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為寫程式,薪水卻天差地遠?
大家好,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一個現象:為何同樣寫程式,有人年薪僅 11 萬美元,有人卻能賺到數十萬美元?
醫學博士的困惑
文章作者是一位在美國大型城市、由中資企業開設的醫學公司工作的醫生,擁有博士學位。他自述經常需要加班,職位是資深科學家,但年薪只有 11 萬美元。他感到困惑,為何其他人可以賺取數十萬美元,甚至數百萬美元。
公司規模的重要性
薪資高低的關鍵在於公司,而非個人能力。作者認為,即使能力較差,在大公司也能獲得不錯的待遇;反之,即使能力再強,在小公司薪水也可能較低。市場並非完全理性,不會精準地按照能力來支付薪資。
影響力決定價值
在大公司工作,所做的事情影響力也不同。例如,在 Meta(前身為 Facebook)改變一個按鈕的顏色,可能影響數百萬用戶。而在使用者較少、利潤不高的公司,自然無法提供高薪。
加入成功的公司,比埋頭寫程式更重要。
高薪職位的迷思
文章提出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為何有些人明明有能力,卻不跳槽到薪水更高的公司?
難以跳槽的原因
- 進入好公司並不容易。 除了能力,還需要機會和時間準備。
- 面試內容與工作內容脫節。 尤其在美國,面試題目與實際工作關聯性低,準備面試需要花費大量時間。
-
刷題的必要性。 雖然面試刷題與工作內容脫節,但仍有其作用,可以篩選掉:
-
純粹的「水貨」,即只會說不會做的人。
-
智商不足的人。
- 準備時間成本高昂。 跳槽到大公司需要花費數月甚至半年的時間準備面試,包括刷題、系統設計、行為問題等。
-
年紀越大,跳槽成本越高
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跳槽的成本更高,因為刷題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許多小公司的員工,因為各種原因,缺乏跳槽的動力。
動力不足的原因
-
安於現狀: 小公司工作壓力較小,有些人只想安穩度日。
-
缺乏自信: 對自身背景缺乏自信,害怕跳槽後不穩定。
-
準備時間不足: 沒有足夠的時間準備面試。
平台的重要性
在 Meta 等大公司的新團隊中,即使只是節省數十萬美元的 GPU 成本,也能體現個人的價值。平台越大,影響力越大,收入也越高。
行動的困難
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但真正要改變平台並不容易。改變需要動力,而很多人往往缺乏足夠的動力去做出改變。
結語
希望大家都能進入大公司,獲得豐厚的薪資待遇!感謝觀看,喜歡的話請點讚和追蹤,我們下個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