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簡介
大家好,歡迎來到Meigu Cafe,我是主持人Nick。隨著Tesla的無人車即將在德州奧斯汀起飛,Google的Waymo和Tesla的CyberCab,究竟誰會是Robotaxi的最終贏家?這個話題再次受到關注。這支影片將從價格、每英里成本、技術差異、應用範圍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探討它們在外觀和特色上的優劣。希望大家喜歡,在影片開始前,先提醒大家Seeking Alpha正在舉辦年終大促銷,通過下方連結訂閱Seeking Alpha Premium可享$60折扣及7天免費試用,也可訂閱Alpha Pay。此外,2025年下半年的頂級股票講座主講者是Stephen Kress,過去兩次選出的投資組合績效驚人,訂閱任一計劃即可解鎖相關文章。
Waymo的現狀
現有成就
Waymo在美國從事自動駕駛無人車業務多年,目前在包括鳳凰城、舊金山、洛杉磯在內的四個城市運營。每週產生超過250k卡路里,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一定量,在舊金山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使用Waymo。
技術特點
Waymo的技術相當複雜,主要通過四個部分實現無人車目標。首先是LiDAR,這是其設備中最有價值的部分,能讓車輛在24小時內擁有360度視野。其次是3D地圖,捷豹車上配備了超過20個攝像頭,比Tesla更多。此外還有雷達和電腦。其中最重要的是LiDAR,也是造價最高的部分。
造價與車隊規模
2021年,Waymo的CEO表示,一台Waymo車的造價不超過一輛中等配備的賓士S-Class,當時S-Class造價約150K,假設Waymo成功降本,目前造價也在$100K以上。車隊方面,Waymo與捷豹的合同即將完成,新一批車正在生產,目前工廠和路上運行的車輛約2,000至3,000輛。
消費者角度
有網友在Twitter分享,同樣的行程,Waymo比Uber更便宜。例如某行程Uber要$21,稍等片刻是$17,而Waymo至少$10.8,甚至$9,大概比Uber便宜20%。但Waymo目前不賺錢,Uber則有盈利。
優勢舉例
Waymo相比Tesla有一個優勢,曾有王大陸打Uber司機的事件,原因是他想在Tesla車內打開Uber車門但沒成功,至少Waymo不會有這種問題。
Tesla的現狀
現有成就
Tesla的Robotaxi去年發布,名為Cybercat,風格簡約,旨在降低價格。原計劃6月12日公開,但Elon Musk在Twitter更新表示,目前定在22號,因對安全非常謹慎,日期可能會變。雖然尚未正式發布,但已在德州奧斯汀進行路測,車內無人,會主動避讓路人。
技術特點
Waymo有LiDAR和近30個攝像頭,而Tesla車內只有六個攝像頭,完全依賴AI神經系統和攝像頭解決Robotaxi問題,技術與Waymo有很大不同。
造價與未來預測
Waymo造價約$100K至$150K,Elon Musk去年表示,若2026年大量生產CyberCab,價格將在$30K左右,價差明顯。ARK基金的研究報告顯示,Waymo目前每英里成本較高,Tesla CyberCap推出後,消費者支付的費用預計更低。初期Waymo消費者需支付約$1 USD,CyberCap推出後預計為$0.6 per pound,大規模生產後,CyberCap每英里成本可降至$0.25,比Waymo低30 - 40%。相比之下,Uber目前每英里成本約$2,差距巨大。
未來規模預測
Muto預測,2030年全球將有5000萬輛CyberCap上路,其中50%的市場份額將被Tesla佔領,即2500萬輛。Tesla選擇簡單技術路線,看似簡單實則更難,但一旦成功,在各方面都將比Waymo容易100倍。
Tesla對東南亞Grab的影響
存在的問題
首先,Tesla在東南亞幾乎沒有市場,目前東南亞電動車市場基本被中國電動車壟斷。其次,東南亞交通狀況複雜,每個路口車輛行駛方向多達10個,很難想象AI能比東南亞的Grab司機更勝任。最後,價格方面,Cathy Wood預測2035年Tesla每英里成本為$0.25(每公里$0.16),但初期成本可能更高,是預測值的2 - 3倍,即每公里$0.32,相比東南亞現有的Grab價格(摩托車每公里約$0.21,汽車每公里約$0.36),並無明顯優勢,且東南亞民眾已習慣Grab的交通模式。
總結
以上就是Waymo和Tesla的Robotaxi頂級戰役分析。6月22日CyberCap推出後是否會震撼世界?未來Waymo是否會被淘汰,大家都選擇Tesla?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看法。最後再次提醒Seeking Alpha的年終大促銷,訂閱任一計劃即可解鎖2025年下半年頂級股票文章。感謝收看,我們下次影片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