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EP216. 對科技七巨頭的投資看法 Feat. Freddy Business & Research | M觀點

科技巨頭投資攻略:Freddy Business深度剖析美股七雄 (M觀點216集)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知道科技巨頭的投資策略嗎?Miula邀請 Freddy Business and Research 的 Freddy,剖析科技七巨頭(蘋果、微軟、亞馬遜、特斯拉等)的投資價值,並分享美股科技股的投資心法。本集節目絕對是滿滿的乾貨,讓你掌握第一手的科技投資情報!

Quick Takeaways:

  • Freddy 深入分析蘋果在AI領域的挑戰與潛力,Tim Cook是否會下台,蘋果AI是否有可能被買單?

  • 拆解微軟的成長動能與風險,Office 系列是否仍具優勢?與 OpenAI 的合作是否能持續?

  • 解析亞馬遜如何透過 AWS 以外的業務,打造美國版 Super App?

  • Meta 的廣告業務能否持續成長?元宇宙的長線發展如何?智能眼鏡會是下一個重要裝置嗎?

  • NVIDIA 的高速成長還能維持多久?競爭對手 AMD 能否追上? ASIC 又會帶來什麼威脅?

  • 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面臨哪些挑戰? FSD 和 RoboTaxi 的夢想能否實現?

  • 解讀加密貨幣比特幣的投資價值,它會是下一個熱門資產類別嗎?

節目簡介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M觀點第216集。在禮拜一的中午,我們一起聊聊重要的科技財經產業話題。今天很榮幸邀請到Freddy Business and Research的Freddy,他是少數在台灣分析美國科技股時,我會參考的人。這集我們將探討他對科技七巨頭的投資看法,以及他自己對美股科技公司的投資心得。

業配時間:大人的加減法

節目對象

在進入主題之前,先來到業配時間。今天要介紹的是M觀點宇宙的最新節目《大人的加減法》。所謂的“大人”,一般指的是25歲到65歲工作職業過程中,偏後半段的人,可能已經有小孩、結婚,進入人生至少職場方面的下半場,以整個人生來講,可能也過了中長左右,大約是35歲到60歲這個範圍。

節目緣起

現在有很多Podcast節目,但大多數鎖定的對象是20歲到40歲之間,專門針對40歲以上的節目不多。而我自己前上個月正式邁入50歲,除了M觀點中比較偏知識型、商業型的節目外,也想聽一些針對生活中會遇到的各式各樣課題、話題的節目,所以就有了《大人的加減法》。

節目內容

這檔節目針對35歲到60歲(40plus)的人,聽眾可以聽到在這個年紀階段會面臨的生活議題、人生議題,以及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節目名為“大人的加減法”,是因為人生有時候需要加法,增加新的想法、體驗;有時候需要減法,扣掉壞習慣,無論是加法還是減法,都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

節目主持人

由於我平時很忙,沒辦法自己整天做這個節目,所以找了兩位厲害的主持人:老查李全新和收納達人廖心筠。老查在企業資歷很廣,有傳統媒體和數位媒體經驗,過去幾年專注於職場第二人生的轉型,是很多人面對中年危機或不知道如何過得更好時的專家,而且他是超級大量的閱讀者。廖心筠在整理房間、收納的過程中,接觸到很多人的人生故事,是很厲害的創作者和KOL。加上我自己,我們組成了超級厲害的黃金組合。

節目議題

《大人的加減法》會聊所有35到60歲人會面臨的議題,包括投資理財、健康、家庭關係、職場卡關等。市面上Podcast節目比較少聊這些,我們就專門做一檔節目,讓每一集都是聽眾會想要收聽的。

專訪Freddy Business and Research的Freddy

為什麼邀請Freddy

今天邀請Freddy來節目,是請他跟大家大聊美國科技股的看法。Freddy Business and Research這個粉專會聊他自己對於投資和美國公司的看法,他以前在台灣重要的券商擔任美國科技股分析師,並帶領團隊打造出台灣有名的券商美國科技股分析團隊。現在投資美國科技股是顯學,但大多數粉專的文章沒什麼參考價值,而Freddy的文章每一篇都很有收穫。

Freddy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Freddy,之前在KGI開基證券當美股研究員。從大學到研究所,因為在網路公司實習,為了瞭解數位廣告和串流媒體產業,自己做了一些研究。後來這些研究累積下來,加上在商學院上課的經驗,把科技材料和實習所得結合在一起。因為這個經驗,被凱基證券看到,面試時考了Airbnb和Uber的財務數據和關鍵數據建模,從此開始了近10年的美股研究工作。

如何看懂科技股

一個好的分析師要怎麼樣才能夠看懂所有的科技股呢?Freddy認為看任何產業都不脫三件事情:價值創造、價值分配和評價。價值創造牽涉到對科技、技術和產品本身的理解,不僅要掌握現在的情況,還要能預測未來的發展。價值分配就是競爭和合作關係,以及產業邊界的變化。評價則是投資分析師需要考慮的。

投資人對美國科技股的認知誤區

Freddy認為投資人對美國科技股有一個認知誤區,就是所謂的“大者恆大”。在歷史長河中,這件事情並不常發生,科技股的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過程變動很快且兇猛,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和科技變化的影響。

Freddy的個人投資

Freddy主力投資是因子投資,但也會做科技股投資。他不會用市值來決定要不要投資,而是會刻意避開市值大的公司,去找那些被低估、市場沒有看懂的標的,期待能夠比因子投資和大盤有更好的Alpha績效。

看好的被低估標的

以過去兩三年來講,Freddy特別看好的被低估標的是Netflix。當時Netflix的付費訂戶數量有點減緩,市場對它的期待主要在於如何增加訂戶,而不是廣告業務。但Freddy通過分析和研究,認為Netflix在廣告業務上有機會,而且它的管理層有能力帶領公司發展。後來Netflix推出了廣告Tier方案,並且在內容方面也有一些動作,最終股價上漲。

科技股未來10年的表現

很多人說過去15年科技股都超強,那未來10年科技股還能打敗大盤嗎?Freddy認為從評價水準來看,回歸均值是有可能的,但如果科技股的獲利比現在預估的更好,成長率更高,還是有可能打敗大盤的。如果是兩個投資組合,一個投資S&P500,一個買下科技股的前10名,每一家10%,Freddy會賭第二個投資組合會贏。

科技七巨頭的看法

蘋果

蘋果在最近因為Apple Intelligencechages表現不佳,被很多人說在AI出局了。Freddy認為蘋果的AI確實落後,但這對它未來業務的影響程度還需要觀察。從基本面來看,蘋果有很大的營收基礎,除非有一天大家都不用手機,否則它的商業模式不會受到太大挑戰。但從投資角度來看,缺乏AI能力會讓它跟其他廠商之間的溢價能力出現改變,從而影響投資價值。

微軟

微軟去年股價表現不佳,今年稍微好一些。Freddy認為微軟在過去十年一直是很穩定的標的,但也不是沒有風險。比如它的Office部門,雖然現在是經濟母,但有些人認為年輕人沒有用Office的習慣,而且AI的發展也可能會對Office的需求產生影響。不過Freddy認為五年內Office的需求應該還好,但五年之後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Google

Google在過去一兩個月是大家最喜歡討論的創新者兩難的例子。Freddy認為Google面對AI的挑戰,需要在營收和成本之間做出平衡。雖然AI overview的營收轉換率沒有比較差,但成本會增加很多。Google可能需要先犧牲獲利,維持營收和市佔率,然後再尋找新的成長機會。

亞馬遜

亞馬遜在台灣的科技產業討論中稍微比較少。Freddy認為Andy Jassy上任後做了很多大方向的調整,是M7裡面最被低估的CEO。AWS的方向是對的,電商業務雖然受到關稅的影響,但這是週期性的,而且亞馬遜在其他業務上也有發展。

Meta

Meta的廣告業務很強,但也被一些人說是“OneTrickPony”。Freddy認為Meta的廣告業務現在很高,對它來說是好事,因為它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去發展其他業務。而且如果AI繼續發展下去,Meta有可能去挖搜尋廣告的市場。

NVIDIA

NVIDIA靠著GPU和AI算力,市值衝到了前幾名。Freddy認為NVIDIA的順風還能持續多久,取決於競爭對手的情況和ASIC的發展。雖然ASIC可能會對NVIDIA造成威脅,但目前來看,NVIDIA在AI領域的地位還是很穩固的。

特斯拉

特斯拉的電動車業務面臨著中國幾家公司的嚴重挑戰,短期內銷售情況可能不太好。但在FSD和RoboTaxi等夢想部分,Freddy認為特斯拉的技術是領先的,只是需要時間才能看到顯著的數字貢獻。

加密貨幣的看法

對於加密貨幣,Freddy認為比特幣作為一個資產類別已經確立了,不會再有人質疑它是騙局。隨著BlackRock等大的ETF發行商開始針對虛擬貨幣做實物ETF,加密貨幣會被更多的投資人接受,成為某一種資產類別。

投資建議

如果有投資人最近幾年都有投資美國科技股,Freddy的建議是,如果看好整體的科技,可以買QQQ或VGT等ETF。如果想要創造Alpha,就需要深入研究各個公司,知道自己在賺什麼錢,以及自己的判斷和市場預期之間的差異。同時,要把握好價值創造和價值分配這兩件事情,找到被低估的公司。

節目結束

非常感謝Freddy上我們節目,分享了這麼多對於科技產業、科技公司的投資看法。希望他明年再來上我們節目,一年來一次。節目就到這邊,跟大家說拜拜。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