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thumbnail for 矽谷富豪的永生秘密出現什麼狀況?

矽谷富豪永生夢碎?雷帕霉素真相:抗衰老迷思與潛在風險

Summary

Language:

Quick Abstract

探索 Bryan Johnson 的永生夢:科技富豪砸重金抗衰老,這條路真的可行嗎?本文將深入探討他投入巨額資金進行人體實驗,試圖達到永生的目標,並分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與潛在風險,以及為何他最終放棄雷帕霉素(Rapamycin)的使用。

Quick Takeaways:

  • Bryan Johnson 豪擲千金,以自身為實驗對象追求永生,引發社群媒體熱議。

  • 主要研究藥物雷帕霉素 (Rapamycin),原用於器官移植,後發現可能抑制 mTOR,與細胞自噬有關,或能延緩老化。

  • 雷帕霉素 (Rapamycin) 具雙面刃效應,抑制 mTORC1 可能影響肌肉合成,加劇肌少症。

  • 動物實驗顯示雷帕霉素 (Rapamycin) 或能延長壽命,但也伴隨胰島素阻抗、脂肪代謝異常等副作用。

  • Bryan Johnson 最終因副作用放棄雷帕霉素 (Rapamycin),強調需持續觀察最新研究與個人生物標記變化。

  • 個別案例參考價值有限,大規模臨床試驗與長期追蹤才是驗證延壽藥物潛力的關鍵。提醒大眾對社群媒體上過度鼓吹的抗衰老方法保持警惕。

很多人可能聽過 Bryan Johnson,他是一位美國科技企業家和創投家,因其花費巨資進行自我實驗,試圖達成永生或至少抗衰老而廣為人知。這種以自身為實驗對象且手段激進的方式,使他在社群媒體上迅速成為熱門話題。

財富來源與永生事業

Bryan Johnson 的主要財富來自於他所創立的支付公司,他在 eBay 的收購計劃中獲得了近 8 億美元。正是這筆財富讓他投入了所謂的永生事業。

醫學角度的質疑

從醫學角度來看,這可能是一場花費巨大但幾乎沒有成功可能性的投入。並非唱衰醫學在這方面的進步,而是因為如果將自己作為實驗對象,在醫學研究中 N=1 (受試者數量為 1) 的前提下,無論結果如何,都只能僅供參考,不會出現普遍性的應用和結論。這也註定了他的實驗在醫學上的貢獻極其有限。

鉅額的健康檢查費用

根據網路上的資料,Bryan Johnson 每年花在健康檢查上的金額超過百萬美元,折合新台幣超過 3000 萬元。

雷帕霉素 (Rapamycin) 的使用與爭議

Bryan Johnson 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在過去五年中,他持續服用一種藥物,名為 Rapamycin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的特性與作用

  • Rapamycin (雷帕霉素) 是一種天然產生的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

  • 最早於 1970 年代從復活節島的土壤中的一種細菌分離出來。

  • 最初被用於抑制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後來也用於某些癌症,例如腎細胞癌的治療。

  • 雷帕霉素主要透過抑制 mTOR 這個關鍵的細胞訊息傳遞路徑來發揮作用。

mTOR 的雙面刃效應

mTOR 調控細胞的生長代謝,可以增強與自噬作用有關的一些重要蛋白質的複合體。mTOR 分為 C1 和 C2。抑制 mTORC1 可以促進細胞的自噬,過去被認為可能與延緩老化或促進細胞健康有關。然而,mTORC1 同樣對於人體的組織修復和肌肉合成、肌肉成長相當關鍵。抑制這個路徑也可能會惡化肌肉合成,加劇肌少症和無力的現象。因此,這個路徑的調控的活化與否是一個雙面刃。

延長壽命的實驗與副作用

2009 年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顯示,讓老年 (約 600 天) 的老鼠服用 Rapamycin,雄性和雌性老鼠的壽命可以延長 9% 到 14%。這讓許多研究人員和專家認為該藥物可能具有延長壽命的潛力。類似的研究也在線蟲等其他動物實驗中取得正面的成果。

然而,其他研究也發現該藥物會帶來以下副作用:

  • 胰島素阻抗惡化

  • 脂肪代謝異常

  • 膽固醇上升

  • 血糖不容易控制

  • 腸胃道副作用

  • 口腔潰瘍

  • 更容易遭受感染 (抑制免疫系統)

Bryan Johnson 停止使用雷帕霉素

在獲得巨大財富後,Bryan Johnson 成立了一家名為 KERNEL 的公司,專注於開發腦部成像技術,同時也投入健康產業,研究抗衰老。在參與製作 Netflix 的紀錄片時,他詳細記錄了他為延長壽命所做的努力和比較極端的自我人體試驗。

停止使用的原因

2023 年底,Bryan Johnson 發表公開聲明,宣布他放棄使用雷帕霉素。他的理由是,儘管臨床前試驗顯示雷帕霉素具有巨大的潛力,但他和團隊最終認為長期服用雷帕霉素的好處無法合理地抵消它所帶來的重大副作用。他同時也表示,長期使用該藥物會干擾脂肪的代謝,還會導致胰島素以及葡萄糖的耐受異常。

醫學上的意義

Bryan Johnson 單獨一人使用的成功與否其實對醫學沒有太大貢獻。如果有一群龐大的受試者,就能提供更有意義的資訊,告訴我們該藥物是否具有潛力。但這也意味著需要進行一個正規的臨床試驗,找到安全和合理的劑量,以及不良事件反應的嚴重程度。最後,還需要提出足夠的科學證據來取得符合適應症的 FDA 藥證,並持續執行上市後監督。

保持謹慎的態度

老鼠與線蟲雖然是很好的研究動物模式,但最終所有的效益都需要真實世界來驗證。看到老鼠的壽命延長,也不要急著開心,能夠用到人體還早。

過去的教訓

  • 巴金森氏症的藥物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在動物實驗中延長老鼠的壽命並改善認知功能,但在人體試驗中沒有顯著的延壽效果,且長期服用會出現幻覺、失眠、高血壓等副作用。

  • 白藜蘆醇 (紅酒中的天然多酚): 在動物實驗中成果不錯,但人體效果不確定,且需要攝取極大量才能達到可能有效的劑量,會引起肝功能異常和腸胃道問題。

因此,當在社群媒體或其他管道聽到有人鼓吹任何藥物或補充品,聲稱可以延壽或抗老化時,務必謹慎看待,不要輕易相信。

Was this summary helpful?