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美股回调,这5支股票,准备加仓买入!

美股回調加倉機會?2024年值得關注的5隻潛力股!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美股震盪,如何穩健投資?理財達人老李分享應對股市回調策略,並精選五支潛力股,助您在市場波動中獲利。

Quick Takeaways:

  • 美股回調屬正常現象,是長期投資者累積利潤的機會。

  • 精選五支股票:輝達 (Nvidia)、超微 (AMD)、特斯拉 (Tesla)、Palantir (PLTR)、好市多 (Costco),並提供買入建議價位。

  • 輝達 (Nvidia)仍是首選,建議於160-173美元區間建立基本倉位,142-160美元繼續加倉。

  • 超微(AMD)目標價為148美元和135美元支持位逐步買入。

  • 特斯拉(Tesla)於300美元以下分批買入,283及270設為下兩個支持位。

  • Palantir(PLTR)股價已跌破多條均線,可考慮於12.5美元附近建立倉位。

  • 好市多(Costco)在股災中具有極強的防守能力,可考慮於953美元以下建立倉位。

老李強調,股市回調是長期投資的良機,應保持冷靜,分批買入優質股,切勿試圖預測底部。同時,謹慎控制倉位,逐步建立目標倉位。

大家好,我是老李。在上個影片中,我們討論了恐懼和恐慌,並為大家做了一次心理按摩。現在股市正在反彈,美國股市和科技股都表現不錯。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五支在股市反彈過程中值得關注的股票,以及我的入倉策略。在開始之前,按照慣例,先來看看我的帳戶情況。

帳戶回顧與市場觀點

  • 帳戶回調:過去兩天,我的帳戶出現較大幅度回調,總共下跌超過5,000美元。儘管如此,我認為股市的回調和調整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過程。

  • 歷史數據:根據歷史數據,美國股市在8月和9月的表現通常較為疲軟。因此,我們需要對股市的回調做好心理準備,以便在回調真正來臨時能夠冷靜應對。

  • 長期投資:股市回調是長期投資者獲利的好機會。在回調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優質的股票,逢低買入並長期持有,這樣才能在長期內獲得更豐厚的收益。

  • 股市特性:股市就像一根彈簧,下跌是為了更好的反彈。

五支潛力股分析

接下來,我將介紹五支我認為在股市反彈或下跌時都值得關注的股票,並分享我的入倉建議。

1. 英偉達 (Nvidia)

  • 領先地位:英偉達已不再僅僅是半導體晶片產業的領導者,而是全球領先的公司,穩居世界市值第一的寶座。

  • 優勢比較:與其他科技巨頭相比,英偉達在營收增長率和盈利能力方面都名列前茅。

  • 雙重優勢:英偉達既是科技巨頭,又是半導體晶片領域的領頭羊。

  • 入倉建議:

    • 160-173美元區間:可以開始建立小倉位。

    • 142-160美元區間:繼續逐步加倉,長期持有。

  • 風險控制:不要試圖猜測底部,逐步建立倉位,控制成本。

2. 超微半導體 (AMD)

  • 未來潛力:我相信AMD在2025年有很大的潛力。

  • 估值比較:AMD的估值目前相對較高,但與英偉達相比,營收增長和盈利能力稍遜一籌。

  • 建議:可以同時配置英偉達和AMD,但英偉達的倉位應大於AMD。

  • 入倉建議:

    • 148美元:可以考慮買入。

    • 135美元:可以加倉。

3. 特斯拉 (Tesla)

  • 市場價值:特斯拉目前的市值為1.04兆美元。如果股價跌至300美元以下,其市值將低於1兆美元。

  • 開倉原因:如果認為特斯拉未來一定能達到超過1兆美元的市值,那麼300美元以下的價格是非常適合開倉買入的。

  • 支撐位置:

    • 300美元:開倉價。

    • 283美元:第一支撐位。

    • 270美元:第二支撐位。

4. Palantir (PLTR)

  • 亮眼表現:PLTR是我帳戶中盈利最高的股票之一,利潤已達近127%。

  • 股價回調:PLTR股價近期有所回調,但整體估值仍然較高。

  • 入倉建議:

    • 125美元:可以考慮開倉買入。

5. 好市多 (Costco)

  • 抗跌能力:好市多具有很強的抗跌能力。

  • 防守型股票:好市多是我近期開始配置的股票。

  • 入倉建議:

    • 953美元以下:可以考慮買入。

其他資訊

  • Moomoo優惠:

    • 美國用戶通過老李的專屬邀請連結開戶入金,最高可獲得價值1,000美元的英偉達股票。

    • 有限資金可享受高達8.1%的現金年利率。

  • Moomoo技術分析工具:Moomoo提供了型態選股功能,可以通過技術形態篩選股票。

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