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哲學與人生的思考
幸福的短暫性
人們在遭遇重大變故如摔斷脊椎或中樂透後,兩年後都會回到基準的幸福水平。無論最終是快樂還是不快樂,這種狀態往往都不會持久。得到某樣東西後,人們會習慣它,然後又感到無聊。幾個月後,就會想要別的東西。
什麼是幸福
幸福基本上就是滿足於現狀,不希望事情與現在不同,不覺得此刻缺少任何東西。就像蘇格拉底走進市場,看到各種奢侈品卻說自己不想要,這也是一種自由。有時,不想要某樣東西和擁有它一樣好。
人們真正幸福的時刻
大多數人如果被問及持續幸福的時期,可能是在做一些看似無所事事的事。追求的過程中總有一種缺失和依賴,但一直閒坐也會無聊,人們又想要冒險和驚喜。比如「幸福機器」的思想實驗,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單純的幸福,而是想要有意義的生活,希望世界帶來驚喜,並以可預測又不可預測的方式與之互動。
人生的平衡
有些人追求純粹的幸福,但多數人希望在世上有所作為、有所成就。如果一切都出乎意料且非自己想要,會充滿焦慮;如果一切都如預期,又會感到無聊。人生就像在這兩者之間流淌的河流。很多成功人士回顧過往,會覺得旅程才是有趣的部分,應該更享受它。
金錢與幸福
雖然不能說賺錢或成功沒有意義,錢能解決金錢問題,但中樂透和摔斷脊椎的人兩年後都會回到基準幸福水平。人們總是在欲望、多巴胺、滿足和不滿足的循環中,所以要享受旅程,因為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旅程中。
自尊的重要性
最糟糕的情況是沒有自尊。不愛自己的人總在與自己掙扎,面對外部世界會更艱難。自尊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若不遵守自己的道德準則,就會損害自尊。建立自尊的方法之一是遵守自己的準則,另一種是為他人做事。
思考自己與不幸福
過度思考自己的個性、自我和問題,是很多抑鬱和不幸福的根源。總想著自己的不幸,只會養大內心那個貪得無厭的小獸。
哲學的本質
哲學是在生活的具體經歷中發現隱藏的普遍真理,並以此指導未來的具體經歷。任何學科深入研究都會走向哲學,任何領域的精通都能使人成為哲學家。
哲學中的悖論
很多哲學問題看似悖論,如自由意志和人生的意義。其實是因為提問和回答的層次不同。比如人生的意義,從個人角度看,此刻就有無限意義;從宇宙角度看,一切終將歸零。自由意志也是如此,從個體角度看有自由意志,從上帝或宇宙角度看則沒有。只要在提問的層次上回答問題,很多悖論就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