校,如華園國際學校、艾麗絲史密斯國際學校,老師通常有10年以上教學經驗。我們認識的一些老師,在英國公立學校教過多年,甚至有小學校長來這裡任教。
中國國際學校則呈現兩極分化。一類是高質量的純外國學校,如上海美國學校、德威、惠靈頓等,老師多為英美籍,薪水高達50 - 80萬人民幣一年,還提供兩次往返機票。另一類是名義上的國際學校,師資較差,教學方式偏硬式,注重成績,違背了國際教育的初衷。總的來說,馬來西亞國際學校整體穩定性較好,歷史悠久,語言環境和文化多樣性也更優。
學術成績
馬來西亞國際學校的頂尖學府,如花園國際學校、艾麗絲史密斯國際學校、ISKL、蒙特克萊爾國際學校等,成績不錯。很多學生每年都能進入牛津、劍橋、倫敦政經等名校,美國方向也有哈佛、康奈爾等。例如,2014年A-Level成績中,59%的學生獲得A或A,82%的學生獲得A至B。與英國私校相比,雖比不上頂尖私校(如St. Paul's、Westminster),但比英國私校平均成績好。與中國國際學校相比,中國國際學校錄取到美國大學的人數似乎更多,尤其是上海美國學校。
學費和課外活動費用
馬來西亞頂尖國際學校的學費每年都會上漲,不同年級學費不同,年級越高越貴。相比之下,中國的惠靈頓、德威等國際學校學費較貴,每年約20 - 30萬人民幣。在課外活動費用上,中國也比馬來西亞貴很多。在馬來西亞,孩子上機器人課、游泳課等,一節課可能100元,甚至60 - 70元。而在中國,像籃球課一節要280元,還不是一對一教學。
美國大學招生新聞
今天看到特朗普和哈佛大學的新聞,說哈佛不能再招收任何國際學生,現有的國際學生要轉學才能保持身份,這讓我很震驚。哈佛27%的學生是國際學生,近三分之一的人要離校轉學,特朗普的理由是美國大學招收國際學生是為了收學費,這是一種特權而非保障。這可能也是很多中國家庭選擇牛津而非斯坦福的原因之一,中美關係影響了很多人的選擇。
結語
以上就是我們對馬來西亞國際學校教育的總結和觀察。如果目標是去歐美名校,在馬來西亞國際學校學習幾年很有優勢,比國內國際學校更國際化,語言文化更接近西方,成本也低很多。歡迎大家分享經驗和建議,我們下次再見。現在我要帶孩子去興趣班了,因為孩子剛剛睡著,課還沒開始,我們就在這裡繞了幾圈,給大家看看風景。我們現在在停車場,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