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 在美國工作的半導體工程師,生活跟台灣有不一樣嗎? #idm #wafer #美國工作

美國半導體工程師真實現況:IDM廠、工作、生活大揭秘! (台積電 vs 美國廠)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想了解美系IDM大廠工程師的真實想法嗎?這份摘要將揭露一位在德州IDM廠工作的製程整合工程師,分享她如何成功進入美國半導體業,以及對台積電赴美設廠的看法,一探究竟台灣人才是否會被「掏空」,以及美國工作的真實樣貌!

Quick Takeaways:

  • 留美工作途徑: 留學是主要途徑,畢業後有三年工作緩衝期,需盡快找到工作以維持簽證。

  • 工作環境: 美國IDM廠相較台灣,較少尾牙、春酒等福利,工作壓力與文化也不同。

  • 職涯選擇: 工程師分享,半導體元件物理是重要科目,設計與材料領域各有挑戰與發展。

  • 產業現況: 美國IDM廠徵才趨緩,留學工作簽證越來越難拿。

  • 台積電赴美: 工程師分享對IDM廠工程師是否跳槽到台積電的看法。

  • 工作內容: 製程整合主要負責量產穩定產品,資深工程師則負責新產品開發。

來賓堅持不露臉的精彩訪談

哈囉大家好,我是養哥,歡迎回到我們的頻道。今天這集非常精彩,因為來賓堅持不能露臉,往往不能露臉的都最精彩。

來自美系IDM大廠的製程整合工程師

今天的來賓是來自美系有很多牛的地方(德州)某IDM大廠的製程整合工程師,我們稱她為比莉姊。

如何在美國本土IDM廠工作

想要問一下比莉姊,為什麼有機會在美國本土的IDM廠當製程整合工程師呢? 如果沒有身份,就要先留學。讀書畢業後,工程類專業會給三年工作期,失業期不能超過三個月,畢業後三個月要盡快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就可以用學生F1簽證在美國工作。如果不是讀書的人,可能就要拿別的美國身份簽證。很多在美國工作的人都是透過讀書,然後美國公司可以幫忙繼續跑後續流程,可能換工作簽證等,但首要就是要有簽證。

學歷與專業相關

比莉姊念的是相關科系,在美國如果念歷史,可能不能找工程類相關工作,要走畢業相關的科系。不能說念相關科系,畢業後留在美國賣雞排,要先想辦法拿到身份再說。

公司裡的台灣人

比莉姊所在的工廠台灣人很少,研發部門台灣或中國人比較多。

畢業找工作難易度

畢業三個月內要趕快找到工作,透過實習再轉正還好,但不能都到快畢業才找。找工作難易看景氣,最近公司不太招人。比莉姊2023年初入職,感覺是最後一批,因為到2023年公司狀況不太好,疫情後就沒這麼好了。

美國求職與產業

在美國念相關專業,找到實習或三個月內找到工作不容易,看產業。半導體產業因為美國廠沒像台灣這麼多,而且沒身份的人,公司招用可能要額外處理身份問題,所以不太想招外國人。美國人自己也不一定想去工廠,材料化工專業可能會去,電機專業選擇度比較高。念相關專業的同學走半導體的越來越少,因為半導體不賺錢,大家都去Google或做Design,感覺更有生活品質。

學術與工作適應

比莉姊在台灣念相關專業,碩士才偏材料半導體類。大學念Design覺得太難,做材料做到一半量一量交出去就行,比較有時間性,適合自己。不同類型的人適合不同工作,比莉姊覺得自己適合苦幹實幹,工作充滿快樂,和以往來賓不同。

最難的科目

偏電路設計相關的科目都很難,看來台灣厲害的選擇念設計是有原因的。如果覺得設計太難,可以選擇材料。

畢業難關與赴美科目

畢業不難,但要真的懂很多不容易,太久沒讀會忘。靠半導體元件的物理,如製程、流程、CMOS流程、元件物理等科目跑到美國。

赴美念碩士的原因

想換個環境,在台灣待太久,學生時期不太了解未來產業,純粹想說去國外試試看,反正不一定要工作,先讀書再想。

申請學校

申請學校時申請了很多間,也中了很多間。多申請就有機會,衡量方式不一定。申請時考英文,提交學校成績、推薦信等資料。理工科英文過門檻就有機會,主要還是看審查資料,如GPA。

留在美國工作的原因

想辦法留在美國工作,先做做看,比較台灣和美國的工作強度。公司三年後會幫忙申請身份,有很多方案,如NIW、PERF等,公司會決定用什麼方法。但進公司要先問好,不是每個職缺都會sponsor。

身份問題與擇偶

如果公司不幫忙解決身份問題,就要想辦法跳。沒有身份很麻煩,結婚是最快拿到身份的方法,擇偶條件第一要有護照。川普上來後,拿身份好像比較難。

公司招聘與新人待遇

比莉姊所在公司在台灣以專門收新鮮人著名,但在美國最近都沒招人,在比莉姊之後就沒人來了。同事大部分只有在這間IDM廠工作過,也有新鮮人。新人進去沒有特別的boost,公司沒有尾牙、春酒、抽獎、旅遊,也沒有公司餐。

美國生活與開車

比莉姊在美國開車,去美國之前不會開車。台灣開車很難,有行人很危險,美國沒有人,晚上開車也不恐怖。在美國要小心警察,不能超速,超速會被開罰單。

德州環境與台積電建廠

德州晚上一片烏漆抹黑,有些地方沒有路燈。亞利桑那最近燈火通明,因為台積電在蓋廠,但在美國不一定24小時蓋廠。台灣建廠20個月左右,美國建廠40幾個月。

工作職務與產品

比莉姊是製程整合工程師,新人主要負責量比較大且穩定的產品,確定產品沒有電信等問題。資深工程師會負責新的、可以創新的產品。部門裡有老鳥負責全新的、還沒量產或剛進量產拉良率狀態的產品。

製程問題與報告

製程中機器有時候會莫名出問題又莫名好,不知道原因。寫報告就寫突然好了,懷疑是某台機器的問題,後續再觀察。有時候沒有Root Cause也要做報告。

部門話語權

在公司裡,製造部話語權最大,因為管整體wafer out的數量。其次是product部門,因為客戶退貨會很麻煩。然後是PIE、PE、設備部門。

報廢經驗

曾經遇過把整個Lot報廢的經驗,之前整個線有移動,電力體變很燙,電流很高,電信就錯了,直接scrap在工廠裡面。

救貨與inline inspection

出了問題不一定會救貨,有時候製程沒說出事,PIE就要去找原因。inline inspection有時候沒看到問題,最後才發現。有時候報告沒寫清楚,導致後續出問題。

調整inline spec

發現問題想把某些inline的spec卡緊,製造部會很反彈,因為會影響生產。他們會說以前就是這樣,為什麼現在才調整。

面試與產品問題

面試時會問對製程熟不熟,基本的MOS結構做得出來就可以。工作中最生氣的是問人家問題,人家說不知道。產品規格很窄,電信有一點移動都很危險。

每天工作內容

每天一到公司就先看電信,檢查前一天的chart,看最近的WAT跑了怎麼樣,有沒有移動。如果沒移動就輕鬆很多,其他時間做改善project。

產品線維持時間與薪水落差

比莉姊負責的產品線超過10年,是個老產品。在美國,軟體薪水太高,設計薪水也比製造高很多,製造和設計薪水可能差一倍,而且製造漲薪困難。

設計工作壓力

設計工作壓力點不同,後端設計如layout通常很忙碌,和cap out的時間超級強相關。前端設計delay時,後端壓力很大。如果有bug,修bug或查bug會超麻煩。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

Quick Actions

Watch on YouTube

Related Summaries

No related summaries found.

Summarize a New YouTube Video

Enter a YouTube video URL below to get a quick summary and key takeaw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