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家好,歡迎回到「How to Learn」系列。我是 Chiang。在今天的影片中,我要和大家分享六個專家都在用的有效學習技巧,這些技巧能幫助我們從基礎升級思考。不僅能學得更快、記得更多,還能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中解決各種問題。這六個技巧來自我最近讀完且覺得很棒的一本書——《How People Learn》,由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這本書是我看到小江冰推薦後,發現非常受歡迎的書籍之一,所以真的很感謝她。書中分享了很多有研究支持的學習原則,讓我終於明白那些非常聰明的人並不是天生就有很多知識,而是他們掌握了一套科學構建的學習系統,使他們不需要依賴實際訓練,就能用更有邏輯和直覺的方法理解整個知識並建立自己的學習路徑。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這六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模式識別
書中分享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研究人員找了一群物理專家和新手,給他們看很多物理題目,然後讓他們根據解題方式的相似性進行分類。結果,新手通常根據題目的表面特徵進行分類。例如,他們看到兩個有斜坡、斜坡和角度的題目,就認為是同一類型的題目。但專家的思考方式完全不同,他們把有斜坡和斜坡的題目分為同一類。當時我看到這個分類時,也在想這兩個題目哪裡相似。屏幕前的小姜餅人也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這兩個題目被歸為一類。如果知道的話,請在影片下方留言和我分享,這可能意味著你是物理專家。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我後來也了解到這兩個題目都是用來解決能量扶手原理的,所以專家會把它們歸為同一類。
從這個實驗結果可以看出,專家之所以厲害,是因為他們能快速看到信息背後有意義的模型,尤其是那些深層的原理和結構。他們會根據這些原理重新組織知識,然後就能用同一套邏輯解決表面上看起來完全不同的兩個問題,比如水平和傾斜的問題。
那麼如何識別這些模式呢?你可以問自己這些信息之間是否有任何相似的功能、特徵或作用。嘗試找出它們背後的共同特徵,比如結構、運作機制或應用情況。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被表面的細節所左右,重點是把注意力放在更抽象層次的功能分類上。例如,思考為什麼這個信息很重要,它在整個知識結構中扮演什麼角色。
舉個例子,你可能認為 Uber 和 Airbnb 是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一個是交通服務,另一個是住宿平台,表面上看起來有很大的不同。但如果從抽象層次思考,我們會發現它們其實有很多共同的底層特徵。比如,它們都是通過基於平台的機制,分散自由資源,如汽車和房屋。當你使用數字平台建立雙邊市場,連接攻擊者和用戶時,你就會發現 Uber 和 Airbnb 都屬於共享經濟加平台整合和中和的商業模式,而不僅僅是交通和住宿。
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能看到信息背後的結構時,就能更快地交叉檢查和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聯繫。
第二個方法:構建知識圖
知識圖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大腦基於過去的經驗和學習建立的一個個性化的知識框架。這個框架可以幫助你理解和處理與某個主題相關的新信息。一個人的深度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或她大腦中模式的準確性、完整性和邏輯性。
在同一個實驗中,研究人員讓物理專家和新手分別描述解題的過程,然後根據他們的答案畫出以下的知識模式。為了讓小姜餅人更容易理解,我把它做成了中文版。
專家之所以能比普通人更深入地理解一個概念,是因為他們在吸收新信息時,非常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知識圖。這兩張圖分別是新手和專家的知識圖。你可以看到,新手的知識圖主要圍繞著問題的表面特徵。例如,斜面是由一個有斜角的平面組成,上面有一個滑塊,平面的表面特徵包括摩擦和非摩擦。摩擦力又分為近摩擦係數和動摩擦係數。這些信息更像是外部現象和細節值。
相反,你可以看到專家的知識圖是按照層次和邏輯建立的。在左下角,你可以看到專家仍然保留了問題部分的表面特徵,如斜坡、滑塊和摩擦力。但它不像新手那樣詳細,而是有選擇地保留了與核心概念相關的關鍵信息。
紅色部分是專家和新手最大的區別。在左上角,你可以看到專家主動提到了解決問題所使用的核心數學原理,如能量平衡和牛頓運動定律。這些原理不是從問題表面觀察到的,而是需要通過深入理解和抽象概念來掌握。
在右邊,專家建立了一個叫做操作條件的組。因為專家知道,在解決問題時,不是從一開始就盲目地套用公式,而是根據問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原理。如果滑塊有加速度,就需要使用牛頓第二運動定律;如果滑塊處於平衡狀態,就需要使用合理零的概念。這意味著專家不僅知道使用什麼定律,還知道為什麼使用、什麼時候使用以及如何使用。這是以核心概念為中心建立的知識圖,是支持專家深度理解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
第三個方法:情境化知識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你讀了很多書,學了很多知識,但在實際遇到問題時卻不知道如何應用。這種知道但做不到的差距的關鍵在於我們的知識沒有被純化。但這不能怪我們,因為傳統的教育考試都是關於我們是否記住了這些信息。例如,考試可能會問你什麼是只能改變的公式,選項可能是 1 等於 mc,1 等於 mc 平方,1 等於 mc 立方。只要你記住 1 等於 mc 平方,你根本不需要知道這個公式在什麼情況下應用。
與傳統教育只是記憶知識相比,專家在學習時會同時考慮情境。他們會問自己這個知識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使用,然後根據這個情況進行分類,以便在未來遇到類似問題時能快速提取。
這讓我想起我學醫的時候,有一門課叫做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這是一種幫助醫學生培養情境知識的學習方法。它的工作方式是老師會提供一個臨床情況的描述,讓我們像醫生一樣模擬實際接觸病人。例如,一個 72 歲的男人咳嗽發燒三天,最近覺得胸部有點腫脹,沒有明顯的咳嗽,他自己有糖尿病和高血壓。
這種情況會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將從書本上學到的醫學知識重構成可以在實踐中使用的臨床判斷。因為如果是一般的教科書學習,它會直接告訴我肺炎的典型症狀是發燒、咳嗽和呼吸急促,然後列出診斷和治療方法。
但在真實情況下,病人不會告訴我他或她有肺炎,他或她只會告訴我他或她的症狀是咳嗽或呼吸急促。所以情境知識的價值在於它幫助我們重新評估書本上的知識,使其成為一個實用的思維結構,讓我們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快速獲得相關知識。
第四個方法:流體檢索
流體檢索是指以相對輕鬆的方式回憶相關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減少對注意力的需求,釋放更多的認知資源來處理需要思考的更複雜的部分。
例如,當孩子們剛開始閱讀時,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腦力來處理文字和聲音之間的關係。例如,當他們看到「我」這個字時,他們必須先看拼音 u、o,然後才能知道這個字讀「wo」。但當成年人看到「我」這個字時,他們已經知道拼音是什麼了。這意味著我們已經將文字和拼音內化為自動減法的知識,所以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句子的意思和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上。
一個非常好的使流體檢索順利進行的方法是建立一個有效的檢索提示。然後搭配不斷的反覆練習。
大家如果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我們之所以能想起某一件事情,通常是因為外在的環境提示,觸發了記憶的提取。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可能走在路上,然後看到一位收費員正在開單,就突然想起自己的停車費還沒交。這不是巧合,而是收費員的視覺提示喚起了你對停車費的記憶。
所以如果我們想讓某個知識在未來能被快速提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學習的那一刻建立一個清晰的提示。這些提示可以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刺激,也可以是個人經驗或情感記憶。
例如,當醫生聽到病人說他們胸痛,疼痛會延伸到肩膀、背部或下巴時,就會立即提醒他們心臟病發作。這是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表達。或者,例如我之前遇到過一個心臟病發作的病人,所以我對這個過程有很深的印象。這是一個來自個人經驗的強大而有力的提示。
所以通過建立這樣一個清晰的提示,並不斷地反覆練習,可以幫助我們大大提高檢索的順暢度。
第五個方法:教學內容知識
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在某個領域學了很多知識,你認為自己應該理解得很好。但當你想教別人的時候,你發現自己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這其實是學習中一個非常常見的陷阱,叫做學習的錯覺。
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一張非常有趣的圖片。左邊,你認為自己精通馬桶和水泵的設計。但事實上,你只了解右邊的圖片。你只是知道按下水泵按鈕,水就會流下來。很多時候我們認為自己學會了,但實際上我們只是熟悉了表達,並沒有真正理解。
教學內容知識可以幫助我們避免陷入這個盲區。因為當你試圖教別人的時候,你會強迫自己離開模糊的地方,填補知識的空白。這個過程其實是一種深度學習。
所以之前,我收到一個小姜餅人問我為什麼我願意毫不猶豫地分享這些教學影片。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當我在製作這些影片的時候,也是我學習最多的時候。它會讓我發現自己的盲點,然後彌補它們,這樣我就能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有更完整的理解。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說教學是因為教學是真正發生學習的地方。
第六個方法:訓練後設認知
簡單來說,後設認知就是你對自己的學習和思考過程進行反思。這是一種非常高級的學習技巧,因為它需要你有意識地去實施。如果你做得好,它不僅能幫助我們掌握學習中的盲點,優化策略,還能讓我們在面對未知問題時不斷改進和找到解決方案。
那麼如何訓練後設認知呢?有三個具體的步驟,包括觀察、反思和調整。
當我在學習如何畫新圖時,我意識到我畫完後很少回去看。所以我開始反思我很少回去看的原因。然後我意識到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對新圖工具的理解是錯誤的。我以前認為它只是用來組織材料的,也就是說,它會畫很多分支,然後把重點放在上面。直到我學會了整個新圖的概念,我才意識到它的真正價值是幫助我們建立概念之間的聯繫。
所以我重新調整了我畫新圖的方式,重點放在知識結構的構建上。我可以把這些概念和聯繫重新排列成右邊的這張圖。這個結構比一開始的關鍵字列表要清晰得多。它不僅僅是完成了,還讓它成為一個可以不斷回顧和擴展的知識圖。我也把這個新方法編成了一個影片,如果你是感興趣的小姜餅人,請點擊上面的鏈接觀看。
這個後設認知的過程幫助我找到了更有效的學習策略,使我的學習能力越來越高。
以上就是專家在學習時使用的六個方法。如果你對學習記憶感興趣,請點擊這個影片觀看。如果你想知道如何擺脫低效率學習,請點擊這個影片觀看。我們下次影片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